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大学3名青年教师徐章润、陈旭伟、宋焱焱,分别从各自“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共同购买了一台全自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供研究所共享使用。
他们的做法在东北大学十分普遍。近年来,东北大学在“985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鼓励团队作战和仪器设备共享,提高资金投入产出比,用小钱办成了大事。
统筹规划,用小钱办大事
“国家对于教育和科技工作的投入逐年加大,每年有大量资金用于购置科学研究急需的仪器设备,但这些建设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投入产出比不高甚至浪费的现象。在‘985工程’建设进程中,我们一直坚持合理利用、杜绝浪费、严控质量、绩效优先,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购置科学研究前沿急需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实行开放共享、提高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东北大学“985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兴伟说。
据王兴伟介绍,不同的学科往往会用到一些相同的大型或贵重仪器设备,以往国内高校普遍会购买多台同样的设备,分属于不同的学术机构,每台设备的利用率都不是很高。想根本解决设备重复购置的问题,需要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积极引导、严格把关。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东北大学抓住两个关键,一个是“去哪用”,一个是“用什么”,然后“软”“硬”兼顾。“硬”的方面,针对“去哪用”,加强了分析测试中心和各学院实验中心等设备开放共享实体机构的建设;“软”的方面,针对“用什么”,制定实施严格的设备论证管理制度。
大型仪器设备如何做到开放共享?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高梧举例说:“材料与冶金学院的材料研究所和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机构,但所从事的都是材料学的研究,从学科角度成立了教授委员会,统筹两个学术机构的经费,建立材料学科公共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不仅我们两家共享,还保证一部分时间面向学校其他学科甚至校外研究人员服务,所以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都非常高,基本是满负荷运转。”
规范管理,好钢用在刀刃上
汪冰和黄学石两位教授是东北大学引进的新兴学科高端人才。对于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做法,汪冰十分赞赏。他说:“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才能充分发挥贵重仪器设备的作用,国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也是这么做的。我来东北大学工作,学校通过‘985工程’给予了经费支持,我们利用这些经费购买了一批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大家都可以来使用。”黄学石也十分感慨地说:“我来到东北大学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以服务促管理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每一件事情中,渗透在每项政策里。比如仪器设备论证制度,论证过程中,专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对我们进行仪器设备选型议价帮助很大。”
对于购买设备以外的“985工程”建设资金支出管理,东北大学同样注重发掘资金的使用效益,从源头上杜绝浪费,让每一分钱都用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最急需的地方。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导致资金效益低下的问题,东北大学现行的管理办法都做了严格规定,明确建设资金到底可以怎么用,不能怎么用。
东北大学特聘教授张化光在谈到“985工程”资金绩效管理时说:“我们把‘985工程’资金全部用在研究的最前沿,自行研制了一批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先进的高精尖设备,使研究条件不断改善,研究水平迅速提高。”
科学管理,助推学术水平跃升
“东北大学正处于建设发展的跃升阶段,现阶段目标是实现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双跃升。如何通过项目建设将‘985工程’资金投入有效转化为学术贡献率,是项目绩效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说。
通过实行绩效管理制度,东北大学构建起项目建设成效、经费使用情况与经费投入挂钩的项目管理体系,科学机制促进了资金效益的提高,不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985工程”资金的科学管理机制,助推了东北大学学术水平的跃升。2010年以来,东北大学共承担科技项目5274项,科技经费累计达31.3亿元;获各类科技奖励99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10项;获专利授权687项;发表学术论文12934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8318篇;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发改委与地方共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1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在校学生在国际与国家级科技竞赛中获得奖励400余项;校办科技产业收入累计近300亿元,上交税金近20亿元。(记者 刘玉)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东北大学科学管理建设资金:用小钱办成了大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