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荐加分表陆续下发,在不少高中仅5成录取中起作用
随着寒假临近,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向高中发放“自主招生推荐表”、优秀生推荐加分表来招揽人才。而据了解,近几年不少高中的高校加分推荐表在录取中起到作用的约为5成左右。
如何选好加分表,并让它成为你高考成绩的“撒手锏”、“增高器”?记者为此采访了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肖亮华、原普陀区高招办主任刘章杰、本市部分市区重点高中校长,以及一些曾获益于高考加分表的“过来人”。
[加分品种]
推荐加分有哪些“品种”和档次?
优秀生推荐表并不是每所高校都有,上海地区第一、第二批本科招生,一般都有学校录取优惠加分,而专科院校基本没有学校认定的优惠加分。但由上海市教委公布的加分均有效的。
各高校会根据往年在沪上各中学的招生情况、生源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给予部分高中推荐名额的数量,而有的高校则甚至只限定在十几所中学。而且按照去年各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因为12月中旬到1月上旬各高校的自主加分考试都要开始了,最后能参加哪所学校的加分考试,如复旦、交大、同济、财大、华东理工等本科类院校,很多中学是按照高三下半学期的期中考试的名次来分配名额的。但考生参加自主招生最看重的还是获得的优惠政策。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已有复旦、上海交大、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下发了自主招生推荐表和优秀毕业生推荐加分表。而往年发推荐加分表的高校还有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贸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而上海理工大学则采取学生网上自荐的举措。往年这些高校中除了中医药大学、水产大学、上海理工不需测试外(中医药大学可加5分,上海水产大学则分两档:重点推荐加10分,一般推荐可加5分),其余均需参加各校组织的选拔测试以确定给予学生不同档次的优惠录取及加分条件。
据了解,目前推荐、加分的“品种”大致有:保送、预录取、A档、加分档。
其中,保送生档学生在参加选拔考试被确定为保送生后,无需参加明年6月的高考,目前上外、复旦、华东师大3校的小语种选拔也属于保送生范畴;被确定为自主招生预录取的学生则需参加高考,但原则上没有分数限制;而A档需高考成绩达到“一本”控分线,然后根据考分选专业;加分档则有加20分、15分、10分、5分几档。在加分档中,大部分“一本”院校均有加20分、10分、5分档,华理、东华、华东师大还有加15分档,华东政法大学则仅有加5分档一种;而中医药大学、水产大学可加分的仅限于两校的“一本”录取专业。
[专家分析]
缘何推荐加分表仅5成起作用
那么,加分推荐表到底有多少确实起到了作用,成为考生进大学特别是进名校的征程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功臣”?
对此,某知名市重点中学副校长在对记者分析该校近几年加分推荐表使用情况后估算的结果是:起到了作用的大约为5成左右。而这种现象在不少高中学校中普遍存在。
该校长分析说,由于现在加分表均是“线上加分”,因此只有A档100%起到了作用,一般加10分以上的有一定优势,能在进专业“小门”时派上大用场,其余的加分档发放量大但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从以往情况看来,复旦自主招生、上海交大“冬令营”A档获得者本身就是各校名列前茅者,即使没有加分照样能进名校。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像他们学校的操作方法是:首先,调查了解高三学生2008年打算以哪所高校作为第一志愿,不管成绩排名先后,每个学生只有一次拿加分表的机会,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通过学生报名,给予不同志愿高校的推荐表。如果“冬令营”成绩不理想,学校会建议学生调整志愿,但下一个高校的推荐表来了,你就不再有拿表的机会了。许多家长会通过关系来要推荐表,但学校会综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竞赛名次、是否是学生干部、特别是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定出一个量化标准,不一定完全根据考试成绩排名,毕竟“冬令营”等测试是要进行面试的,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相对来说总要有优势些。
[专家提醒]
加分表不是福利,是考前检验
原普陀区高招办主任刘章杰、杨浦高级中学校长康士凯、上海市实验学校副校长徐红提醒考生:不能把加分当作投机,要客观认识自己,应该把这作为一次考前的检验,既不看得太重,也不小看加分表,这样才能在心态上不出现偏差。对于各高校的加分考试,考生不用太紧张,最后高考的分数才是关键,很多学校都是线上加分的,即考生的分数要达到高校的投档线,加分才发挥作用,所以考到这所学校的分数线还是要凭自己高考的分数。
■学生、家长有两种误区“近几年,我们学校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加分表‘物尽其用’的比例基本在80%-90%左右。”杨浦高级中学校长康士凯告诉记者,加分表的发放有严格的规定,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现在许多高校的加分表是符合要求就加分的,有的则要通过冬令营或相关测试才能获得加分。一般高校发放加分表,也会根据本校近几年从该中学录取的人数来参考。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作出选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总结,他也发现了学生拿加分表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高攀。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符合高校录取加分或者推荐要求的学生,领到了加分表,而是个别学生属于“边缘群体”。打个比方说,有个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和排名,按照正常发挥水平可以进入同济大学,他也领到了同济的加分表。但是,随后进行的几次考试中,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最后他决定放弃报考同济大学。结果,加分表也成了废纸。当然,还有部分同学领了加分表,临近高考时选择出国留学,加分表自然没用了。
误区二:低就。许多同学对自己的水平没有正确的估计,过高估计自己在高考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因此选择了相对次一点学校的加分表,到头来追悔莫及。自己的分数都能够录取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却在志愿表上填了低一个层次的学校。
康士凯认为,如今高三毕业班学生中存在着一种错误的想法,即加分表是一种福利,拿到就好,所以选择时显得非常盲目,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实际上,他们却忘记了根本,准备好高考才是问题的关键。
策略1拿表前自我定位合理匹配
不少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都碰到过这样的困惑:我的成绩能上哪个层次的学校,究竟是冲刺一下复旦、交大,还是华东理工、东华大学更加适合自己。上海市实验学校副校长徐红认为,拿加分表也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定位问题。
“填高考志愿就像一场博弈。”徐红告诉记者,这两年个别名校招生分数上出现的起伏说明,自我水平的估计最为重要。由于这种录取分数的高低变化,和考生的心理有紧密联系,可能连招生办公室也预测不准。而某个学校的加分表要派上用场,意味着你要以第一志愿报考这所学校,而且高考分数要达到一定要求(比如学校投档线),只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才能助你一臂之力。
因此,自己的成绩在年级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你“识别方向”。比如你是个想要报考复旦或上海交大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校和成绩所处水平来定位。如果你是“四大名校”(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成绩处于全年级前50%就可以试试了;如果你是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成绩名列全年级前20%-30%基本就能尝试;如果你是区重点中学的学生,排名则要更靠前一些才有机会。一味拿自己平时考试、模拟考试的分数来比照历年大学的录取分数并没有实际意义。
当你定下自己努力的方向后,争取拿到加分表,吃好高考“主食”,才能使你离理想越来越近。
策略2抓牢机会巧选加分表
随着不少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通过加分表“揽生源”的趋势也已愈发明显。因此对考生而言,可供选择的高校更多了,高中收到的高校加分表数量也越来越多。“现在设置自主招生加分考试的学校越来越多,而高中对学生拿表也不仅仅以成绩来排序。”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肖亮华表示,高校的表格越多,学生的选择面就多。“因此,拿表前就要提前想好自己要考哪所大学,才能使所得的加分真正地在高考中起作用。”他建议考生,选择加分表时,不仅要关注高校的“牌子”,更要了解这所学校有没有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专业,考生在选择加分表时,千万不要跟风,或有太重的“名校情结”,要像正式填报高考志愿那样慎重选择,才不会导致浪费机会。
策略3 有条不紊复习同时备考
许多拿了高考加分表的学生往往觉得目前准备“加分考”更加重要,但事实并非如此。“一般加分考试的题目都是由高校自己命题的,对于考生而言相对比较难。因此,学生没有必要特地去准备加分考,否则反而容易耽误自己的正常复习。”同济大学高招办主任肖亮华表示,高校的加分考其实就是提前选拔人才的考试,除了具体科目的笔试外,有的学校还设置了面试,“一般而言,加分考的题型不同于高考,考生很难去猜测、准备。因此,考生还是在正常的高考复习之余,选择性地做一些难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更有利于准备加分考。”
策略4 可再选择但定位要客观
从往年来看,不少考生得到了某一所高校的加分考机会,并取得可观的加分优惠资格,可到了高考时,却变卦填报了其它高校。“虽然高校并不会剥夺考生二次选择的机会,但对考生来说等于浪费了这些高考加分”,肖亮华说道,在选择高校加分表前,不要以为“抓到篮子里的就是菜”,等到正式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改变主意,同时却受到加分表的左右。
其实,高校对考生放弃加分,改考其他学校的做法往往比较宽容,但也有不少学生因为改报其他学校,最后导致落榜。因此“肖亮华提醒考生,改考其他高校,尤其是考分较高的学校,更要量力而行,“如果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手里又没有加分优惠,很有可能高不攀低不就,导致‘两头落空’,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客观定位,不要轻易浪费自己手里的加分机会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海名师:自主招生 巧选加分表制造“撒手锏”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