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法国软科院校排名 22年广州大学学科语文计划招生人数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法国软科院校排名 22年广州大学学科语文计划招生人数,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求教最近的全世界大学排名

全世界及中国大学排名
来源:发布时间:2006-7-22 17:37:17

美国大学综合排名
1、Harvard University(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
2、Princeton University(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
3.Yale University(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
4.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5.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
6、Duke University(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
7、Stanford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亚州)美国斯坦福大学
8、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9.Dartmouth College(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
10、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华盛顿大学
11.Columbia University(纽约州)哥伦比亚大学
12、Northwestern University(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
国际学生所占比例排名
1.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亚州) 36% Alliant国际大学
2.University of Bridgeport(康涅狄格州) 27% 桥港大学
3.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3% 佛罗里达理工学院
最低录取比例排名
1.Harvard University(马萨诸塞州) 11% 哈佛大学
2.Princeton University(新泽西州) 11% 普林斯顿大学
3.Columbia University(纽约州) 12% 哥伦比亚大学
最高毕业率排名
1.Harvard University(马萨诸塞州)98% 哈佛大学
2.Princeton University(新泽西州)97% 普林斯顿大学
3.Brown University(罗德岛州)95% 布朗大学
4.Dartmouth College(新罕布什尔州)95% 达特茅斯学院
5.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印地安纳州)95% 圣母大学
6.Yale University(康涅狄格州)95% 耶鲁大学
班级人数少于20人排名
1.Union Institute and University(俄亥俄州) 100%
2.National-Louis University(伊利诺伊州) 89%
3.New School University(纽约州) 87%
机械学院排名
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2.Stanford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亚州)美国斯坦福大学
3.University of California�CBerkeley加大柏克莱分校
4.University of Illinois�CUrbana-Champaign UCIEP加盟校
5.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乔治亚理工学院
6.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
7、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ndrew and Erna Viterbi)南加州大学
8.Purdue University�CWest Lafayette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9、University of Michigan�CAnnArbor密歇根大学
10.Cornell University(纽约州)康奈尔大学
法学院排名
1.Yale University(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
2.Harvard University(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
3.Stanford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
4.Columbia University(纽约州)哥伦比亚大学
5.New York University纽约大学
6.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
7.University of Michigan�CAnnArbor密歇根大学
8.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9.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
10.Duke University(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
11.Northwestern University(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
医学院排名
1.Harvard University(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
2.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3.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4.Duke University(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
5.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6.University of California�CSan Francisco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7.University of Michigan�CAnn Arbor密歇根大学
8.Columbia University -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纽约州)哥伦比亚大学
9.Stanford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
10.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11.Yale University(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

世界大学排名100强
1 Harvard Univ USA 美国哈佛大学
2 Stanford Univ USA 美国斯坦福大学
3 Univ Cambridge UK 英国剑桥大学
4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USA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6 California Inst Tech USA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7 Princeton Univ USA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8 Univ Oxford UK 英国牛津大学
9 Columbia Univ US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0 Univ Chicago USA 美国芝加哥大学
11 Yale Univ USA 美国耶鲁大学
12 Cornell Univ USA 美国康奈尔大学
13 Univ California - San Diego USA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14 Tokyo Univ Japan 日本东京大学
15 Univ Pennsylvania USA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16 Univ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USA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7 Univ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 USA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18 Univ Wisconsin - Madison USA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19 Univ Michigan - Ann Arbor USA 美国密歇根大学
20 Univ Washington - Seattle USA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21 Kyoto Univ Japan 日本京都大学
22 Johns Hopkins Univ USA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3 Imperial Coll London UK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24 Univ Toronto Canada 4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25 Univ Coll London UK 英国伦敦学院大学
25 Univ Illinois - Urbana Champaign USA 美国伊利诺大学UC分校
27 Swiss Fed Inst Tech - Zurich Switzerland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28 Washington Univ - St. Louis USA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29 Rockefeller Univ USA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
30 Northwestern Univ USA 美国西北大学
31 Duke Univ USA 美国杜克大学
32 New York Univ USA 美国纽约大学
33 Univ Minnesota - Twin Cities USA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34 Univ Colorado - Boulder USA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35 Univ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USA 美国加州大学桑塔巴巴拉分校
36 Univ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36 Univ Texas Southwestern Med Center USA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38 Vanderbilt Univ USA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
39 Univ Utrecht Netherlands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
40 Univ Texas - Austin USA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41 Univ Paris 06 France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
42 Univ California - Davis USA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4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 - Univ Park US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44 Rutgers State Univ - New Brunswick USA 美国罗特格斯州立大学新布朗思
维克分校
45 Tech Univ Munich Germany 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
46 Karolinska Inst Stockholm Sweden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
47 Univ Edinburgh UK 英国爱丁堡大学
48 Univ Paris 11 France 法国巴黎第11大学
48 Univ Pittsburgh - Pittsburgh USA 美国匹兹堡大学
48 Univ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美国南加州大学
51 Univ Munich Germany 德国慕尼黑大学
52 Univ Rochester USA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
53 Australian Natl Univ Australia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54 Osaka Univ Japan 日本大阪大学
55 Univ California - Irvine USA 美国加州大学厄文分校
56 Univ North Carolina - Chapel Hill USA 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
57 Univ Maryland - Coll Park USA 美国马里兰大学
57 Univ Zurich Switzerland 瑞士苏黎世大学
59 Univ Copenhagen Denmark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60 Univ Bristol UK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
61 McGill Univ Canada 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
62 Carnegie Mellon Univ USA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63 Univ Leiden Netherlands 荷兰莱顿大学
64 Univ Heidelberg Germany 德国海德堡大学
65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USA 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
66 Moscow State Univ Russia 俄国莫斯科国立大学
67 Univ Florida USA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68 Univ Oslo Norway 挪威奥斯陆大学
69 Tohoku Univ Japan 日本东北大学
69 Univ Sheffield UK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71 Purdue Univ - West Lafayette USA 美国普渡大学
72 Univ Helsinki Finland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73 Ohio State Univ - Columbus USA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74 Uppsala Univ Sweden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75 Rice Univ USA 美国莱斯大学
76 Univ Arizona USA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77 King's Coll London UK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78 Univ Manchester UK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79 Univ Goettingen Germany 德国古腾堡大学
80 Michigan State Univ USA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80 Univ Nottingham UK 英国诺丁汉大学
82 Brown Univ USA 美国布朗大学
82 Univ Melbourne Australia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82 Univ Strasbourg 1 France 法国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
85 Ecole Normale Super Paris France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86 Boston Univ USA 美国波士顿大学
86 Univ Vienna Austria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
88 McMaster Univ Canada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88 Univ Freiburg Germany 德国佛雷堡大学
90 Hebrew Univ Jerusalem Israel 以色列希伯莱大学
91 Univ Basel Switzerland 瑞士巴塞尔大学
92 Lund Univ Sweden 瑞典兰德大学
93 Univ Birmingham UK 英国伯明翰大学
93 Univ Roma - La Sapienza Italy 意大利罗马大学
95 Humboldt Univ Berlin Germany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95 Univ Utah USA 美国犹他大学
97 Nagoya Univ Japan 日本名古屋大学
97 Stockholm Univ Sweden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99 Tufts Univ USA 美国塔夫茨大学
99 Univ Bonn Germany 德国波恩大学

中国
1 清华大学 100.00 100.00 100.00 85.18 100.00
2 北京大学 88.65 97.08 100.00 100.00 48.80
3 浙江大学 61.11 68.09 58.97 53.76 53.00
4 武汉大学 55.35 53.54 100.00 32.78 30.98
5 华中科技大学 49.21 55.84 69.23 33.95 30.34
6 南京大学 48.72 41.31 58.97 38.85 51.31
7 复旦大学 48.66 52.80 48.72 57.60 30.56
8 上海交通大学 46.34 48.77 58.97 24.59 44.57
9 吉林大学 43.69 44.70 79.49 26.70 20.29
10 中南大学 41.07 32.73 53.66 18.84 53.65
11 南开大学 39.92 29.04 89.74 31.33 12.89
12 西安交通大学 38.94 41.43 58.97 25.27 25.11
13 中山大学 37.02 29.64 69.23 32.29 17.97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36.84 16.37 89.74 8.11 35.65
15 北京师范大学 36.14 39.63 73.81 29.89 0.33
16 四川大学 35.95 42.77 48.72 21.44 24.03
17 中国科技大学 35.10 33.27 55.05 25.66 23.73
18 天津大学 34.55 31.95 58.97 10.62 32.02
19 中国人民大学 33.14 24.82 79.49 32.91 0.00
20 西北工业大学 32.48 20.53 55.05 6.09 45.35
21 同济大学 32.18 35.56 58.97 12.92 16.76
22 山东大学 31.73 29.53 69.23 21.23 7.04
23 东北大学 30.46 30.18 58.97 7.79 21.05
24 东南大学 29.71 40.22 58.97 9.86 4.12
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8.12 21.77 48.72 10.29 29.35
26 北京理工大学 26.39 16.37 58.97 6.86 23.50
27 华南理工大学 25.90 29.12 48.72 11.70 10.76
28 中国农业大学 25.80 18.03 48.72 27.99 10.97
29 中国地质大学 25.38 8.66 79.49 4.56 13.48
30 重庆大学 24.62 25.37 48.72 5.64 15.43
31 华东理工大学 23.74 21.07 48.72 11.94 12.35
3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2.96 22.44 48.72 2.28 15.46
33 厦门大学 22.86 15.51 48.72 29.59 1.66
34 石油大学 22.73 6.86 58.97 5.85 22.22
35 东华大学 21.35 22.84 48.72 0.99 9.95
36 湖南大学 21.32 19.15 44.34 11.83 9.43
37 中国海洋大学 21.19 10.06 48.72 11.44 16.73
38 上海大学 21.19 14.91 58.97 11.91 1.54
39 河海大学 20.91 21.77 48.72 1.01 9.60
40 大连理工大学 20.88 16.62 48.72 11.36 7.49
41 北京邮电大学 20.62 21.77 48.72 4.68 5.51
42 云南大学 20.53 15.81 48.72 14.56 4.58
43 哈尔滨工程大学 19.15 13.11 48.72 1.23 13.44
44 湖南师范大学 19.03 1.80 69.23 12.94 0.00
45 北京工业大学 19.01 3.60 48.72 5.14 21.56
46 武汉理工大学 18.50 6.86 48.72 3.83 16.64
47 华东师范大学 18.07 11.36 48.72 13.69 1.50
48 兰州大学 18.06 7.20 58.97 10.96 0.00
49 安徽大学 17.94 16.71 48.72 6.72 0.00
50 中国矿业大学 17.81 3.60 48.72 7.25 15.30
51 南京师范大学 17.58 0.00 69.23 7.31 1.25
52 东北林业大学 16.86 1.80 48.72 1.39 18.67
53 电子科技大学 16.81 14.91 48.72 2.84 1.09
54 河南大学 15.54 0.00 58.97 10.20 0.00
55 华中师范大学 15.40 4.50 48.72 13.55 0.00
56 苏州大学 15.06 0.00 48.72 12.36 5.26
57 东北师范大学 14.81 7.20 48.72 6.63 0.00
58 西北大学 14.66 2.70 48.72 7.36 4.41
59 暨南大学 14.65 3.60 48.72 10.41 0.81
60 内蒙古大学 14.38 1.80 58.97 2.02 0.00
6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4.11 6.86 48.72 3.39 0.40
62 西南交通大学 14.07 5.06 48.72 3.74 2.18
63 郑州大学 13.55 4.57 48.72 4.76 0.00
64 中国政法大学 13.38 0.90 48.72 9.60 0.00
65 上海财经大学 13.33 0.90 48.72 9.36 0.00
66 陕西师范大学 13.22 2.70 48.72 6.10 0.00
67 首都师范大学 13.07 0.00 48.72 9.52 0.00
68 华中农业大学 12.88 29.76 0.00 8.26 5.22
69 新疆大学 12.78 0.90 48.72 6.77 0.00
70 北京交通大学 12.75 1.80 48.72 4.40 0.69
71 辽宁大学 12.66 0.90 48.72 6.24 0.00
72 北京科技大学 12.40 12.33 10.26 5.16 18.70
73 西南师范大学 12.34 1.80 48.72 3.32 0.00
74 中央民族大学 12.22 0.90 48.72 4.18 0.00
75 辽宁师范大学 12.10 0.00 48.72 4.97 0.00
76 西南财经大学 12.09 0.90 48.72 3.54 0.00
77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12.06 5.06 0.00 12.00 29.69
78 东北财经大学 11.97 0.00 48.72 4.35 0.00
7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1.91 0.90 48.72 2.70 0.00
80 广西师范大学 11.76 0.00 48.72 3.40 0.00
81 河北大学 11.68 0.00 48.72 3.00 0.00
82 上海中医药大学 11.53 0.00 48.72 2.28 0.00
83 北京体育大学 11.51 0.00 48.72 2.19 0.00
84 中国传媒大学 11.38 0.90 48.72 1.45 0.00
85 延边大学 11.31 0.00 48.72 1.29 0.00
8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1.24 0.00 48.72 0.93 0.00
87 北京语言大学 11.22 0.00 48.72 0.84 0.00
88 大连海事大学 11.17 0.00 48.72 0.59 0.00
89 中国美术学院 11.04 0.00 48.72 0.00 0.00
90 南京理工大学 10.74 17.22 0.00 2.52 17.28
91 北京中医药大学 6.52 18.51 0.00 2.18 0.00
92 燕山大学 6.05 13.11 0.00 1.50 5.42
93 昆明理工大学 6.02 16.79 0.00 0.79 1.37
94 合肥工业大学 5.97 16.71 0.00 1.78 0.44
95 山西大学 5.63 4.16 0.00 6.24 11.11
96 中国药科大学 5.40 14.91 0.00 1.59 0.69
97 北京林业大学 5.21 3.60 10.26 2.32 4.58
98 云南农业大学 5.18 14.91 0.00 0.50 0.73
99 汕头大学 5.15 0.78 20.85 0.79 0.00
100 北京化工大学 4.72 8.26 0.00 2.08 5.95

22年广州大学学科语文计划招生人数

6月20日上午,我校举办2022年普高招生新闻媒体通气会。我校招生工作负责人介绍,广大今年将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招生计划数7580人,其中广东招生计划6600人;招生专业74个,理工类专业的比例继续提高,占招生专业数的55%,占招生人数的52%。今年恢复交通工程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的招生,新增天文学招生专业,是省内第二个招收天文学专业本科生的院校。


广州大学2022年普高招生新闻媒体通气会现场

一流专业建设创新高 形成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王牌军”

“广州大学全面开启了一流创新型大学建设之路,比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本科生培养质量,学校将深耕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校长魏明海介绍,近年来,我校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机遇,深度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整体办学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快速提升。在U.S.News、泰晤士、上海软科等排行榜中都进入中国内地高校百强行列,现有6个ESI全球前1%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天天入ESI全球前3‰,10个学科进入软科2021年“世界一流学科”榜单。


校长魏明海介绍学校人才培养举措亮点等情况

“今年,广州大学招生专业中包含了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加上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特色专业,优质专业的招生人数占总计划数的85%以上。”魏明海表示,近五年来,我校本科招生人数维持在7550-7580 之间。在持续稳定招生规模的同时,教师增加了三分之一,学校不断出硬招、实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点依托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相关专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的吻合度、师资条件保障度、“四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等为尺标,形成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经管社科、人文艺术、师范教育、基础理科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

深化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 新增专业瞄准前沿

“我们以‘智能赋能、数字赋能’改造新工科专业,用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新文科、新师范建设,让传统专业焕发新活力、新增专业凸显优势特色,从而真正办好行业产业和国家区域需要而学校又有资源保障的精品专业。”我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大学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强化基础理科实力,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不仅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着力推动“智”“数”类专业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旺盛的人才需求,同时借助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和通识教育,突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推动文科类传统优势专业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适应行业产业需求、适应新科技应用”。

我校今年新增的天文学专业,是在多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有强大师资和科研实力基础上新办的本科专业。这个专业将瞄准天体物理和天文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及天文教育与科普所驱动的天文人才需求,采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掌握天文观测和数据分析技能,具有突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拔尖创新人才。今年恢复招生的交通工程专业将面向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工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开发与运用、交通运营组织和经营管理等领域,以智能交通为主要方向和特色。另一恢复招生的市场营销专业将侧重数字化营销和国际化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商务分析技术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畅通“拔尖创新+卓越应用”分类培养 试点“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

“去年,学校全面开启了‘拔尖创新+卓越应用’人才培养通道,今年,2022级本科生将深度对接人才分类培养,将成为小班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受益者。”魏明海表示,我校正大力实施“1+2”高质量人才培养工程,重点是进一步拓展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应用人才分类培养模式。2022级本科生入学后第一、二、三年级都可选择本专业或本学院的拔尖创新班或卓越应用班,进入小班制的分类培养通道。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着眼于“科教协同―高质量研究生深造”,突出“基础+创新”,通过夯实“五基”(基本理论、知识、思维、技能、方法)、实施“五早”(早安排导师、早进科研团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出创新成果)引导学习志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期望大部分学生毕业时能升读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着眼于“产教协同―高质量就业创业”,强调“五基”“五实”(实验室实操、企业单位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劳动实践),通过大学的历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适应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期望大部分毕业生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坚持早选拔、早规划、早定向,我校还将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两大创新枢纽学科探索实施“精英培育行动”,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试点“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围绕“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地理空间信息与智慧生态环境”“合成生物学与智能育种/精准医疗”“数字经济与数字文化”“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交叉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学校制定了贯通培养方案和跨层次课程体系,以学科特色、导师优势、国际交换和奖助学金等吸引优秀本科生进入贯通培养渠道,定期进行动态考核。

持续优化育人环境 一批新建基础设施将陆续投入使用

近年来,我校积极拓展“一校三园”办学格局,持续优化提升校园环境,大力推进大学城校区新建综合教学楼、科研创新楼、学生和教师公寓、风雨球场以及黄埔校区(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近40万平方米、提升改造桂花岗校区办学设施等工程建设,着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丰富建筑空间功能。随着2022级新生入校,大学城校区的一批新建基础设施将陆续投入使用,黄埔新校区也将在明年开始陆续投入使用。

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学校大力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打造系列“智慧教室”,已建设完成一批智慧教室,以及标准化考场、板书同步互动教室、小组多屏互动教室等智慧教学空间,其他课室也计划在未来的两年内投资6000万元,全面改造成为智慧课室。这些学习交流空间广泛搭载智慧教学软件及设备,实现了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应用,能为师生开展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支撑。

优秀学子可适用免试转专业 拓展国际和港澳台交流培养

媒体通气会上,我校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新增“高分考生及第一学期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任选转专业”优惠政策,今年,学校继续出台适用于2022级优秀学子的免试转专业优惠政策。凡高考成绩在生源省份录取考生中排名前40%,且第一学期学业成绩排所在专业前15%的学生,可在首选物理(理科)或历史(文科)相对应的专业组中免试任选转专业。免试转专业优惠政策不适用于政策性专项、中外合作项目和艺术体育类专业。

在国际和港澳台交流方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继续实施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战略。学校已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举办“1+2+1”“3+1”“3+1+1”等联合培养项目近60个;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超过1300名本科生赴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澳大学、华威大学、海德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旅游专业已与法国昂热大学、尼斯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年,累计招生1600人,近90%的毕业生获得中法两国学士学位,20%的毕业生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学校还将积极为在校本科生提供赴港澳台交流交换的学习机会。

按类优化专业组 助考生锁定心仪专业

今年,我校继续优化设置广东录取的专业组,细分成学科相近或类别相同专业组,更利于考生锁定心仪专业组。广州大学今年的专业组主要有计算机与网络信息组、数理与数据技术组、工程技术组、教育与外语组、传媒与法学组、经济与管理组、化学组、地理学科组、生物与环境组、交通工程组、思想教育组等各类专业组,这些专业组内的专业相关度高,有与数字经济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组,有众多“新工科”专业组成的组,有师范专业较为集中的专业组,也有经济与管理等传统优势专业组成的专业组,按学科和类别设置专业组让考生更清晰填报心仪专业。考生可以多选择几个感兴趣的专业组填报,被心仪专业录取机会更大,被广大录取的机会也更大。

招生要点:

1.我校面向全国招生,录取批次为一本或本科

我校面向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海南、福建、广西、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安徽、江苏、上海、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吉林、辽宁和广东。在非高考改革省份,我校的录取批次为一本批次,在部分高考改革省份,我校的录取批次为本科批次。

2.广东提前批和本科批录取,设置多个专业组

我校在广东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本科,招收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专项计划,物理类、历史类各设置13和11个招生专业组,特殊教育专业今年新列入教师定向专项计划;本科批招生类别为普通类、地方专项、中外合作办学,共设置招生专业组19个;本科批艺体类,共设置10个招生专业组。


3.“新师范”建设成效提升,毕业时可获教师资格

我校有17个师范专业(14个普通类师范专业和3个艺体类专业),今年招生规模1300人。我校是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师范教育专业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声誉良好,已形成师范专业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自今年起,师范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即获得教师职业能力证书,经认定可取得教师资格。

4.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专业选择空间更大

我校录取的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对于报考广州大学的考生,出档后,只要符合录取条件、服从志愿调剂,学校概不退档,保证录取。为增大被录取机会,建议考生可填报广州大学多个专业组。近年我校新生录取志愿满足率高,均超过92%。在校期间符合条件的学生在大一大二都可以申请转专业,有多次转专业的机会。

5.开通多种咨询直播,助力考生圆广大梦

为方便考生更广泛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在今年志愿填报期间,学校将持续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和专业学习答疑直播互动,开通全天候网上指导和咨询通道,热情为考生及家长提供全面周到咨询服务。欢迎考生及家长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网上咨询周、省考试服务中心“广东招考在线”小程序等平台搜索广州大学咨询通道,省外考生可以参与当地招生委员会组织的高招网上咨询了解广大。

世界大学排名

1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 100.0

2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 99.6

3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美国 99.1

4 伦敦大学学院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国 99.0

5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 97.8

5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 97.8

7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国 96.8

8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国 96.6

9 麻省理工大学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美国 96.1

10 加州理工大学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美国 95.9

11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国 95.6

12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 94.2

13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国 94.1

14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美国 92.9

15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美国 92.5

16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国 92.2

17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90.5

18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90.4

19 密西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国 89.9

20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 89.3

20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士 89.3

22 东京大学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88.9

23 伦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国 88.4

24 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87.5

25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87.1

26 曼切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国 85.7

27 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国 85.6

28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法国 85.4

29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85.3

30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84.3

31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美国 83.9

3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美国 83.5

32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 83.5

34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国 83.4

35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 83.3

36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法国 83.1
36 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亚 83.1
36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亚 83.1
39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美国 82.7
40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81.2
41 昆士兰大学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亚 80.7
42 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瑞士 80.6
43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日本 80.1
43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Dublin 爱尔兰 80.1
45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80.0
46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79.6
47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澳大利亚 79.0
47 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79.0
49 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荷兰 78.9
49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78.9
51 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麦 78.8
52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美国 78.4
52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78.4
54 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美国 77.8
55 慕尼黑理工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德国 76.3
55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 76.3
57 海德堡大学 Heidelberg University 德国 76.2
58 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国 75.7
59 阿尔伯塔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加拿大 75.4
60 莱顿大学 Leiden University 荷兰 75.3
61 奥克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兰 74.7
61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国 74.7
63 奥胡斯大学 Aarhus University 丹麦 74.5
63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美国 74.5
65 天主教鲁汶大学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比利时 74.2
66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英国 73.9
67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英国 73.7
67 隆德大学 Lund University 瑞典 73.7
69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韩国 72.6
70 乌德勒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 荷兰 72.4
70 约克大学 University of York 英国 72.4
72 日内瓦大学 University of Geneva 瑞士 72.3
73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新加坡 72.0
73 圣路易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美国 72.0
75 乌普萨拉大学 Uppsala University 瑞典 71.9
76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美国 71.5
76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国 71.5
78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美国 71.3
79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英国 71.2
80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国 71.1
81 阿德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 澳大利亚 70.8
82 谢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英国 70.6
83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兰 70.4
84 西澳大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澳大利亚 70.2
85 达特茅斯学院 Dartmouth College 美国 70.1
86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70.0
87 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美国 69.8
87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英国 69.8
89 都柏林大学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爱尔兰 69.7
90 爱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美国 69.6
91 诺丁汉大学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国 69.4
92 名古屋大学 Nagoya University 日本 69.2
92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 瑞士 69.2
94 柏林自由大学 Freie Universit?t Berlin 德国 69.0
95 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英国 68.9
95 国立台湾大学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台湾 68.9
97 东北大学 Tohoku University 日本 68.6
98 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 德国 68.4
99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英国 68.3
100 赖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 美国 68.1

中科大和国科大哪家强?

客观地说,对于绝多数学子而言,能考进这两所大学中的任何一所,那都是光耀门楣,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但是,看了网友的回答, 大多都认为“中科大”比“国科大”更强,对于这一点,笔者倒是不太认同。

其实,有很多人都和题主一样,觉得“中科大”是双一流、985、211高校,而“国科大”纯粹光标司令一个,什么头衔都没有,以至于产生了下面两个不合理的认知:

一是, 大家只知“中科大”之威,而鲜有听闻“国科大”之名,因此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中科大”比“国科大”强。甚至还有一些人干脆把“中科大”和“国科大”混为一谈,认为两者是同一所大学;

二是, 由于“国科大”的名头没有“中科大”响亮,因此很多人都觉得,如果要在两所大学中选报一所的话,一定要选“中科大”,若报考“国科大”似乎就吃亏了。

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中科大”固然很强,而“国科大”也固然没有双一流、985、211的光环, 但这些都并不影响“国科大”在中国高校队伍中特殊而显赫的地位。 如果仅凭大学头衔来决定报考哪一所大学的话,这是对考生未来不负责任的选择。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所大学的具体情况。

一说到大学,大家都习惯用各种排名来衡量大学的实力,这本没有错,但这种方法却不能用在“国科大”身上。因为在诸如泰晤士、QS、U.S. News、自然指数 、中国软科等著名的大学排名中,均无“国科大”的身影。这并非是说“国科大”不好,而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性质而决定的。因此,要比较两所大学,就不能单纯地从这些大学排行榜来衡量。

1.两所大学虽然都是共和国年轻的大学,但均地位超然。

中科大:

全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坐标合肥。始建于1958年,首任校长由 郭沫若 兼任,第二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当时的中科大汇集了一大批巨牛的师资: 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赵九章、郭永怀等 大科学家亲自上课。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国科大:

全称中国科学院大学,坐标北京。其办学 历史 ,始于1950 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国科大”办学之初,招收对象没有本科生,全是研究生,是一种源于中国科学院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其1955年8月制定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还是由 周恩来总理 亲自签发后才颁布实施的。直到1982年,该校都还使用两个名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2000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 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至此,该校才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由于国科大2014年才招收本科生,这也是她在普通民众中名声不显的原因所在,但她在业内却一直是当之无愧的高等教育巨头。

两所大学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高端建设人才而设。跟其他百年名校比较起来,她们的办学 历史 都比较年轻,但两校都是现代 科技 发展和 社会 生产需求下的产物,都是国家高度重视、业内各领风骚的高等教育名校。

2.两所大学均属于“小而精”的名门新贵,招收分数不相上下。

(以下数据均2019年12月)

中科大每年只招生2000人左右的理工学生,常年在校学生只有1.5万左右。如果说“中科大”的招生属于“千里挑一”,那“国科大”的招生就是“万里挑一”了。

据“国科大”官网信息,该校在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时,仅招收了332名。从此以后,每年都只招收300名左右的高中毕业生,在每个省市的招生计划可谓是真正的“一票难求”。 截止目前,全校累计招收本科生也才1620名。

两所学校每年的招收对象均为优质生源,目前的招收分数分数不相上下。以2017――2019年两校在四川招生为例,其最低分和位次都相差不大:

中科大录取情况

国科大录取情况

从上面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国科大录取分数仅在2019年略低于中科大,但在其它两年均高于中科大,算得上是在伯仲之间。不过,在笔者看来,随着“国科大”的崛起,将越来越被 社会 熟知和认同, 再加上其地理位置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优势,将来的录取分数高于中科大,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3.两校均拥有优质、顶尖的师资队伍,但“国科大”更强。

中科大:

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244人,其中教授749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及教学名师50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7人,教育部(含青年)46人。

国科大:

共有专任教师300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16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1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2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

从师资队伍来看,两校的教师在国内各领域都属于佼佼者,但由于“国科大”背靠中科院, 两院院士任教的数量更多,整体师资力量更优于中科大。

4.两校的办学实力均位列全国前端,但“国科大”的硕士培养得天独厚。

中科大:

现有23个学院, 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有11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国科大:

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58个,另有附属医院19所, 4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全国分布有23个培养研究生的国家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一个国家实验室、两个国家研究中心、7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所培养的学生有137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在研究生、博士生的保送和报考方面,“国科大”显然要优于“中科大”。

5.两校的学科建设和培养方向侧重不同。

中科大:

只招收理工类学生, 在学科和培养方向上,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还涉及有同步辐射、微尺度物质科学、火灾科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量子信息与量子 科技 等学科。

国科大:

在保持自然科学领域学科优势的同时 ,不断加强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以及人文、 社会 科学学科的建设,属于文理兼招。除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等自然学科外,其开设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应用统计、应用心理等学科的实力也开始崭露头脚。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 其中A+学科18个; 中科大15个专业被评为A类, 其中A+学科7个。

在2020年1月公布的ESI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国际排名76位,超过清华、北大,位列内地高校第1;中科大国际排名188位,位列内地第9。 从学科建设这个角度来看,“国科大”的实力要高于“中科大”。

结束语:

“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科大 ”,这是60、70年代广为流行一句话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中科大”当时地位之高,除了清北以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它高校都无法撼动“中科大”的地位。但随着“国科大”2014年面向本科招生后,“国科大”开始逐渐被 社会 熟知,其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目前,“国科大”已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国索邦大学、巴黎科学艺术与人文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合作交流关系。 庞大的国际教育资源,这对本科生将来攻读硕士、到世界名校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吸引力

虽然目前两所院校的综合实力基本相当,在人才培养上也都属于高大上的存在。不过,随着“国科大”的不断崛起,再叠加其主打研究生培养和地处北京的优势,将来在各方面超过“中科大”应是趋势所在。

综上所述,题主担心:“国科大目前啥头衔也没有!在看双一流,985,211的今天,选择国科大,是不是有点不甘?”我觉得这是不正确的看法。 毕竟与双一流、985、211的头衔与光环相比,实力才是真正的王道。

如果选学校的话,肯定是中科大。

我有位朋友是国科大的老师,她自己就说,如果以后她的孩子能考上国科大,她也不想让她上。

她不建议国科大的原因有几个。第一,国科大的校园太小,每年招收的学生很少,没有大学的氛围。正常的大学应该有各种社团、活动,而国科大这些很匮乏。而且国科大都是理工专业,缺少人文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缺少一大块。

第二,国科大本科生办学时间不长,课程设置是院士们设计的,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梯度,难度很大,各个课程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好。学生念得很苦。

她没说第三点。我认为第三点是,国科大的研究生院跟大学不一样,到读研的时候,学生是分散到各个研究所。中科院有100多个研究所,好的研究所有限,所以国科大的研究生含金量参差不齐。

而中科大已经是一所成熟的大学,加工能力一流。中科大出的院士和著名科学家在所有的大学里面都排前列。我认识的一位清华老师的孩子,他没有考上清华,就去中科大读书。业内人士都知道中科大的教学质量非常好。

所以,我认为中科大更适合一般学生。对天才学生来说,国科大也许还可以,因为有院士直接指导,很早进入科研。

中科大

中科大远比国科大强。主要是学科、人文精神、大师和教师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都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尽管两所大学成立的时间不一样,但是综合实力都非常强劲,都位居国内为数不多的顶尖高校之列。至于说究竟中科大和国科大哪家更强?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扼要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高等学府。 2012年6月,经教育部、中编办批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 探索 ,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覆盖了理学、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的39个博士一级学科、54个硕士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覆盖了工程、工商、心理等10大类别;2017年国科大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同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国科大18个一级学科获评A+,30个一级学科达到A类,A+学科数量仅次于清华北大,位居全国第三。根据ESI最新排名,国科大位居国内高校第一!

其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中科大于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1970年初迁校至安徽省合肥市,是曾经的985/211工程建设大学,也是目前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华东五校之一,C9重要成员之一,是国内为数不多顶尖高校之一。学校有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中科大有7个一级学科获评A+,有15个一级学科达到A类;根据ESI最新排名,国科大位居国内高校第八!

再者、国科大和中科大依据国际四大权威“大学世界排名”机构最新排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孰强孰弱的端倪。 ARWU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权威的高校排行四大机构。在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科大因为缺席,所以没法横向比较其与中科大的上下高低,不过中科大的排名都不低,都是位列国内高校的第4名。然而在ARWU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最新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两所大学见了高下: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名中,国科大位列国内第3,中科大位列国内第4;U.S. News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科大位居国内第4,国科大位居国内第9。由此可见,还是老牌劲旅高校中科大更胜一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中科大和国科大哪家强”的问题,实际上很难说得清楚明白,毕竟两所大学都是国内的顶尖高校,即便存在差距也是微乎其微;通过国际视野,借用“旁观者清”的方式,也许可以看得更准确一些,国内老牌劲旅高校中科大,可能在综合实力上,要比新晋顶尖高校略胜一筹吧!

当然是中科大,大学还是要有一定底蕴,虽说两家的资源是一样的,都是中科院旗下,但是中科大有完整的本科教育体系,也就是说是一所完整的大学,而国科大刚刚组建本科教育,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本科教学管理经验,都是比较浅的(本科教育从2014年才开始),学校建设这不是一日之功。要说背靠中科院,名师无数,那中科大同样拥有此资源,并非独占,而这部分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对本科教育的作用并不是非常大(日常教学还是要以本校老师为主)。至于北京的地域优势应该是现在国科大分数窜升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个层次的大学中,地域是真的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本科后基本都要深造的,并不是要在学校所在地生活工作。所以,个人建议还是首选科大。

由于国科大的本科招生时间不长,所以很多人对这所学校并不是很了解。虽然觉得它可能很强,但却没有什么重要的头衔作为参考。因此,这几年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很多选择国科大的同学总是会犹豫。今天,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国科大,也帮助大家更好地弄清楚中科大和国科大之间的关系。

中科大和国科大其实算是同宗同源的两所大学 ,都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科学院,即 中科院 下属的大学,并有什么强弱之分。这点,我们在中国科学院的官网上就可以查阅到相关资料。在学校及公共支撑单位一栏中,就可以看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字。客观上, 中科大的招生专业要比国科大更多,而国科大的招生专业虽然少但培养方式独树一帜。

为了更好地介绍国科大,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中科大的 历史 背景:

中科大, 全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成立于1958年,始创地在北京,1970年迁至合肥 ;它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

作为华东五校之一,中科大是原985工程大学,现在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院校,位列著名的C9联盟,是中国综合实力排名TOP8的学校 。中科大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11个,分别是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国科大 ,全称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由1978年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发展而来

1977年,中国科学院筹建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即中国 科技 大学研究生院,所以 国科大的前身其实就是中科大在北京的研究生院 。时任院长是严济慈院士,研究生院开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学、和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工程、空间技术环境科学以及科学组织管理等专业。2000年,中国 科技 大学研究生院更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 2014年,国科大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 ,目的在于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首届本科生332名,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由于国科大成立之初并不是一所开设本科教育的大学,自然也没有参与之前的评级,但在 2017年的双一流评定中,国科大还是成功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围学科是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科大的教学质量和学校品牌都是顶尖的,非常值得报考

从本科教育上看,国科大的教学质量在国内都是最顶尖的。 学校的招生和培养的目的非常纯粹和直接 ,即致力于为国家尤其是为中国科学院100余个研究所培养 科技 创新后备人才和未来 科技 领军人才,以此作为中科院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单说, 就是为中国科学院提供优质的大学生人才 。从招生上看,国科大每年都会招收300人左右进入本科或本-硕-博连续一体化培养阶段学习,对于这些优秀的高中生来说,能进入国科大读大学,是非常幸运的。学校秉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理念,专门为学生制定精品化的培育方案, 学业导师制、小班制和三段式都是非常先进的培养方式,国际交流培训、名师讲座和高额的奖学金都是必备品 。因此,没有必要用过去的985、211的标准来看待国科大。当然,最重要的是国科大提供的专业,是不是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理想符合,另外就是进入这样优秀的大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和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国科大是中科大的儿子,前身是中科大在北京的研究生院,科大在合肥扎根了,不能回北京,就独立成为新学校,但主要还是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还怕是第一届吧!科大肯定高于国科大,有校风有经验。国科大的许多教师是临时的,科大相对是固定的。两个学校师资力量都很强,都是科学院直属的,教授中院士当然很多。

首先说两所大学都非常厉害。中科大和国科大两所大学主管部门不一样,中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直属,国防 科技 大学有中央军委直属,教学方向不一样,因此不好进行比较。但都是985/211双一流大学,都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大学,也国家培养了很多的 科技 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认为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实力强于合肥的中科大;

2017高考,我们义无反顾选择了:国科大为第一志愿,南京大学为第二志愿;

最后,如愿以偿被国科大录取! 孩子很高兴。

2017年12月底教育部公布的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

北大、清华:各 21个A+ 学科,

名列第一、第二;

国科大:18个A+ 学科,名列第三;

浙江大学:11个A+ 学科,名列第四。

前三名,差别不大:21:21:18;

第三名与第四名,差别就大了:18:11;

中科大排名还要在往后面数,所以,我认为 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好!

当然,最好的还是北大和清华;

只是相比较而言,当然“中科大”也是很好的大学;但是,我认为“国科大”实力还是强于“中科大”的。

总而言之,两校都是实力非常强劲的高校,而目前网上对比两校实力得出的各种结论,都只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侧重点不同而得出的,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两所学校难分高下,且没有必要非得分出个高低,作为中科院旗下的双子星,无论哪所都是超一流的存在。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法国软科院校排名 22年广州大学学科语文计划招生人数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