全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选择 > 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

高校所在地:新疆

博士点: 6个

高校隶属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学校简介

School profile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是为了适应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于1958年创建,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2017年成为“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原为农业部直属高校,现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优良校风,培育出以“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胡杨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研究特色,彰显了“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有特色、跨越式、可持续的学校振兴与发展之路。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优势,农、理、工、文、管、法、经、教育、艺术、历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校园占地面积2554亩,校舍建筑面积62.3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854人,教授、副教授53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10人,占专任教师的94.8%,学校现面向全国20多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学生14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30%,内地生源学生占41%,硕士研究生488人。图书馆藏书130万册,编辑出版的《塔里木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现有11个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历史与哲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55个本科专业(农理科类17个,工科类21个,人文社科类17个)。4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生物学、园艺学、作物学、兽医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农业工程),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农业硕士、兽医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专业(领域)共计28个。现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兵团与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省部共建培育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南疆特色果树生产工程实验室、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现代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新疆兵团南疆化工资源利用工程实验室、塔里木盆地生态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国际合作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西域文化研究院)、3个农业部试验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农业部西北区域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阿拉尔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兵团协同创新(培育)中心(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环塔里木生态农业协同创新中心)。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4项,累计立项经费1.76亿元。取得科研成果521项,专利授权498项,制定标准19部,植物新品种3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输送毕业生6万多名,毕业生中87%在新疆就业、72%植根南疆,内地生源有60%以上留疆工作。毕业生遍布南疆各地州、县,兵团各师团党政机关、基层单位、山区牧区,具有政治可靠、实践能力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用人单位普遍评价“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为自治区、兵团特别是南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基层政权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确立了学校在“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已成为新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南疆干部的摇篮。据自治区人事厅、教育厅统计公布,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排在自治区高校的前列。2007年9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结果。

  学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学术交流,特别是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团队式对口支援取得实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中国农科院“十一所一院”建立了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关系。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与西澳大学、伦敦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台湾静宜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等2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同时与南疆各地州、县和兵团各师、农牧团场紧密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扶贫,学校先后选派30多名科技副县(团)长到地方和团场挂职。教师和学生开展科技咨询、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培训各类人员6万多人次。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辐射中亚,紧紧围绕疆内一流、国内外有影响、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综合性大学建设总目标,以提高质量、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服务能力为主线,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聚焦南疆、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特殊作用,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