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考是国家行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发的指导性标准,是不容逾越的行为底线。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必须遵从这一标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措辞是“鼓励”,是“提供”,是“尽可能减少束缚”。往往,我们认识某个作文题目,总停留在“允许不允许”的层面。依照“课程标准”,“允许不允许”根本无需讨论,不但允许,而且要鼓励,要提供,一切都不应成为束缚考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的借口。
我们赞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绝不仅只因为它是国家标准,更因为它符合写作的内在规律,符合作文命题的固有规律。
曾经认为,高考作文题目是划定一个范围。这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容易被误解,似乎越过范围界限就是跑题。其实,这个“范围”往往是囿于某种思维定式而人为圈定的范围。任何高考作文题目的范围都是生活,而生活是没有边际的。人们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有限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看待作文题目的,任何给高考作文题目圈定范围的做法,其实都是盲人摸象。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负责任地说,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构思、谋篇、成文的原点——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原点。考场作文是对这原点的演绎,是由原点出发向广阔生活的辐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是给出一个原点,作为写作依据;给材料作文则试图给出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包含若干原点,供考生选择。
“据题发挥”,是考场作文的要义。考场作文不是在完成一道常识答题,而是要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展示思维,向外辐射。我们要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一般而言,思维距离原点越近,越容易被认为符合题意,但越不容易写出新意;思维距离原点越远,越容易写出新意,但越不容易被认为符合题意。考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既准确符合题意,又特别具有新意的优秀作文。教育硕士考试
应该是为了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2020年考试中心率先在高考作文命题中采用新型给材料作文,新型给材料作文倡导开放、自主,曾被形象地比喻为“没有靶心的靶子”。我认为,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它使我们走近并触摸到高考作文的实质。
六年来,新型给材料作文在实践中陷入矛盾纠结。
给材料作文既然是给出了一种生活场景,必然一如生活本身,其中包含许许多多原点,实质都是把写作思维原点的设置权下放给考生。透过千变万化的材料,所有给材料作文实质都写着一行字:“今年高考作文不出题,同学们随便写”。命题人应该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不断改换要求。由“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全国卷2020年),改为“选择一个角度”(全国卷2020年、2020年),又改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全国卷2020年、2020年),再改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全国卷2020年),反复纠结。而何为“选准”,何为“选好”,又从无明示。除非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选准”和“选好”便永远说不清楚;而如果真的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那就等同于给话题作文了,并且考生把握这中心“话题”,仰仗的是阅读能力。而且各地阅卷规定的形形色色的所谓“一等立意”“二等立意”,都很难站得住脚。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给话题时代的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卷)和“心灵的选择”(2020年全国卷)更切合所有新型材料的中心啊?
其实,有些给材料作文已经悄然回归为给话题作文。例如,2020年全国课标卷在给出的材料之后补上一句“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实际,就给定了话题。
给材料作文,初始目的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其后发现原点星罗棋布,无穷无尽,又要收缩。前前后后,究其原因,无非是认为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范围,没有认识到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思维的原点。
我们说,高考作文还是要给定写作原点的。因此,给材料作文,可以休矣。当然,要求作为始作俑者(或曰:第一个尝螃蟹的勇士)的考试中心,在2020年就壮士断腕,实在有些强人所难。那么,像2020年全国课标卷在给出的材料之后悄然补上一个话题,也未尝不可。总之是要给出清晰的写作原点,千万别再用“选准”“选好”之类的谜语式语汇了。给出原点不是对考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的限制,因为,原点的辐射范围是广阔的生活。
也应该是认识到了给材料作文在实践中的弊端,很多自主命题的省市始终坚持或已经回归给标题或给话题的作文命题形式。2020年,全国十七个高考作文题,给标题作文七则,给话题作文三则,已经超过了给材料作文(七则)的数量。相信,2020年会更多。
突破“作文常识观”,站在“作文思维观”的层面看,有着清晰原点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思维空间。
例如,2020年湖北卷给标题作文题目: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面对这个题目,“作文常识观”就要问:什么叫‘旧书’?是以出版时间判断,还是以书的新旧判断?我们说:当然都可以。再说,“旧”与“新”总是相对而言的。就今天而言,宋版元版的书无疑是旧书;可是,如果宋代元代人看,司马迁的韦编竹简才是旧书;再上溯到司马迁的时代,恐怕旧书就是龟甲牛胛了;同理,如果后推一千年,同学们现在书包里的每册教科书,都算得上是旧书。何况,生活也是一本大书。有一个词语叫“阅历”,看来,经历、历史,也可以算是旧书,也不一定非得记录成文字。人们常说“阅人无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此说来,一位睿智的老人,也不失为一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旧书。人们又说“观山如读史”,那么,一座苍茫的山峦,一道干涸的河床,一处摩崖的石刻,一段沧桑的城堞,一棵古老的大树,是不是都是“旧书”呢?
作文要求写的,实质就是考生熟悉的生活和从中得到的教益,只是需要以“旧书”为载体来表现。如果确实对“旧书”很反感,如实地、积极的、负责地表达出来,也未为不可。钱锺书先生参观美国大学的图书馆,美方询问钱先生的感受,钱锺书先生说:“到了这里,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无用的旧书。”你觉得询问人会瞠目结舌,还是忍俊不禁?
再例如,江西省作文题目先出了一段材料: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接着又给出了明确的话题: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公共管理硕士考试
“选择三乐中一乐”,为作文确定了三个备选话题。“一乐”的话题范围是家庭亲情,“二乐”的话题范围是事业抱负,“三乐”的话题范围是教育成才。
对于考生,三个方面都并不陌生,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无时不在感知和享受这“人生三乐”吧?“三乐”中间再任选其一,“三乐”还都可以转化为许多相关话题,谈“乐”之因,“乐”之果,“乐”之事,“乐”之情,“乐”之有,“乐”之无,“乐”之无中生有,“乐”之有中变无。“三乐”中任何一“乐”都不会是空洞的,都因具体内容充实而享其“乐”的。这个作文题目,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忘记与铭记”“明星代言”“兽首回归”“我说90后”“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全都贯通。这就为考生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提供了充分自由的空间。
或问:如果我对“三乐”都没有体会怎么办?退一步,例如,我自小父母双亡,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我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抱负,也感受不到老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豪迈与欣慰,怎么办?题目说得好:“这(三乐)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应该成为,却缺失了,我们不应该为自己、为同学、为社会,表达真切的感受、沉重的反思和强烈的渴盼吗?唯如此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不辜负亲情和师情。
综上,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是提供向广阔生活辐射的一个原点。到生活中耕耘自己的一方园地。考场作文的写作只是架设题目原点与自我园田之间的桥梁,而桥梁是一定可以架设畅通的。
说到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如果作为对题目的猜测,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高考作文题目必然具有开阔性、普适性和贯通性,因此其实质是没有命题,或者说,历年高考作文实质是同一道题目。这一道题目就是“生活”,任何作文题目都不可能脱离生活,都体现着生活的运动,运动是永恒的。任何作文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反映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更迭、交融和碰撞,都在这种认识中表现出的思维的意义与价值。
任何作文题目都无法限制思想解放的头脑;体现“新课标”精神的高考作文题目更是如此。当然,任何作文题目,也都无法开启认识闭塞的心灵。考场作文,不取决于题目,而取决于思维品质。作文题目显示,写作能力的核心是思想感情;写作能力考查的核心也必然是思想感情。我们从中得到重要启示:语言表达的文采,文章样式的定型,可以也必须在备考中得到明确和提升;但是作为语言与样式灵魂的思想,它的丰富与深化需要生活锤炼,需要将应试能力的翅膀在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放飞。
写好考场作文,无以替代的第一环节是“热爱生活、充实积累、感悟人生”。充实细节、感悟生活是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细节决定成败”。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充实细节,并通过细节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位,从而把高考作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便是作文教学和作文备考的天职。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预测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