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青海省网络教育院校排名 2016年青海省海北州事业单位考试是不是网上报名? - ...,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2020年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布,这些城市都是实至名归吗?...
中国的幸福城市有哪些?虽然大家对于幸福都有着不同的标准,但大数据下《�t望东方周刊》和�t望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和央视财经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还是给出了相似的答案,2020年最具幸福感城市包括:成都、青岛、长沙、厦门、西宁、杭州、拉萨等等。 其中, 拉萨、长沙已经是第七次登上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
一、成都: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连续12年被中国幸福城市论坛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央视财经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中也名列前茅,成都始终将美好生活作为幸福城市的源泉,从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到古典与现代相得益彰,无不呈现着成都商业繁荣的大美画卷。成都还先后获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中国十大创业城市等荣誉。
二、青岛:青岛的优势在于就业和旅游优势。一座拥有旅游优势的城市,又能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哪些幸福?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和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窦德景评价说:“青岛在网络空间中一直是热门搜索城市,这也展现了青岛极高的就业和旅游吸引力。从长期来看,青岛作为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驻有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等26所顶尖高等院校,丰富的中等和高等教育资源,也是青岛长期保持幸福感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城市的幸福感来自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座海滨城市,不少青岛市民喜欢帆船运动,每到双休日、节假日都会有很多市民来到青岛奥帆中心体验这项运动,还有很多孩子在这里接受培训。
三、长沙:长沙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在此交汇,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连续13年上榜中国幸福城市论坛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长沙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落实好“六稳”“六保”要求,全市呈现出疫情防控严、复工复产早、发展大局稳、经济恢复快、民生保障好的特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厦门:为什么说厦门人幸福指数高,从工作上就能看出端倪。厦门早高峰时间在9点,跟其他准一线城市相比,晚了整整一个小时。同时智慧医疗行业的发达每天也为厦门人节省了3585小时的等待时间,2020年女性幸福感高的城市排名前三位是成都、青岛和厦门,而男性幸福感高的城市排名是拉萨、厦门和呼和浩特,厦门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五、 西宁: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是青海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宁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且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方面,西宁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因此西宁在旅游特色产品关注度指标上表现突出,这是西宁入选幸福城市的加分项。此外,基于大数据分析,西宁在就业吸引力指数上表现优秀,这也是西宁入选幸福城市的重要因素。
六、杭州:杭州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连续14年入选中国幸福城市论坛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杭州市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用“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暖心服务”,让这座城市成为人们安心、放心、舒心的“避风港”。
七、拉萨:拉萨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这里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8畅游中国100城等荣誉称号,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6年青海省海北州事业单位考试是不是网上报名? - ...
1、报名方式: 网络报名
2、报名时间: 2016年9月22日9时―28日24时
3、网上报名情况每天18时在海北州政府门户网站发布( http://www.qhhb.gov.cn/ ),请各位考生及时查询。
【报名入口】
4、准考证打印时间: 2013年10月30日2013年11月2日
5、参加考试时必须携带第二代身份证(有效临时身份证或带照片的有效户籍证明)、准考证方可入场,证件不符或持其他证件者不得参考
6、现场加分审核时间: 2013年10月23日2013年10月27日
(1)少数民族考生不进行现场审核,待进入面试复审阶段审核,复审发现考生填写加分项为虚假信息者,将取消招聘资格。
(2)符合参加我省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青南)计划、到农村任职服务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两年并且年度考核合格者以及根据青教师
〔2010〕37号和青卫人〔2010〕53号文件规定招募的见习岗位和我省安置的退役士兵加分条件的人员必须到报考职位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现场加分审核,规定时间不进行现场加分审核的,视为自动放弃加分照顾。
7、招聘范围和招聘岗位
面向全国招聘5名;面向全省招聘48名,范围包括本省户籍、本省生源、本省院校毕业生、在本省服务的各类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应由本省安置的退伍士兵(含在我省服役期满的退伍士兵);面向海北州招聘233名,范围包括本州户籍、本州生源、在本州服务的各类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应由本州安置的退伍士兵(含在本州服役期满的退伍士兵)。每人限报1个岗位。
具体招聘岗位及范围见《2016年度海北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计划表》。
8、招聘条件
除具备《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外,报考人员必须符合《2016年度海北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计划表》规定的岗位要求。
报考人员(非中小学教师岗位)须符合报考岗位所需的国民教育系列相应学历及专业等条件。高等院校辅修专业不做为报考岗位所需专业。
报考中小学校教师岗位小学段的考生,既可按教师资格证任教学科报考相同学科的岗位,也可报考与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学科的岗位;报考中小学教师岗位初、高中段的考生,所学专业与所持教师资格证任教学科必须与报考岗位的专业一致或相近。临聘教师可跨专业报考,年龄放宽到45周岁。无教师资格证不得报考。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报考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
9、招聘程序
按照发布招聘信息、网上报名和网上资格审查、考试(考核)、体检、考察、公示、办理聘用手续的程序依次进行
10、笔试结束后,进入资格复审的考生,向报考岗位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考州直单位考生向海北州人事考试中心)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户籍证明)、准考证、毕业证书、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打印有二维验证码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以及报考岗位资格条件所需的有关材料原件及复印件进行资格复审。要求考生提供的信息和材料必须齐全、真实、有效,并与网上报名时填写的信息完全一致。考生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现场资格审查资料,凡不按时提交或资格复审未通过的,取消其招聘资格,出现岗位空缺按笔试成绩高低依次递补一次。
11、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不符合资格条件者,将随时取消其招聘资格
12、招聘内容及时间
本次招聘分考核聘用和考试聘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讲解员岗位、刚察县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岗位采用考核聘用方式,其余岗位采用考试聘用方式。考核、笔试、面试、总成绩按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小数方式计算。
(1)考核聘用
主要考核应试人员从事实际工作的综合素质。考核分初试和复试,根据初试成绩高低,按招聘岗位与实际参加初试人数1:3的比例确定进入复试人员,进入复试环节人员如初试成绩末尾出现并列的可一并进入复试环节。考生初试成绩只作为进入复试环节依据,复试成绩为考核总成绩。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得进入下一招聘环节。
考核时间地点: 以准考证为准
(2)考试聘用
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小学校教师岗位笔试和面试各占总成绩的60%和40%,其余岗位笔试和面试各占总成绩的70%和30%。
笔试科目内容包括综合应用能力知识(占笔试成绩的50%)、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占笔试成绩的50%)。
13、政审体检
根据总成绩高低顺序,按招聘岗位1:1比例确定政审、体检对象。政审体检由各县和州直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政审合格人员参照公务员体检标准统一进行体检,体检费用考生自理,考生对体检结果有异议,经本人申请由州、县人社部门安排进行复检一次。如报考人员政审、体检不合格或自愿放弃聘用资格的,从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中按总成绩排名顺序依次递补
14、公示聘用
(1)经政审、体检合格的考生,在海北州人事考试信息网公示7天。公示有异议的,暂缓办理聘用手续,由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调查核实。报考人员在体检、考察、公示期间或公示无异议后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者,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将影响今后参加海北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2)公示无异议人员,由州人社局办理聘用手续,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聘用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范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新聘用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聘用合同期内。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予以正式聘用;试用期考核不合格或发现隐瞒聘前病史且身体条件不符合岗位要求以及提供虚假材料者,取消聘用资格。
15、其它事项
(1) 户籍落户时间认定: 本省和海北州户籍落户时间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2) 年龄认定: 年龄计算截止日期为报名时间第一天(如年龄要求为35周岁以下的,出生日期应为1980年9月22日以后出生,以此类推)
(3) 学历认定: 进入现场资格复审参加面试考生,取得国外学历证书的由考生自行提供国家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取得国内学历证书的由考生自行提供在教育“学信网”验证的打印资料,在“学信网”无法验证的,考生要提前与毕业院校联系解决或直接到省人才交流中心办理网上学历认证后提供学历证明资料。结业生和肄业生不能视为合格学历
(4) 专业认定: 《公告》中的所需专业是指通过考试取得专业学籍,并完成学业毕业的专业,具体以考生取得的学历证书中的专业为准。此次招聘的专业类别划分参照《青海省公务员招录专业设置分类参考目录》,以及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执行。以上专业目录未列入的各类新专业符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的,经州人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予以认可
(5) 临聘教师的认定: 是指2013年6月19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青发【2013】12号)下发前已经被我省公办中小学校聘用,并且报名前还在岗的临聘教师
(6) 在职在编人员报考条件: 具备公务员身份的人员,根据中组部、人社部《关于印发<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的通知》(中组发〔2008〕20号)第六条“新录用公务员在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五年(含试用期)”的规定,在机关服务年限未满5年的,不能报考。服务年限已经满5年的,须征得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及所在地区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方可报考。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应当严格履行聘用合同,报名前须征得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报名。以上人员在现场资格审查时须提供上述单位在报名前开具的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未能在提供规定时间内同意报考证明材料的将取消其招聘资格
(7) 总成绩并列处理。 考试总成绩并列的,按笔试成绩高低排列名次,笔试成绩仍相同的,按笔试综合应用能力成绩高低排列名次,笔试综合应用能力成绩仍相同的,再加试一次面试。考核聘用岗位复试成绩出现并列的再加试一次复试
(8) 递补。 体检、考察(政审)、公示环节出现考生放弃岗位或不符合招聘条件的,按该岗位招聘总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递补
(9) 加分条件
①大学生退役士兵、服务期满两年且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含青南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以及教育和卫生见习岗位计划(仅限乡及以下学校、卫生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见习岗位人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临聘教师报考县及以下中小学教师岗位,笔试总成绩加5分。以上人员已是机关事业单位在编正式工作人员的不按此项规定予以加分
②少数民族考生笔试总成绩加5分,父母有一方现在六州工作(含已在六州办理退休手续的)满3年或父母一方现户籍在六州满3年的汉族考生,报考本次招聘考试,经验证在笔试总成绩中按以下规定加分:满3年不足5年的加1分,满5年不足10年的加2分,满10年不足15年的加3分,满15年不足20年的加4分,满20年及以上的加5分
③以上加分分值累计不超过5分
④考核聘用岗位考生一律不加分
青海师范大学是几本?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青海师范大学简称“青海师大”,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级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青海省主节点院校、CALIS青海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单位、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学校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师资力量
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现有教职工129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9人,副高级职称389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29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9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家,8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0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计划, 228人和9个科研团队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4个教学科研团队6次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学校双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讲座教授62人,客座教授94人,合作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3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7人。群英荟萃的优秀师资为持续推进学校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 开设61个本科专业;1个国内一流学科,3个省内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重点学科: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民俗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基础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等
国家级精品课程:藏族古代文学史
省级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解析几何(藏汉双语)、中国古代史、现代汉语、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常微分方程、运筹学等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军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优秀集体”、“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国家体育锻炼达标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青海省模范集体”、“省级精神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术科研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盐湖学院、班禅研究院、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青藏高原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藏文信息研究中心等24个研究机构(智库)。
学校建有11个基础实验室和10个优势特色实验室,其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建有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9年至2015年,学校共计申报13项科研专利,涉及工业品加工、材料制备、网络安全、生物资源开发等多个生产生活领域。在中藏药材种植技术推广、生物制药、特色产品开发上承担的政府科研计划项目16项,科研经费799万元,产出的发明专利成果11项。
各类课题结题184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4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和在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19多篇;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获奖19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2项。
国家“863”高科技项目“汉藏科技机器翻译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藏文计算机键盘和输入编码方法研究》、《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分获2004年、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祁连山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保护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科技支撑计划,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遗迹研究成果被世界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选用并作封面报道。
青海师范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
青海师范大学2022年在全国院校排名第503位,本省院校排名第3位。
青海师范大学2022年在全国排名第503位,学校位于青海省省会一西宁市,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青海师大”’,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级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青海省主节点院校、CALIS青海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单位、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2]。
学校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青海民族大学的邮编为810007,该校地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是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
二、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建校初期经历了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等阶段,1956年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并开展本科教育。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2009年4月,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2014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为我校单列博士招生计划,目前已招收5届,2018年已有2名博士完成学业并顺利毕业。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民族学为博士授权一级学科。2018年青海省教育厅、财政厅立项我校民族学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省内一流建设学科。建校69年来,青海民族大学始终坚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发挥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职能,紧扣国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秉承“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工作,为青海和藏区政权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并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支撑。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8.9万余名来自于民族地区、服务于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的各民族人才,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推进藏区民主改革,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目前,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31个民族的13918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本科生9400名,硕士研究生1609名,少数民族学生7769名,占在校学生的55.82%;藏族学生4884名,占在校学生的35.09%。
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8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九大门类,其中人文社会学科类专业33个,占比为56.9%,理工医类专业25个,占比为43.1%,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和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6个省级、校级研究机构;有1个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有71间智慧教室。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4种以民族学与文化学为重点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跻身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核心期刊行列。
学校现有1139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720名,正高级职称人员155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37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72名。拥有国家*人才1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名、青海学者1名、青海省优秀专家10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9名、青海省教学名师3名、青海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1名、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杰出人才3名、领军人才18名、拔尖人才29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创新团队1个、青海省昆仑学者特聘及讲座教授33名、青海省高等院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选41名。
近5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5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6项、冷门“绝学”项目2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40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教材308部,发表论文1863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70余项。
学校分东序、西昆、南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50.4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账面总值约6.1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2.78万册、电子图书93.67万种、其中民族文字图书12万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 3166 部78750册(其中善本 380 部),2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馆藏总量、汉文线装图书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数量位居青海高校首位。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0Mbps,校园出口带宽1300Mbps,网络信息接入点12000个,实现了有线网和无线网一体化认证的全覆盖。建有容纳3000多人的多功能体育馆和充足的运动场地,正在建设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现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韩国韩南大学和我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38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教育部安排天津大学、 厦门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此外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也与我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关系。
到2025年,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培养体系完备、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学科特色优势明显、教学质量较高、育人能力较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到2035年,建成整体水平达到青藏高原区域一流,在藏区最具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到2050年建校100周年时,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西部地区一流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在哪里
青海民族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青海民族大学教务处电话
青海民族大学有几个校区
青海民族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青海民族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青海民族大学招生办电话
青海民族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青海民族大学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表
青海民族大学有哪些专业 ;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海省网络教育院校排名 2016年青海省海北州事业单位考试是不是网上报名? - ...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