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报考资讯> 报考指南

【志愿指导】京津沪院校与外省院校的取舍秘诀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志愿指导】京津沪院校与外省院校的取舍秘诀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本文刊登于《 招生考试通讯 》2007.7、8合刊

每年考生角逐的热点易局限在京津沪院校。毋庸置疑,京津沪地区经济发达,高校密集,在这里上大学个人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向来吸引着众多考生的报考视线。同时考生也必须看到,京津沪地区虽然名牌院校集中、数量众多,但相对于来自全国各地众多高手的竞相报考来说,高校的数量不仅显得很不够,而且要考取这里的高校竞争也异常激烈,每年为此而落选的考生甚至是高分落选的考生大有人在。就全国而言,除北京以外的地方还有许多高校,避开京城的拥挤状态,独辟蹊径选学校,将进攻的策略瞄向京城以外,往往会出奇制胜实现双赢。有时,放弃是为了更大的获取。反其道而行之,明确自己的需求,不要将眼光只盯在京津沪高校上,做出“丢车保帅”的决策,不仅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而且还能产生“低分高就”的奇效。

情系京津沪 逐鹿失利

《孙子兵法》中说:“见胜而战,弗见而净。”有取胜的把握就要争取,否则须按兵不动,逐鹿京津沪亦如此。考生实力不足时,就该适度的放弃。以下案例可给予考生以启示。

案例1.非北京院校不报,高分落选

陕西省2001年理科考生小郑,考后估分填报志愿,高考成绩601分(标准分)。录取结果:落选。

小郑2001年参加高考。他一心想去北京上大学,因而他的一本第一志愿就选择了北京化工大学,结果该大学2001年在陕西的第一志愿最低录取分就达615分,该生自然与该校无缘。但他的二本第一志愿仍然选报了录取分较高的北京工商大学,而该校当年在陕西省第一志愿录取分竟达627分,他再次无缘。由于小郑第一、第二批本科的第一志愿选报的都是地处北京的大学,第二志愿填报的又是早在一志愿都录满的学校,属于无效志愿,致使他当年落榜。如小郑在第一志愿填报中南大学就应该能够被录取,因为该校第一志愿的录取分数在708~599分之间,中南大学也是国家重点大学,小郑的二本第一志愿若选报青岛大学,则更有把握被录取,青岛大学为山东有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该校当年的第一志愿录取分数在699~573分之间。

-点评:据录取资料显示,近年来不仅是在陕西,在全国其他地方,像这种考生竞相报考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高校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出现志愿严重的扎堆儿,导致不少考生或高分低就或滑入二本院校甚至落选。若这些考生选报了其他地方的高校,则会比较顺利地被录取,且在专业的选择上还会有很大的主动权。所以,报志愿莫挤京津沪。不顾自己的实力,盲目选报京津沪等地的院校,是造成很多高分考生落选的根本原因。

案例2.冒险报考北大,阴差阳错

米涛,两次高考,第一次630分落选,复读考取复旦大学

米涛从小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升学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2004年5月,他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冬令营活动,获得保送推荐生的资格。可是高考成绩一出来,他的心里没了底,630分,比自己预料的成绩少了20分。老师劝他说:报复旦吧,那也是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可他不顾老师的善意劝告,义无返顾地在志愿表上填上了北京大学的英语系,第二志愿想都没想地填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很快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揭晓了,他的北大梦彻底破灭。在伤心之余,他把希望寄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心想只要能进北京也行,四年后再考北大的研究生。但是由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早在第一志愿就录满了,最终名落孙山。

虽然他报考时抱着“大不了再复读一年”的想法,可当他重新坐在教室里时,却远非那样轻松,内心承受了比应届生高出许多倍的压力。尤其是到了第二年填报志愿时,他原先的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早已化为“前怕狼后怕虎”的胆怯,面对志愿表他慎重地填上 “复旦大学”。后来却得知,这次他的成绩高出北大录取分数线24分。

-点评: 在前一次报考北大已有落选的征兆下,米涛仍强行报考北京大学,结果败下阵来。而第二年由于心理因素又导致能上北大却上了复旦大学。成绩优异的考生,经过一年的复读一般成绩都有大幅度上扬,但是由于复读一年的挫折心理,却又导致高分低就。

群英角逐 问鼎京津沪

当考生有实力角逐北京高校时,就该奋力一搏!

案例3. 理科生圆梦北京重点院校

广西理科考生小芳,考后知分填报志愿,高考成绩综合分671分(标准分)。超过重点线30分左右。录取结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小芳先在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院的网站查阅了自己在自治区内的排名:自己的分数只排在了全自治区的第4844名,而全区一批理科的本科招生计划只有5000名左右,凭此分想上一批重点本科有点悬,尽管如此,小芳还是想做最后一搏。经过几年的理科学习,小芳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理科考生大多对外语不感兴趣,在填报志愿时,绝大多数理科考生都将自己的眼光瞄准了综合性大学,这就难免造成考生志愿的撞车与扎堆儿。针对这种情况,小芳决定采取跳出圈外,放弃大多数考生追逐综合性大学的做法,独辟蹊径地将眼光转向了外语学院。经过一番仔细筛选,最后有两所外语学院进入了小芳的视野:一所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另一所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随后小芳想方设法搜集到这两所大学近两年在自治区的录取资料,经过一番分析后,她发现,北京二外近几年在该自治区的录取最低分,基本上在670分上下徘徊,但最高没有超过670分。这对小芳671分的高考成绩很悬,因为一所大学录取的最低分的考生数量极有限,有时也就那么几个,这无疑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擦边球”。

但小芳也自有她个人的一番见解:虽然北京二外的录取最低分和自己的考分接近,但北京二外所有专业均要求有外语口试,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只有英语专业才对此有要求,而小芳的外语无论口试还是笔试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毕竟北京离广西有几千里路程,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不是每个学子都有离家求学的勇气。为了提高命中率,小芳认真查阅相关招生录取资料,她最终选择了北京二外相对冷门的日语和市场营销专业。

在小芳选择志愿时,她的父母和老师都纷纷劝小芳不要冒这个险,可她相信自己的眼光,况且万一一本落空,还有二本接应呢!即使有最坏的结果还有补录,无论干什么贵在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小芳顺利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录取。

-点评: 苏格拉底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最善于利用时机去拓展的人。”小芳在填报志愿中,知己知彼,利用资料详细而认真地进行分析,审时度势地将自己的劣势迅速转变为优势,最终步入名校。

独辟蹊径 外省上重点

当很多外省市考生,不顾自己实力纷纷对京津沪地区高校翘首以盼的时候,而地处北京等地的考生却另辟蹊径,打起了外地高校的主意,并且还考取了自己如愿的大学,其他地方的考生很值得借鉴。

案例4.绕开京城,“一石三鸟”

北京2004年文科考生田茜,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录取结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

北京女孩田茜,2004年参加高考。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大多考生想法相似,也希望能在家乡上大学,尤其希望在家乡也可以学喜欢的法律专业。北京的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这些名牌重点大学的法律专业,就成为田茜的目标。然而高考后的估分,却让田茜一家左右为难,以这样的分很难被目标高校录取。尽管如此,田茜依然尝试在北京高校里选择有法律专业招生计划的大学。一个个排查后却发现,很多法律专业都设置在农业、林业或者经贸等类别的高校里,而法律专业在这些院校里并不属于专业性、研究性特别强的学科,也不是这些高校的强项。田茜最终放弃北京,把目光投向外地法律类专业院校。仔细检索后,田茜选中西南政法、华东政法、中南政法、西北政法等几所院校,显然法律专业是这几所外地大学的强项。报考这些大学,则意味着必须离开北京四年,而且她也不明晰被这些外地大学录取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田茜经过对这些院校过去三年录取情况的一番认真比较和分析后,惊喜地发现:这些外地大学的实际招生人数往往超过计划人数。不仅如此,外地的政法类院校比起北京的综合性大学,专业划分较细,可供填报的志愿多,招生人数也相对多。田茜的结论是:比起北京的院校,自己对于外地的大学在招生人数和录取分数方面更具优势。田茜一家人一致决定:到外地去上大学。最后田茜顺利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实现学校、专业、兴趣“三赢”的效果。

-点评: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分数不是很高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外地重点大学。有的考生以他的分数在北京只够上一般大学,可去外地往往会被重点大学录取。大学四年虽然离开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城市,但却实现了学校、专业、兴趣“三赢”的效果。

选高校如何弃车保帅 实现双赢

案例5.“弃车保帅”,实现双赢

北京文科考生米娟,录取结果:武汉大学新闻专业。

刚一开始米娟将自己的志愿盯在了北京本地的大学上。因为米娟学文科,在她心中北京文科实力突出的大学,北大和人大应该是最好的。

接下来米娟又将自己所喜欢的几个专业的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查了一下,愕然发现,她所选择的新闻专业,正好是人大的王牌专业,每年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都是相对比较高的。知道这种情况后,米娟陷入沉思:在北京北大上不了,人大的新闻专业也不敢报,看来在北京是实现不了既选学校又选专业的目标了。如果在这种形势下还执意在北京上人大,即使考取了人大也只能是一个很一般的专业,与其这样委曲求全,还不如为了保住自己喜欢的专业,到外地去看看,这样可以两全其美。

经过一番查找,米娟发现在外地开设新闻专业的高校中,比较好的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但复旦大学新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很高,以自己的分数报考肯定不行,因此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武汉大学。将武汉大学近几年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进行了一番比较和分析后,米娟发现:自己的成绩若报考武汉大学的新闻专业,还是能显出一定的优势。最后米娟顺利考入武汉大学新闻专业。

-点评: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名牌重点大学林立,是全国众多学子求学向往的地方,但填志愿上大学,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选择在哪上学要看哪里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哪里有更符合自己兴趣的高校和专业。-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志愿指导】京津沪院校与外省院校的取舍秘诀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