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大学排名

中医养生专业评估排名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东省教育厅
本科
医药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中医养生专业评估排名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中医养生专业评估排名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怎么样???

山东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在双非大学中档次较高的大学。
无论是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还是教育部学科评估等方面,山东中医药大学都有着相对不错的成绩。
山东中医药大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山东省重点高校、山东省人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养生专业评估排名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中医药大学排名如下:

1、北京中医药大学

简称“北中医”,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均为全国第一获A+评级。

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作为中医药学的老大哥,学校在国际上也是享又盛誉,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非常高。

2、上海中医药大学

简称“上中医”,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校长,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医药院校。

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中医学、中药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合三个学科全部进入最高等级的A+档排名全国第一,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学科的高校。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天天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此外还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在中医药领域,学校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江苏省人民*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享有“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的美誉。学校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主干学科均进入A类;中药学更是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位于南京,虽然在省内高校众多,但学校依旧以其特色获得行业认证。

4、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先后直属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管理,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拥有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中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时中医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在学科评估中中西医结合为A-,其他相关专业也不差。学校位于广州,事业我国对外发展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窗口。

5、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由四川省人民*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国家“双一流”。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成都中医学院,是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学院。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药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均为B级,也是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药人才,多个第一诞生于此,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5、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并列第五,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中医高等院校之一,2006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现有16个学院、1个学部、1个研究院所、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中药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还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在学科评估中,学校的中药学也是被评为A-、中医学评为B+,实力非常厉害。

扩展资料

中医学毕业生六大就业方向:

1、中医临床医疗工作。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如各级中医院、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由于竞争激烈,目前本科毕业生留在大城市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机会较少,主要去向为县级、乡镇级医院。

2、科研教育工作。毕业生可选择在中医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等工作。

3、中药研制、开发或药物*工作。毕业生可选择在药厂或医药公司从事中药研制、开发或药物*工作。

4、国内升学或出国留学深造。提升综合能力与学历层次,增加择业资本,提升就业竞争力。研究生毕业再就业,相对会容易许多。

5、中医养生等预防保健机构。近年来,中医养生大受青睐,擅长针灸的学生可以考虑这个就业渠道。

6、转向全科医生。随着农村、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选择在社区、街道医院或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做全科医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在偏远的中小城市、县城或乡村,这方面的人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好么?


中医养生专业评估排名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很不错,是黑龙江名列前茅的医科类大学。

1、学科专业

学校下设16个学院、14个附属医院(4个直属)、1个中医药研究院、1个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26个教学医院和70个实习基地。

设有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

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31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6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

2、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4044人(校本部845人),有专任教师1121人,博士生导师164人,硕士生导师610人,享受国务院及省*特殊津贴3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青年岐黄学者5人,龙江科技英才2人,龙江学者17人。

3、研究设施

学校现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中心1个、重点研究室3个、三级实验室10个;有黑龙江省工程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8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个。

4、权威排名

在2022年校友会发布的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67名,黑龙江省内第9名,省内医科类大学第3名。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学科排名并列第一、中医学学科排名并列第四,成为全国获评“A+”学科的三所中医药院校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中医养生专业评估排名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先后直属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管理,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秉持岭南人特有的开放和务实精神,大力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6个,本科专业26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全日制在校生18520人,其中本科生13769人,专科生857人,硕士研究生3274人,博士研究生620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拥有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其中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 29584科2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根据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一级学科中医学全国排名第二、中药学全国排名第三(并列)、中西医结合全国排名第四。汤森路透2016年7月15日数据显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表明学校在关键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重经典、强临床”是学校本科教学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学校办学六十年最重要的经验总结。八十年代中期,学校率先启动经典回归临床的教学改革,把四大经典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实施“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促进医教协同发展。“‘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特色培养模式”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均为“优秀”。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突出,通过率始终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茅。

在总结七年制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于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继续引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规模长期居于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在2015年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学位论文引证报告》中,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总被引用频次居全国医药卫生类院校首位。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唯一连续两届获得中医学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学校坚持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以开展岭南医学研究为己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的科研成果。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牵头的“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于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终身教授王建华领军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于2016年入选《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袁浩教授领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中,学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中医专家组组长的国医大师邓铁涛主张中医药早介入,广东也因此病死率全球最低,抢救成功率全球最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 3B710认可,并被推广到全国。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了国家“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研制的青蒿素复方抗疟药被确定为国际抗疟疾一线用药,其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特聘教授、“杏林学者”、“青年英才”、教师出国访学、“薪火计划”等五项人才提升计划,迎来了人才辈出、名家荟萃的生动局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4人,其中正高职称369人,副高职称467人。拥有一批以国医大师邓铁涛、�P国维为代表的著名专家教授,有国家讲座教授2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珠江学者8名、省级教学名师6名、广东省名中医84名等一大批知名专家以及在医药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学校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学校现有五所直属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超过1200万人次,相当于1/10广东省常住人口,年出院总量达18万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首屈一指。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形成了以50个国家重点专科为龙头的专科专病技术群,辐射和带动了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第二附属医院(即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的中医院,连续三年位居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中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榜首,连续12年4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被誉为“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也是全国年门诊量超300万人次的三所中医院之一,其无偿救治“好军嫂”韩素云的事迹享誉全国。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现代南药工程技术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等七大平台,努力构筑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目前,学校拥有包括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7个,为服务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与广药集团、华润三九、康美药业、复星医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由学校研发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育胎丸等系列中成药成为广东医药企业的核心产品并畅销全国。学校与省内外15个市县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全省指导建立了16个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在帮助农民脱贫奔康、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在全社会塑造了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环境。由学校建设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高校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自建成以来接待了世界各地的参观者30余万人次,并与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一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广东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学校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通俗中医药丛书》、《岭南中医药文库》等一批大型图书,成为“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重点推荐的书目。此外,学校还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了12集大型纪录片《悬壶岭南》。

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校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在校境外学生达2300多人,就读本、硕、博各个层次,规模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历年来,学校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万名中医药高级人才。海外中医药社团的负责人很多都是本校校友,如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局长薛长利、美国中医公会会长黄宪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多年来,学校一直与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抗疟研究。由李国桥教授团队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4代青蒿素系列复方抗疟药,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对外合作项目,更是被当作“国礼”赠送给许多非洲国家。至今,青蒿素已取得包括美国在内的38个国家的国际专利保护,29个国家的商标注册,在22个疟疾流行国家上市*。宋健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科摩罗国合作实施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项目,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疟疾流行,实现了该国历史上第一次疟疾零死亡,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

第一附属医院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研究的合作协议。第二附属医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协议,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签署了在珠海横琴建设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的合作协议。2015年底,学校与深圳市人民*、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正式签约合办深圳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此外,学校还主动承担了外交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项目,与东盟国家就传统医药高等教育展开合作。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学校将以建校六十周年为新的起点,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以及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为发展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有哪些学校的针灸推拿学比较好?

当地的中药学校一般都会组织培训、考核。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最新的医学考证学习资料,包括各大机构的护理,医师,中医,口腔,护师,以及贺银成,天天师兄,张博士,昭昭等名师资源,资源适合医学类的学生,也适合需要考证的人群;资料会同步更新,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最新医学考证学习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ckfMewRw_R24pL_lVLUZw

?pwd=944A

提取码:944A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医养生专业评估排名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中医养生专业评估排名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305866.html

与“中医养生专业评估排名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