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广饶本科院校排名 广饶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升学率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广饶本科院校排名 广饶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升学率,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东营的人口数量为什么逐年减少?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山东东营GDP为4209亿,总量排名山东省第8位,但是人均GDP高达 192721元 ,位居全国第一位。 而东营的人口仅为220万, 可以说,人口过少,是阻碍东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为何在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东营人口只有220万的? 我总结一共有四个原因: 1、产业单一 提到东营,不得不提炼化,提到炼化,东营已经形成了特别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链,一部分是胜利油田的大国企,一部分是以地炼化工为核心的市场化私企民企。 正因为产业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导致东营其他产业发展缓慢,人口严重不足。 2、成功避开京沪大动脉 从京沪铁路到京沪高铁,东营成功错开了,众所周知,人口大市基本上都建立在国家的交通主干道上,从京沪铁路的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苏州、上海,再到京广铁路的石家庄、保定、郑州、武汉、长沙、衡阳、广州,这些城市都是人口大市,因为交通发达,所以也聚集了人口和产业。相反一些不再国家主干道上的城市,人口往往是净流出的。 3、 虹吸效应 东营和滨州,人口都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省会城市、以及天津、北京、青岛等城市,对东营人有很强的吸引力,本地没有很好的工作就业机会,所以,都愿意去外地发展,包括在东营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最终都会迁往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天津等城市。这里还要提到一点,当年东营有一座非常好的大学,叫做 中国石油大学 ,是山东3所 211大学 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被迁到青岛去了。这也是东营被大城市虹吸的一个典型现象。 4、东营滨州 内耗 其实山东分为17个 地级市 ,行政成本过高,目前莱芜已经被济南合并,东营和滨州也应该合并成一个城市,因为东营滨州两地的产业、经济、人口、文化都是一样的,在这合并之后,两城市的资源优势互补,能够更快发展,而不是目前两个城市在争抢资源,导致两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都不足,很多优势产业没法做大,如何吸引人口? 综上所述: 目前,东营了迎来了一些机遇,京沪东线的方案出台,东营在交通地位上会显著提升,也会吸引一些产业来东营,当时,当前东营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在培育一个优质的大学,因为未来的经济是靠高 科技 来驱动的, 没有高 科技 ,城市就没有未来。 1是在东营赚了大钱的,都到青岛,威海,海南等买房了。2是胜利油田十多年不招工了,职工子女都到外地或者老家就业,由于油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油田退休职工也跟着孩子走了。3是油田持续搞提前内退,这样退休的也好,内退的也好,回老家的,到外地做生意等,也都离开油田。4是油田住房小,持续得不到改善,很多人都到外地买房了。5是西城环境还是很差的,在西城上班的对东营政府有看法。6是油田十多年没涨工资,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7是油田在效益不行的情况下,一直在宣传鼓励个人走出去。8是东营这里的空气治疗真心的不咋地。9是大城市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一些好的企业都到大城市发展了(除了靠油活的企业).10是东营这些年的政策矛盾,想靠油田搞装备和石油化工城,又没有牛逼的化工技术,就利华益能搞得像样,技术还是杜邦的,其余的只能说粗加工。11是没有一个是有灵魂的企业。人均GDP全是化工厂的有钱人托着,大多数是被平均的。12是东营市没有利用好胜利油田这棵树,中国石化的各种投资建厂全国开花,为什么东营没有? 东营是一个移民城市,60年代国家在一个叫东营村的地方发现了油田,于是大规模开发,那时东营这个地方人口一万人都不到,83年建立东营市,全市(包括广饶、利津、垦利三个县)也就八九十万人口,如今人口已达到217万人,GDP4000多亿,全山东第八,人均第一。东营发展到今天是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劳动者艰苦奋斗换来的,生产的大量石油运往四面八方,支持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如今东营因产业结构调整出了点问题,那都不是事,综合比较东营优势远远大于劣势,只要发展方向正确,未来潜力很大! 东营和滨州,之前本同属于 惠民地区 ,分家之后,现在却成了一对苦命的兄弟。东营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虽然人不多,可人均GDP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东营需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而滨州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联动性不足,18年更是成为山东省唯一个GDP负增长的城市。其中,人才匮乏成为了两市经济发展的一主要制约因素。 10年前以两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立,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现给两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今山东省更是提出了建立发展“东滨都市圈”,但不论是所涉及的人口数量还是面积规模,都无法与“省会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相比,而且对引进优秀人才和各方投资的政策也缺乏更大的吸引力。 所以,两市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注定要携手共进,一同面对各种困难。 本人的一个幻想(不喜勿喷): 邹平现在已经撤县设市,又属省会都市圈的范围,邹平现在铁了心地想向省会发展。如果将邹平市划归济南或淄博,滨州剩下部分和东营合并,利津划区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博兴和广饶全部撤县设市或区,新成立“东滨市”一定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什么不走,留在东营干嘛。物价消费让油田的前几年带动的全省前茅,谁消费的起,人均消费是很高,估计全国也能排上号,可是如果出去那5%的超高收入,15%的油田持平收入,你知道剩下的底层人员工资多少,也就够吃饭了,房子都买不起。东营现在还有几个好点的公司,几个号称500强的企业破产,其余的企业也不好过,基本都不招人了,能去哪?只能出去,能有人才怪 我是胜利油田的职工,我退休也打算回老家养老。东营没有啥可留恋的,有钱全建在东城了,西城跟郊区似的。去东城买房子吧太贵了,又不缺地房价呼呼的涨。油田把这些为石油发展出过力的油鬼子都当累赘撇出去不管。多少石油工人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想想都心酸。 下面我来讲一个“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故事1、油田的孩子初中不能考地方的高级中学,同样的卷子油田的孩子上高中分数高出地方一大截; 2、地方政府领导现在努力想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相对于周围的城市无论环境和用工真的没有任何竞争力; 3、石大怎么搬到青岛去的难道仅仅是因为环境?东营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4、油田整体看来现阶段效益非常不好,油价是一方面,政策更关键; 5、油地关系……为什么大庆不存在或很少存在胜利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太深入,太复杂;“油地共建”是美好的愿景,油在前,地在后,你掏钱给我发展就是油地共建;你不能不掏,你也不敢不掏,不掏你试试!名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哦,想要啊,掏钱,继续掏钱……可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6、人口少,GDP高,人均GDP更是超高,但这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的数字 游戏 ,这个人均GDP对普通老百姓真的有意义吗?“啊?很惭愧啊,我又拖了大东营人均GDP的后腿了,我只能年年被平均; 希望油田资源枯竭之前,东营能真的像现在经济统计的数字那样好看,城市产业能蓬勃 健康 的发展,不要像某些人口中的那样:“油田发展我发展,我与油田共存亡”,这是病毒、是蛀虫,油田资源枯竭你哪里有活路? 一点浅见陋识,诸位见笑! 我就是青岛人,来东营13年,感觉东营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车是越来越多,原来的南一路根本不堵车,现在要等4个红绿灯。济南路门面房确实关门很多,但这种情况不只是东营遇到的,个体商户面临网购、外卖等线上冲击是很多城市都有的普遍现象!油田萧条了,东营市地方还是有钱的,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很多人都觉得青岛、济南很好,总觉得外边的月亮很圆,个人不赞同,也许这些城市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东营有东营的优势,石油装备、化工、医药、有色金属等行业有基础,地处黄河入海口 旅游 、海运也有潜力,只要市政方针正确,东营还是会越来越好的。 提几点建议吧,建议市政府能把东营的公交系统发展起来,公交车多开几班;东营人口能集中一下就更好,人口太散了,东营是不缺地,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城市的特点就是人口集中;高铁早日开通,让东营人在家门口就能做高铁,去青州的高铁站看看吧,停车场都让鲁E牌照占领了;引进2~3所本科院校哪怕是三本四本也行,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让东营有大学,有文化底蕴!!! 身在东营,不诋毁东营,不唱衰东营,热爱东营,建设东营!!!!!! 利群的关门就是现实中的例子,东营有钱人大部分去东城买房了,西城油田的职工大都走出西城了,剩下些普通打工的,有钱人一平均以为工资都很高,结果真正拿多少工资底层打工的才知道,利群的衣服鞋子是买不起,只能逛逛万福来,结果只能利群只撑不住! 也不能说东营人口越来越少!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营人口180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118万,后来听说到了120万……不过这两年确实走了不少人,但是并没有说的那么多!很多人觉得东营越来越不景气,是因为西城的济南路逛街的越来越少,商铺关了很多!这个主要是因为以前的时候东城没有商业圈,东城人都去西城逛街,所以济南路很热闹,但是现在东城商业圈也越来越好,东城人去西城逛街的很少了,再加上网购也很方便,就给人一种东营人越来越少的感觉!另外因为东城环境好,越来越多的人在东城买房子,但是东城地广人稀,西城人口少了,东城也不容易看出人口多来,所以显得人口越来越少!还有一个原因是东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缺少了高校这个带动点,另外东营铁路非常不发达,东营人外出和外地人来东营非常不方便,导致东营人口增长比较缓慢!不过东营人相对还是比较富裕的,贫富差距没有外地那么大!东营能否振作起来发展,要看领头羊是否真心实意为东营办实事!东营这些年更换领导太频繁,导致一直不能有什么好的项目落地,也是制约东营发展的一个原因!希望国家不要频繁给东营更换领导了,最起码一个领导能稳定个五年吧!

东营怎么样?

东营市为山东省省辖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地处北纬36o55′~38°10′,东经118°07′~119°10′之间。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千米,东西最大横距74千米,总东营市辖区内除小清河以南广饶县所辖的367平方千米为山前冲积平原外,其他地区均为黄河冲积平原,是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貌。总体地貌特征是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千米。2003年,黄河全年径流量191.3亿立方米。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年极端最高气温41.9℃,年极端最低气温-23.3℃。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无霜期长达206天,平均日照时数2692.5小时。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广饶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县;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建市前3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并组建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又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正式挂牌办公。

2003年,全市总人口1768116人,其中农业人口960693人,非农业人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自然增长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广饶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县;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建市前3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并组建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又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正式挂牌办公。

2003年,全市总人口1768116人,其中农业人口960693人,非农业人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自然增长率3.79‰。受教育程度:初中60645人,高中188066人,中专99061人,大学专科63848人,大学本科37204人,研究生1891人。性别构成:男性899053人,女性869063人,男女比例103.45:100。全市有少数民族36个、4455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共2108人;其他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满族1068人,蒙古族239人,土家族192人,壮族164人,苗族131人,白族129人。

东营市位于渤海之滨,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北靠京津唐地区,南与青岛、烟台、潍坊等城市组成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通道。距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分别为400千米、300千米、250千米、200千米。铁路南接胶济铁路,与“大动脉”京沪铁路相连。公路交通形成以胜利黄河公路大桥和利津黄河公路大桥为枢纽,以东青高速公路、东港高速公路、辛河路、博新路等七纵五横12条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油田生产专用路、农村公路纵横交织的公路网络。全市公路总里程达4663.4千米,公路密度为58.9千米/百平方千米,提前实现了高速公路进入全省网、干线公路无三级路的目标。东营港有5000吨级泊位1个,3000吨级泊位3个,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航空交通初步形成,东营飞机场开辟东营至北京、上海两条航线。邮政事业发展迅速,不断拓展新业务,形成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邮政通信网络。电信通讯设施完善,通信网络遍及市区、城镇和农村,在全省率先建成小灵通无线市话网、电话市和覆盖全市的宽带网。2003年,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4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5.38部,全市移动用户达84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6.4万户。

东营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初步建起相对完整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系。2003年,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生2.43
万人;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3.74万人;普通初中94所,在校生9.62万人;小学252所,在校生12.7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幼儿园760所,在园幼儿5.2万人。有成人教育中心26处,年培训10万多人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0项,其中省级73项,国家级27项。开发新产品38个,获省科技进步奖励24项,专利申请量1121件,专利授权880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8家,新增17家。其中国家级7家,新增2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690家,新增50家。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稳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活跃,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8个单位被评为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文化事业向纵深发展,群众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市里每年组织较大规模的广场文化演出30多场。先后有30多件文化作品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连续三届获全省“精品工程”组织工作奖。创作排演了大型现代吕剧《潮涌黄河口》;剧本《大海潮》、《老憨上任记》获第三届全国戏剧文学铜奖,剧本《书记还乡》获剧本奖。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大力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开。城镇医疗卫生设施齐全,医疗水平、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2003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18所,拥有床位8369张,卫生技术人员8987人,其中医生3896人。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省疾病控制先进市、无偿献血先进市。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2003年,共为915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547万元,社会化发放率和准确率保持100%。为机关事业单位6993名离退休人员、2893名遗属发放养老金和遗属补助费11632万元。为889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890万元。全市净增企业参保人员19638人。社会福利、救济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全市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8362人,发放保障金507.3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14455人,发放保障金717.3万元,发放保障粮141万公斤。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含敬老院)43个,床位3566张,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015人。

东营市城市发展总目标:创建卓越的生态城市。其中包括5个含义:接轨国际、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规模壮大,实力雄厚的中心之城;空间整合,弹性生长的有机之城;碧水绿脉,共生共荣的生态之城;清新舒畅,人居最佳的阳光之城。规划框架:城市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城市规划区和河口区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至永青路,并包括广南水库、广北水库、广利港、东营机场等规划控制区域,西至郝纯路,南至南二路以南3千米,北以胜坨至后苟公路为界,并将东营港纳入规划区,公路和沿界线所穿村庄用地均划入规划区范围。总用地815平方千米。河口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到挑河以东100米,西至沾利河,南到六合乡行政区界,北至滨孤路以北1000米,并将孤岛、仙河、孤北水库纳入规划区,总面积245平方千米。城市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由资源型向多元化综合型发展;壮大中心城规模,带动黄河三角洲开发;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大开放、大开发的格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档次服务业,尤其注重发展现代旅游业。城市性质: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以石油、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66万人,其中中心城55万人,河口区11万人。远期(2010年)城市人口80万人,其中中心城65万人,河口区15万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市域中部形成东营大都市圈,以中心城为核心,垦利、利津为卫星城;南部形成以广饶-大王为核心,包括15处乡镇在内的南部城镇群;北部以河口区驻地为核心,联合东营港、孤岛、仙河、义和等乡镇形成北部城镇群。城镇发展形成一条南北向为主的发展轴:即东营港-河口-垦利-中心城-广饶大王。东营市中心城近期建设策略:近期东城主要向东、向北发展,西城向东、向南发展,同时重点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胜利工业园的建设,加强对接区中东营区行政中心、文化、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建设,加强东城区黄河路以北居住用地的建设,积极改善西城景观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继续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整个中心城的公园、沿河沿路绿带建设,努力实施碧水工程,完善和优化中心城布局结构。

广饶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升学率

80%左右。
学校坚持升学导向为主,推荐就业为辅。2018、2019、2020、2021年 春季高考 考取本科人数分别为1033人、1192人、1302人和1522人,本科录取率依次是69.3%、73.6%、79.9%、82.3%。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

广饶一中每年多少个985

2021年 广饶 一中高考重点本科1269人,上线率为48.67%
2021年山东省高考前1万名,广饶一中进入166人,2020年为56人。2021年广饶一中本科上线2376人,上线率90.79%,今年全省上线率为43.08%。这就意味着10个学生就有9个多人本科上线。
广饶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1年,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城花苑路509号,有三个校区,系"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重点联系中学"、"全国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单位"、" 奥林匹克竞赛 金牌学校"。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广饶本科院校排名 广饶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升学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