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广东文科师范院校排名 广东哪些大学适合文科生,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其他信息:
1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本科 师范2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 本科 师范3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 本科 师范 4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 本科 师范 广东二本师范学校哪个好 首先可以看看广东有哪些师范类院校其中二本师范院校就韩山师范岭南师范广东技术师范广东第二师范。毕竟现在没三本了,除了一本就二本了。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广东本科高等学院,始建于清朝光绪29,可谓历史渊源,现在有18个二级学院,56个本科专业,如果你是今年应届生,可以参考一下各个专业录取分数线然后全国高校排名第498名,广东省高校排名27名。 岭南师范学院 是原来的湛江师范学院,是广东省普通本科学院,虽然更名慢,但比韩山师范学院排名高一些,全国排名第445位,在广东排名第20位,而且在2010年获得授予硕士学位的资格。 你要是想在师范类专业更近一步,这何尝不是一个选择,本校本硕连读,参考17年录取分数线并且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办67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33个,这也是选择性比较多的。 韩山师范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 1、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海南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7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7451; 2、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福建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45693; 3、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河北历史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1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0679; 4、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湖南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2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80187; 5、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广东历史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1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49513; 6、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广东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3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42884; 7、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广东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6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52835; 8、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山东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9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97849; 9、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黑龙江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70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3440; 10、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内蒙古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7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45250;
广东哪些大学适合文科生
广东大学排行榜:
1、中山大学
2、暨南大学
3、汕头大学
4、华南理工大学
5、华南农业大学
6、广东海洋大学
7、广州医科大学
8、广东医科大学
9、广州中医药大学
10、广东药科大学
11、华南师范大学
12、韶关学院
13、惠州学院
14、韩山师范学院
15、岭南师范学院
16、肇庆学院
17、嘉应学院
18、广州体育学院
19、广州美术学院
20、星海音乐学院
2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2、深圳大学
23、广东财经大学
24、广东白云学院
25、广州大学
26、广州航海学院
27、广东警官学院
28、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9、五邑大学
30、广东金融学院
3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3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33、东莞理工学院
34、广东工业大学
3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37、广东培正学院
38、南方医科大学
39、广东东软学院
40、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41、广州软件学院
42、广州南方学院
44、广州华商学院
45、湛江科技学院
46、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47、广州理工学院
48、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49、广州华立学院
50、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51、广州商学院
5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53、珠海科技学院
54、广州工商学院
55、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56、广东科技学院
57、广东理工学院
58、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59、东莞城市学院
60、广州新华学院
6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62、南方科技大学
63、深圳技术大学
64、北京师范大学
65、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66、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67、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广东师范类大学有哪些
院校专业: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主要学科门类,民族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会计、机械、能源动力、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职教专硕”)教育试点单位,有21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现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普通在校生37000多人;开设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36个,文科类专业36个;师范类专业32个;建有5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7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校构建了高素质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4个。近三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奖励400多项、省级奖励900多项。就业率连年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94人,具有博士学位631人,有双聘院士、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平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3.5亿元,建设有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建有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智库(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5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13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10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团队。此外,学校还与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共建了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河源研究院。近三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共45项(自然科学30项,人文社科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项(自然科学8项,人文社科3项)。,学校突出特色发展。学校是职业教育研究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镇,先后被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广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单位。学校充分发挥培养培训职教师资母机作用,深化“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成为广东职业教育的龙头,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充分挖掘民族教育和学科资源,促进民族艺术、民族体育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交叉融合,曾两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广东省民宗委第二批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彰显了学校民族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广东有哪些大学中文系出名的
(壹)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1924年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创办之初,便设有中国文学系。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以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为宗旨,内设考古、语言、历史、民俗四学会。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语言历史研究所)改组为文科研究所,设中国文学部和历史学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1939年,中文系又称中国文学系。抗日战争时期,中文系师生迁至云南�j江和广东坪石、梅县等地,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办学。1946年,语言学系成立。1953年院系调整,中文系又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设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系与语言历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语言学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1954年,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该系部分教师转入中文系。1958年,中文系增设新闻专业,次年,该专业并入暨南大学。1981年,中文系设立汉语培训中心,1992年,该中心并入外国语学院。多年来,中文系本科只设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
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先后在本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早年有鲁迅、郭沫若、傅斯年、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钟敬文、赵元任、罗常培、陆侃如、冯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起、冼玉清、黄海章、楼栖等。这些著名学者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富于进取的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写作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一定的电脑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门的教学、研究工作,新闻出版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高级秘书等工作。
1994年12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2002年3月,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和高教司批准,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2004年6月,经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和教育厅批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4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本科教学。如加强对基础课教学的投入,改革基础课课程体系;认真编写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切实建设好一批省、校级重点课程。坚持固本培元,加强学生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同时,开设多种类型的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与开阔的学术视野。我系一贯坚持倡三风(自觉地学习、刻苦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抓三文(作文、古文、英文),取得了显著成效。
长期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强化写作训练”和“全程导师制”计划,要求一年级学生写作百篇作文,二年级学生写作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学生写作学年论文和参加教学实习,四年级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学生在学期间,其写作和学习活动,均有导师进行全面指导。这个计划已实施多年,颇有成效。我系的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分别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在校本科生达500多人。近年来,研究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准逐年提高。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近400人,其中博士生160余人。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8人。我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我系为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现有8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招生),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以及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均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传统深厚,学术梯队整齐,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及文体学的重要基地。中国戏曲史是本学科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由王起、董每戡在20世纪50年代奠基,迄今已成为全国戏曲研究的中心。近年来,以该学科为主体完成的《全元戏曲》(十二卷),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2001年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学科还出版了一批研究古代戏曲、小说及诗文的专著,在学界有较大影响。古代诗文与诗文理论亦是本学科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文体学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古文字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包括甲骨文、战国秦汉文字及相关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问题;二是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包括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训诂等方面;三是现代汉语研究方向。该学科在研究成果、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该学科出版的《金文编》、《长沙楚帛书文字编》、《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唐钰明卷》等著作,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三个研究方向,该学科致力于打通现当代文学的时限、海内外文学的地限,文学和文化的界限,具有创新意义。该学科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1903――前夜的涌动》等著作,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文艺学学科包括文艺理论与批评、美学、文艺美学等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一批富有特色的成果。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该学科在方言学、汉语语法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文学/文化批评理论比较研究,尤其关注妇女、性别与文化再现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元明清文献和岭南文献。该学科在元明清戏曲、小说、诗文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色。民俗学学科是与人类学系共同建设的博士点学科。该学科继承了中山大学民俗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而又进行了创新,在学科建设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该学科整理出版的《中山大学典藏民俗学丛书》,让海内外学界得以重新全面审视中国民俗学最早生成时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大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已与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和香港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制度,并与高雄中山大学中文系开展定期的学术交流。
80多年来,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在不同领域表现卓越,赢得了较高赞誉。
(�@)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办于1927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传统。初名为中国语文学系,自三十年代以来,陈钟凡、李达、夏�D尊、曹聚仁、梁实秋、叶公超、郑振铎、汪静之、洪深、夏衍、张君励、顾仲彝、刘大杰、沈从文、郭绍虞、吴文祺、钱钟书、张世禄、徐中舒、萧殷等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都曾在本系任教。
中文系现有10个教研室。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现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教研室、文艺学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基础写作教研室等7个教研室。大学语文中心有:大学语文教研室、大学写作教研室、普通话教研室等3个教研室。2004年在编职工共有6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讲师17人,教辅人员7人。在编教学人员中,梯队搭配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69%,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1%。教师中有1人担任全国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材。
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自1978年复办以来,面向海内外全国招生。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系教师的不懈努力,本科教育得到全面地快速发展。1995年1月,汉语言文学专业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10月,批准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当时是广东省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唯一的省级名牌专业。其中文艺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文学概论、现代汉语为广东省优秀重点建设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影视学、基础写作、大学语文为暨南大学重点建设课程。自1996年秋季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分设国家文科基地班和普通班。2002年秋季开始,增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主要面向港澳台学生及海外侨生。2004年在校本科生约300人。学生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及马来西亚、缅甸、泰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
中文系自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其中文艺学(198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1981)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1984)是全国最早授予硕士点的学科。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座,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3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授予权,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文艺学的饶�M子教授、蒋述卓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的詹伯慧教授、邵敬敏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的邓乔彬教授,现当代文学的朱寿桐教授、宋剑华教授,学术业绩斐然,享誉国内外。2004年在校研究生约305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63人,攻读硕士学位的242人。研究生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及马来西亚等国。
中文系的学术声誉、学术地位、学术成果、学生培养、教师资源、物质资源状态良好,近五年来排名一直居于全国文学学科前列。据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办的全国性大型科技类主流媒体《科学时报》的报道,由中国管理科学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大学评价》、《中国大学学科综合实力评估》等报告中,暨南大学文学学科2001年荣列全国文学学科第21名,2002年荣列全国文学学科第11名,2003年荣列全国文学学科第9名,2004年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一起并列全国文学学科第5名。
中文系全体教师将继承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弘扬“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的暨南精神,知任重道远,将与时俱进,不断地开拓创新,为我国中文学科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广东文科师范院校排名 广东哪些大学适合文科生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