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高积高专院校学风排名 泉州学校排名,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其他信息:
泉州是万亿级城市,曾长期是福建经济第一大市,去年才被省会以微弱优势超过。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行区,有着强大的产业基础,纺织服装、食品和建筑建材等产业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劲霸、柒牌、安踏、九牧、鸿星尔克、七匹狼、心相印、达利、盼盼、361度、惠泉等著名品牌。但也能看到,泉州的产业集中于传统产业,高新产业一直没有很大的起色,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与升级,离不开高校的支撑发展。高校作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的重要机构之一,为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可以说,泉州被福州的超越,很大程度在于泉州的高等教育力量还不足以与省会相提并论。泉州也在凭借自身良好的经济条件,引进和创办高校。我们今天就盘点一下泉州的大学有哪些学校? 一、泉州的大学有哪些学校? 泉州共有18所大学,本科院校7所,公办本科院校2所,华侨大学和泉州师范学院;民办普通本科院校4所,仰恩大学、闽南理工学院、闽南科技学院和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民办职业本科院校1所,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专科院校11所,公办专科层次职业院校6所,黎明职业大学、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民办专科层次职业院校5所,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二、泉州的本科院校。 华侨大学是部属直属大学,原侨办直属的两所大学之一,影响力不如暨南大学,国际化色彩浓厚,省内属于比较好的大学,但在全国进不了百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6个学科上榜,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5个B类学科,表现中规中矩。学校在厦门建设了与泉州旗鼓相当的校区,以厦门的城市层级、知名度和高校聚集水平,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更强的。在校区建设上,泉州校区比较陈旧,而厦门校区崭新靓丽。华侨大学没有一心一意扎根泉州谋发展,与泉州城市发展共进退,这是泉州的痛处。 泉州师范学院虽然在市内本科院校中属于佼佼者,但在省内不足为奇,与同类院校相比也实力不足。 仰恩大学虽然是全国第一所具有颁发本科学历证书与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民办大学,地处洛江区依山傍水的风景区内,校园环境虽然不错,办学规模一直不大。 闽南理工学院是县级石狮市内唯一的本科院校,已经有十多年的本科办学经验,办学规模不小,但民办本科在科研方面的动力和能力毕竟有限。 闽南科技学院是原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2018年转设的民办本科,位于县级南安市,办学规模也不大。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毕竟建校时间较短,水平有限。 现有的普通本科院校中,对泉州的产业支撑要么动力不够,要么能力不够。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是安溪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建立,是隶属于福建农林大学的二级学院,是福建省的示范性产业学院,具有博士、硕士和本科生三个培养层次,是以茶产业链为主线,把中国茶都与学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是福州大学的二级学院是由福州大学、泉州市泉港区、福建石化集团三方共建的二级学院,是有博士、硕士和本科生三个培养层次的二级学院,自2016年以后,学院的发展重心转到泉港校区。 引进的高校虽然与产业特色相结合,但在高新领域并不足。 近日,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正式升格为福州大学晋江校区。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是晋江市与福州大学于2015年签约共建的,设有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福州大学海洋学院等学院,开展全日制教育,总占地面积1380亩,建成后可容纳约7000名师生。显然,被寄予带动泉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希望。 三、泉州的职业学校。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是目前泉州唯一一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主校区位于晋江市,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虽然学校是以职业教育办学为起点的,但在其升格本科的阶段,原本希望更名为泉州理工学院,但遇上职业教育新政,才成为职业技术大学。 黎明职业大学是泉州唯一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学校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是国家级重点专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是双高计划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泉州医专与隔壁的厦门医专发展历程挺像,升格为大专比厦门医专还早3年,还是福建省内4所国家骨干高职高专之一,但厦门医专2016年已经升格为厦门医学院了,泉州医专作为国家骨干高职中唯一的医专,既没有入选双高计划,也没有能够升本,泯然众人。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曾经使用泉州儿童职业发展学院名称,这是个仅次于湖南儿童工程职业学院的更名笑话,对“师范”的避讳,是学校办学定位的不清晰。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国家水电部部属重点中专学校泉州电力学校。 泉州的大学有哪些学校?泉州经济强而高等教育不强,可能很大程度上在于将教育作为产业而非基础,民办院校不少,科研院所不多,希望能通过引进高校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更好地支撑本地产业升级。
院校专业: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高职) 理工类 公办 双高院校
官方网址: http://zsb.jcet.edu.cn/ http://jcet.edu.cn/
官方地址: 江苏南通市
官方电话: 400-1588111,0513-80560555,0513-80560666
电子邮箱: zhaoshengban@jcet.edu.cn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 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学校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1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4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认定为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坐落在被誉为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省南通市,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学校占地面积710627平方米,建筑面积393541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比较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基本实现了图书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85个,其中企业投资设立并以企业命名的实验(实训)室12个,与企业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6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分中心、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家用纺织品与服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研究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高端纺织产教深度融合集成平台、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基地、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与海门市人民政府共建海门滨海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与华夏航空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通航空培训中心,顺利获得中国民航总局CCAR147飞机维修培训资质和CCAR66飞机维修考点,是江苏省内唯一一所同时获得这两项资质的高职院校,学校和德国库卡集团合作建设了库卡机器人江苏应用与培训中心,是库卡集团华东地区技能人才定点培训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1万多名,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的综合性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謇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部等教学机构。设置52个专业(方向),传统专业凸现品牌特色,新设专业贴近社会需求,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一期建设项目2个、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书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8个。学校现建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江苏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9部,立项江苏省重点教材20部。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40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5%,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约占7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7.94%。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南通市教学名师9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4人,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1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9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此外,学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能工巧匠430多人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由校外具有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校弘扬张謇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优势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口支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对口支援苏北教育的号召,与新疆、甘肃等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职教中心开展广泛合作。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世界多所知名院校结成友好学校,多渠道、宽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日制学历留学生规模稳中有升、质量逐年提高。非学历留学生层次丰富,欧洲本科院校学生、“一带一路”高校教师、中外企员工等纷纷选择来我校交换学习或我校选派教师赴境外对其进行培训。目前,学校正在新的历史形势,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学校坚持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三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通过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毕业生“双证书制”等制度和专业教师工作室等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就业为宗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省内领先地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先后荣获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现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