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历年三校高考分数线表 温州三校录取分数线2021,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高考志愿6个专业怎么填
【基本原则】
市教育考试院专业人士提醒:
提醒一:填志愿要十分慎重
考生填报的高考志愿在招生录取中是招生管理部门网上投档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因此考生在填报时一定要十分慎重,珍惜这一权利。考生志愿表正式填好输入后,就不能改动,任何人都不例外,以保障招生工作一环扣一环地顺利进行。
家长和教师要督促考生在填写志愿表时认真慎重,填写后再仔细检查一遍,切勿疏忽大意,并协助检查志愿表的填写情况。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学校、专业代码不能填错。曾有考生报考某校某专业,考分等条件都符合,但因在填志愿时填错了代码,结果未被录取。另外,考生要把最后确定的志愿表(草表)保存好,以便自己事后查阅。
提醒二:特别注重第一志愿
当第一志愿人数比较充裕,招生院校一般就不再录取第二、三、四志愿的考生。一般来说,招生院校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总是乐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近几年来高校录取第一志愿人数占了录取数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在85%-90%之间。其中第一批重点高校录取第一志愿的人数比例最高,本市高校高达98%以上。
提醒三:认真填写每批每个志愿
高校录取第二、三、四志愿的考生仍占一定比例,因此这些志愿考生也要认真填写。两种现象要避免:有的考生只重视第一批志愿,其它志愿都不填,结果第一批重点院校本科线未达到,虽达到了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但是因未填志愿而不能录取。还有的考生认为自己所选的本市高校志愿肯定会被录取,随便填了一所外地学校,结果弄得很被动。
提醒四:学校和专业间要有“坡度”
每一批志愿,所填的高校之间要有“坡度”。第一志愿高校与以后几个志愿高校之间要拉开档次,把录取分高的志愿填在前面,把可能录取第二志愿的学校填在后面。不能把多年来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的院校并列起来,否则非第一志愿就不能起作用。
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坡度”,填写同一学校中的几个专业也应有“坡度”。在以往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填报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最终未被录取。淘汰的原因就在于,填报志愿中专业选择偏高而且没有“坡度”,又不愿被调剂。
提醒五:理智看待“热门”和“冷门”
考生选择志愿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适当注意避开一些过分“热门”的学校和专业,把选择志愿的面拓宽一些。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竟达计划招生数2倍、3倍,乃至4-5倍,“撞车”自然不可避免。
而且,考生和家长也须考虑到,在招生中出现的所谓“热门”和“冷门”专业必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今年进校的新生,至少要三、四年后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届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的。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最主要的还是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
【正确定位】
多元排序,确定自身水平
徐恒(闸北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主任):高校在录取时主要依据的是高考成绩,而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在高考中的位置是与平时学习成绩和学校所占的位置相关的。一般情况下,考生可以通过几方面定位来预测:
一是自己所在中学在全市历年高考中的录取情况。包括学校的报考人数,大约录取人数,所占比例等。如某区重点中学,近几年应届毕业生的高考录取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录取考生中有30%左右考取第一批本科院校,40%左右的考取第二批本科院校,20%左右的考取专科或高职院校。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成绩,参照上述情况来预测报考条件。
二是参照自己在本校高中毕业生中的位置。班主任教师对班级里学生情况比较了解,也比较清楚班里每个学生在年级里的位置。
三是仔细查阅教育部门下发的有关招生资料。看看自己感兴趣的高校及专业往年的报考人数、计划招生人数、高考达线人数等,从而了解该校该专业报考的难易程度。
考生的定位确定后,再看是否有享受先进、竞赛优胜、政策性照顾加分政策等其它方面条件,然后根据本人在体检中的专业限制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志愿。
【友情提醒】
两种加分不要混淆
刘章杰(普陀区高招办主任):
案例:去年有一位考生到区高招办询问:“我这次高考得了××分,加上这所高校承诺的10分,已经超过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什么没有被录取?”其实,这是由于考生对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的加分政策缺乏了解。
分析:目前,普通高校录取中的“加分”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高考原始分加分,如市三好学生、市优秀运动员、文艺特长生等。二是高校自定的各种推荐加分。高校确定的加分对象,其高考成绩已达到该校的投档分数线,在录取时将考生本人高考成绩加上高校自定的推荐加分,合成后进行分专业投档录取。如考生高考成绩未达到该校的投档分数线,仍不能被录取,加分也就失去意义。
专业志愿应该填满
俞克斌(育才中学党委副书记):
案例:小张考进了上海师大,但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高考志愿表上,每个学校可填六个专业志愿,可小张只填了两个,后面四个志愿空着,最后再填上“愿意调剂”;结果,小张的分数达到上师大的最低录取线,但未达到专业的录取线,就被调剂到一个自己根本没兴趣的专业。
分析:小张这张志愿表的最大失误在于,放弃了许多选择。上师大有那么多专业,总能找出比较适合你的6个专业吧,为什么要放弃选择的机会呢?放弃选择,让学校调剂,就很有可能被你不喜欢的专业录取。而目前,在许多高校,转系换专业还是件难事。
专科志愿不要轻视
徐恒(闸北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主任):
案例:某重点中学学生小王去年参加高考,离“二本”院校录取线只差几分,落进了高专高职档子。按她的考分,在这个层次中也算是比较高的分数了,可最后一个学校也没录取。为何?因为在填专科志愿时,她尽挑名校填。要知道,热门的高专只招“一志愿”生源,小王未被第一志愿录取,第二、三志愿的专科校也不能录取她,自然就落榜了。
分析:有的考生,特别是重点中学的考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进本科没问题,对本科志愿认真对待,而填专科志愿就不在意了,结果一落千丈。殊不知,考场也存在许多“变数”,考生要作好思想准备。填好每一批志愿,是对自己负责。所以,对于那些平时成绩比较好的考生来说,专科志愿也不能轻视。
选外地校要讲技巧
徐本道(光明中学高三班主任):
案例:小李不想去外地念书,但是按规定填志愿时一定要填外地学校,于是他便特意找几个历年考分特别高的外地校填上。结果,上海的本科院校没考上,因为胡乱填写志愿所以外地的本科院校也与他无缘,最后落到了专科档次。事后,小李才发现,其实不少外地院校有着相当强的教育实力,推出的专业也是挺不错的。
分析:填外地院校,也要认真对待。一般来说,外地院校为了扩大在本市的影响,吸引优秀生源,往往把学校最好的专业放在上海招生,如财经、政法、外语、计算机、建筑等。考生报考本市同类专业,竞争非常激烈,外地院校可以说为上海考生拓宽了选择的路子。
考生如果很想读本科,但自己的实力又不是很强,那么在填志愿时,不妨把外地本科院校填在第一、第二志愿,这样在录取时“保险系数”会更大些。所以,愿意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要提早收集一些外地院校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专业特色、在沪招生情况等。
【家长心态】
要引导,不要误导
刘进丁(向明中学副校长):
家长的意见,对子女填报志愿是非常重要的。考生家长指导孩子填报志愿,经常会出现几种心态―――功利型―――追求时髦,一味看重“国际”、“外”字头的专业,认为这样的专业今后赚钱多,出国机会多。
保守型―――对孩子信心不足,过分求稳,只求有学上,不问任何专业,不管孩子的兴趣,志愿偏低。或是过分考虑地区远近,生怕孩子到外地学校读书不习惯,希望孩子能够留在身边。
从众型―――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细细研究当年的招生信息和动态;到了招生咨询会上,一会儿听别人说这个专业好,一会儿又听说那个专业“吃香”,没有方向。
包办型―――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填志愿时根据自己的喜好一手包揽,很可能导致孩子进了大学后,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不安心。
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家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能充分考虑到孩子学习的能力、理想、爱好、志向,鼓励孩子到最有利于他们成才的学校和专业去学习;家长应经常与学校联系,了解招生方面各种信息,了解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为孩子当好参谋,实事求是地填报志愿。如果孩子缺乏主见,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起自己的专业意向。如果家长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可以向班主任老师、高校招办老师等咨询。
【时间表】
4月28日之前,本市部分高校将开展校内招生咨询活动;4月28日、29日,市教育部门举办全市大型高招咨询会;5月8日―12日,考生正式填报高考志愿。
中考篇
【专家答疑】
1、哪些人具有参加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资格?
答:1、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结业学生和18周岁以下的往届初中毕业生、结业生;2、持有本市蓝印户口的初中毕业生;3、持有有效期一年《上海市居住证》的国内外人员,其子女本人已申领《上海市居住证》的初中毕业生,限报普通高中;4、持有市人事局颁发的工作寄住证人员的子女,经市政府协作办批准的市外在沪企业工作人员的子女,原上山下乡知青、支疆青年及其他支边支内人员初中阶段已在本市借读子女,经批准可报考高中阶段各类学校;5、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考生,经居住区县批准,可报考指定学校。
2、所有参加高中阶段招生的学生都必须填报志愿吗?
答:有两类考生无须填报志愿:一是提前被中职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二是享受推荐直升高中的学生。
3、哪些人在填报志愿时有限制?
答:主要有三种情况:存在某些身体缺陷的学生不能报考部分中职技校的部分专业;体育测试不合格的考生不能报考市区重点中学;理化实验技能考试不合格的不能报考重点中学和重点中专、重点职校。
4、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填报志愿?
答:一般安排在5月上旬,本市户口考生在学校填报志愿,非本市户口考生须到所在地区县中招办个别填报。
5、怎样填报志愿?
答:本市中招继续实行“两考”制度,相应的有“测试入学”志愿表和“考试升学”志愿表两张志愿表。前者可以填报10个以内实行测试入学招生的中职学校;后者共有16个志愿,零志愿报考学校有限定外,另外15个志愿可任意选报。参加毕业考试后分流及测试入学的考生须同时填报两表,如被毕业考试后分流志愿学校录取,其升学考试分流志愿自动失效;如未被录取,则要参加统一升学考试,按统一升学考试志愿录取。不参加初中毕业考后分流及测试入学的考生不要填写“测试入学”志愿表,只须填写“考试升学”志愿表。
6、“零志愿”包括哪些学校?
答:11所寄宿制高中和可以跨区县招生的市重点高中,另外,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填报上海市回民中学,家庭收入处于本市低保线以下的考生可以填报久隆模范中学。
7、志愿填报后,按照怎样的原则进行录取?
答:总的原则是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通俗地说,根据考生考分,按照志愿学校顺序,先达到某校录取分数线,即被该校录取。
【填报技巧】
避免志愿填报中的技术“硬伤”
由于填报志愿是在中考之前,考试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选择志愿具有一定的风险,当然,填报志愿决不是碰运气的“赌博”,事先考虑得越周全,就越能把握自己的未来。普陀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孟展、徐汇区招生考试中心主任忻鼎成就考生填报志愿中的常见失误,提出以下忠告,帮助你避免技术“硬伤”。
忠告一:吃透规则,知己知彼
各区县对中招填报志愿的规定大同小异。但其中的“小异”必须特别注意,比如有的区对15个常规志愿中的市重点中学有限制,只能填报一所,有的则没有要求;有的规定选报的择校学校必须与填报的市区重点一致,有的不作限制。这些情况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事先弄清楚,否则可能造成无效志愿,浪费录取机会。
在填报前,还必须对所能报考的学校有所了解,包括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办学特色、距离远近,特别要提醒的是,重点与非重点公办高中的收费标准有等差,综合高中、民办学校、转制学校收费又不同,报择校生还需交纳择校费,填报前必须弄清楚。
当然,别忘了给自己的实力“打打分”,看看自己初中四年的成绩,明确在全校乃至全区毕业生中的“位置”,掂量掂量家里的经济实力,把以上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一个大致的选择范围就可以确定了。
忠告二:“优化组合”
报考学校志愿学校选定后,如何进行排序有一定的讲究。首先,尽量归类填写,避免交叉填报。一般遵循市区重点高中、一般高中、民办高中、三校的顺序填报,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从高分到低分的次序,也符合投档录取的流程,从而避免错漏。
其次,同一类的学校“编队”要有一定的“分数坡度”,不妨参考近几年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排排队”,从高分到低分顺次填写,最大限度保证自己进入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当然,考生特别“钟情”的学校,可以抛开这个规则,靠前“站队”。
忠告三:用好零志愿
零志愿给考生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但用不好,也会带来遗憾。由于零志愿的市重点中学招生名额较少,有的考生把自己最中意的市重点中学“押”在15个常规志愿里的一志愿,但又舍不得放弃零志愿的机会,填报了一所其他学校,结果被零志愿提前录取,而与心仪的一志愿失之交臂。因此,在零志愿和一志愿之间,考生必须慎重把握。
忠告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考试、录取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填报志愿不妨“狡兔三窟”,留有余地,尽量把自己能接受的学校都填进去,而且可以安排1-2所文化水准要求低于自己实际水平的学校,这样万一发挥不理想,也有“后路”可退。至于只填一两所自己喜欢的学校的做法很不可取,一旦失手,就有“落榜”之虞。
扩大选择圈也要有原则:自己不喜欢的志愿,坚决不填。15个志愿无须填满,考生不必勉强凑数。志愿填报的好坏,关系到考生前途,切不可视为“儿戏”,关键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符合个人期望的学校,正确定位,理性选择。
【正确定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案例一:去年填报中考志愿时,黄浦区的张洁蓉犯了难,凭自己的学习成绩,考普通高中问题也不大,但对于难度更深的高中学习,她心里没底,再三权衡后,小张报考了东辉职校,并轻松考进了自己喜欢的外贸专业,几个月下来,小张在学习中如鱼得水,不仅成绩位列全年级前茅,而且英语好的特长也在专业学习中得到锻炼和发挥。对于当初的选择,她一点都不后悔。
点评:唐纯平(清华学校初三教研组长):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选择,小张同学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中招为每个考生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就看考生和家长能不能摆正心态,去抓住机会。每年填报志愿,我发现很多家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听高中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较高考升学率上,却很少坐下来,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理性地规划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其实,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盲目跟风害死人
案例二:某区一普通高中学生近日向区招办写来一封信,恳求把他转学到三校,学生反映:自己尽管一直很努力,但初中时成绩就不理想,不想读高中,可父母见亲戚和邻居的孩子大都读高中,考大学,作主替他报了高中,最后付了一笔不菲的择校费,硬挤了进去,可入学后,根本跟不上课程。学生在信中坦言:读高中对我来说,实在太痛苦,如果不能转学的话,只好退学回家。
点评:忻鼎成(徐汇区招生考试中心主任):不少家长拿到志愿表,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考虑三校。其实,经过多年建设,本市中职技校得到很大发展。高职、本科院校的大门都已经向三校生敞开,而且在本市乃至全国,高级技术工人还有很大的需求量,不少中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待遇都很不错。对于文化学习能力不很突出的学生,进三校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进可攻高校,退可掌握一技之长,早日就业。在填报志愿时,家长一定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要盲目跟风挤高中。
市教育考试院专业人士提醒:
提醒一:填志愿要十分慎重
考生填报的高考志愿在招生录取中是招生管理部门网上投档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因此考生在填报时一定要十分慎重,珍惜这一权利。考生志愿表正式填好输入后,就不能改动,任何人都不例外,以保障招生工作一环扣一环地顺利进行。
家长和教师要督促考生在填写志愿表时认真慎重,填写后再仔细检查一遍,切勿疏忽大意,并协助检查志愿表的填写情况。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学校、专业代码不能填错。曾有考生报考某校某专业,考分等条件都符合,但因在填志愿时填错了代码,结果未被录取。另外,考生要把最后确定的志愿表(草表)保存好,以便自己事后查阅。
提醒二:特别注重第一志愿
当第一志愿人数比较充裕,招生院校一般就不再录取第二、三、四志愿的考生。一般来说,招生院校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总是乐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近几年来高校录取第一志愿人数占了录取数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在85%-90%之间。其中第一批重点高校录取第一志愿的人数比例最高,本市高校高达98%以上。
提醒三:认真填写每批每个志愿
高校录取第二、三、四志愿的考生仍占一定比例,因此这些志愿考生也要认真填写。两种现象要避免:有的考生只重视第一批志愿,其它志愿都不填,结果第一批重点院校本科线未达到,虽达到了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但是因未填志愿而不能录取。还有的考生认为自己所选的本市高校志愿肯定会被录取,随便填了一所外地学校,结果弄得很被动。
提醒四:学校和专业间要有“坡度”
每一批志愿,所填的高校之间要有“坡度”。第一志愿高校与以后几个志愿高校之间要拉开档次,把录取分高的志愿填在前面,把可能录取第二志愿的学校填在后面。不能把多年来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的院校并列起来,否则非第一志愿就不能起作用。
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坡度”,填写同一学校中的几个专业也应有“坡度”。在以往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填报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最终未被录取。淘汰的原因就在于,填报志愿中专业选择偏高而且没有“坡度”,又不愿被调剂。
提醒五:理智看待“热门”和“冷门”
考生选择志愿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适当注意避开一些过分“热门”的学校和专业,把选择志愿的面拓宽一些。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竟达计划招生数2倍、3倍,乃至4-5倍,“撞车”自然不可避免。
而且,考生和家长也须考虑到,在招生中出现的所谓“热门”和“冷门”专业必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今年进校的新生,至少要三、四年后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届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的。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最主要的还是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
【正确定位】
多元排序,确定自身水平
徐恒(闸北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主任):高校在录取时主要依据的是高考成绩,而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在高考中的位置是与平时学习成绩和学校所占的位置相关的。一般情况下,考生可以通过几方面定位来预测:
一是自己所在中学在全市历年高考中的录取情况。包括学校的报考人数,大约录取人数,所占比例等。如某区重点中学,近几年应届毕业生的高考录取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录取考生中有30%左右考取第一批本科院校,40%左右的考取第二批本科院校,20%左右的考取专科或高职院校。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成绩,参照上述情况来预测报考条件。
二是参照自己在本校高中毕业生中的位置。班主任教师对班级里学生情况比较了解,也比较清楚班里每个学生在年级里的位置。
三是仔细查阅教育部门下发的有关招生资料。看看自己感兴趣的高校及专业往年的报考人数、计划招生人数、高考达线人数等,从而了解该校该专业报考的难易程度。
考生的定位确定后,再看是否有享受先进、竞赛优胜、政策性照顾加分政策等其它方面条件,然后根据本人在体检中的专业限制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志愿。
【友情提醒】
两种加分不要混淆
刘章杰(普陀区高招办主任):
案例:去年有一位考生到区高招办询问:“我这次高考得了××分,加上这所高校承诺的10分,已经超过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什么没有被录取?”其实,这是由于考生对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的加分政策缺乏了解。
分析:目前,普通高校录取中的“加分”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高考原始分加分,如市三好学生、市优秀运动员、文艺特长生等。二是高校自定的各种推荐加分。高校确定的加分对象,其高考成绩已达到该校的投档分数线,在录取时将考生本人高考成绩加上高校自定的推荐加分,合成后进行分专业投档录取。如考生高考成绩未达到该校的投档分数线,仍不能被录取,加分也就失去意义。
专业志愿应该填满
俞克斌(育才中学党委副书记):
案例:小张考进了上海师大,但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高考志愿表上,每个学校可填六个专业志愿,可小张只填了两个,后面四个志愿空着,最后再填上“愿意调剂”;结果,小张的分数达到上师大的最低录取线,但未达到专业的录取线,就被调剂到一个自己根本没兴趣的专业。
分析:小张这张志愿表的最大失误在于,放弃了许多选择。上师大有那么多专业,总能找出比较适合你的6个专业吧,为什么要放弃选择的机会呢?放弃选择,让学校调剂,就很有可能被你不喜欢的专业录取。而目前,在许多高校,转系换专业还是件难事。
专科志愿不要轻视
徐恒(闸北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主任):
案例:某重点中学学生小王去年参加高考,离“二本”院校录取线只差几分,落进了高专高职档子。按她的考分,在这个层次中也算是比较高的分数了,可最后一个学校也没录取。为何?因为在填专科志愿时,她尽挑名校填。要知道,热门的高专只招“一志愿”生源,小王未被第一志愿录取,第二、三志愿的专科校也不能录取她,自然就落榜了。
分析:有的考生,特别是重点中学的考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进本科没问题,对本科志愿认真对待,而填专科志愿就不在意了,结果一落千丈。殊不知,考场也存在许多“变数”,考生要作好思想准备。填好每一批志愿,是对自己负责。所以,对于那些平时成绩比较好的考生来说,专科志愿也不能轻视。
选外地校要讲技巧
徐本道(光明中学高三班主任):
案例:小李不想去外地念书,但是按规定填志愿时一定要填外地学校,于是他便特意找几个历年考分特别高的外地校填上。结果,上海的本科院校没考上,因为胡乱填写志愿所以外地的本科院校也与他无缘,最后落到了专科档次。事后,小李才发现,其实不少外地院校有着相当强的教育实力,推出的专业也是挺不错的。
分析:填外地院校,也要认真对待。一般来说,外地院校为了扩大在本市的影响,吸引优秀生源,往往把学校最好的专业放在上海招生,如财经、政法、外语、计算机、建筑等。考生报考本市同类专业,竞争非常激烈,外地院校可以说为上海考生拓宽了选择的路子。
考生如果很想读本科,但自己的实力又不是很强,那么在填志愿时,不妨把外地本科院校填在第一、第二志愿,这样在录取时“保险系数”会更大些。所以,愿意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要提早收集一些外地院校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专业特色、在沪招生情况等。
【家长心态】
要引导,不要误导
刘进丁(向明中学副校长):
家长的意见,对子女填报志愿是非常重要的。考生家长指导孩子填报志愿,经常会出现几种心态―――功利型―――追求时髦,一味看重“国际”、“外”字头的专业,认为这样的专业今后赚钱多,出国机会多。
保守型―――对孩子信心不足,过分求稳,只求有学上,不问任何专业,不管孩子的兴趣,志愿偏低。或是过分考虑地区远近,生怕孩子到外地学校读书不习惯,希望孩子能够留在身边。
从众型―――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细细研究当年的招生信息和动态;到了招生咨询会上,一会儿听别人说这个专业好,一会儿又听说那个专业“吃香”,没有方向。
包办型―――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填志愿时根据自己的喜好一手包揽,很可能导致孩子进了大学后,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不安心。
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家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能充分考虑到孩子学习的能力、理想、爱好、志向,鼓励孩子到最有利于他们成才的学校和专业去学习;家长应经常与学校联系,了解招生方面各种信息,了解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为孩子当好参谋,实事求是地填报志愿。如果孩子缺乏主见,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起自己的专业意向。如果家长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可以向班主任老师、高校招办老师等咨询。
【时间表】
4月28日之前,本市部分高校将开展校内招生咨询活动;4月28日、29日,市教育部门举办全市大型高招咨询会;5月8日―12日,考生正式填报高考志愿。
中考篇
【专家答疑】
1、哪些人具有参加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资格?
答:1、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结业学生和18周岁以下的往届初中毕业生、结业生;2、持有本市蓝印户口的初中毕业生;3、持有有效期一年《上海市居住证》的国内外人员,其子女本人已申领《上海市居住证》的初中毕业生,限报普通高中;4、持有市人事局颁发的工作寄住证人员的子女,经市政府协作办批准的市外在沪企业工作人员的子女,原上山下乡知青、支疆青年及其他支边支内人员初中阶段已在本市借读子女,经批准可报考高中阶段各类学校;5、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考生,经居住区县批准,可报考指定学校。
2、所有参加高中阶段招生的学生都必须填报志愿吗?
答:有两类考生无须填报志愿:一是提前被中职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二是享受推荐直升高中的学生。
3、哪些人在填报志愿时有限制?
答:主要有三种情况:存在某些身体缺陷的学生不能报考部分中职技校的部分专业;体育测试不合格的考生不能报考市区重点中学;理化实验技能考试不合格的不能报考重点中学和重点中专、重点职校。
4、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填报志愿?
答:一般安排在5月上旬,本市户口考生在学校填报志愿,非本市户口考生须到所在地区县中招办个别填报。
5、怎样填报志愿?
答:本市中招继续实行“两考”制度,相应的有“测试入学”志愿表和“考试升学”志愿表两张志愿表。前者可以填报10个以内实行测试入学招生的中职学校;后者共有16个志愿,零志愿报考学校有限定外,另外15个志愿可任意选报。参加毕业考试后分流及测试入学的考生须同时填报两表,如被毕业考试后分流志愿学校录取,其升学考试分流志愿自动失效;如未被录取,则要参加统一升学考试,按统一升学考试志愿录取。不参加初中毕业考后分流及测试入学的考生不要填写“测试入学”志愿表,只须填写“考试升学”志愿表。
6、“零志愿”包括哪些学校?
答:11所寄宿制高中和可以跨区县招生的市重点高中,另外,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填报上海市回民中学,家庭收入处于本市低保线以下的考生可以填报久隆模范中学。
7、志愿填报后,按照怎样的原则进行录取?
答:总的原则是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通俗地说,根据考生考分,按照志愿学校顺序,先达到某校录取分数线,即被该校录取。
【填报技巧】
避免志愿填报中的技术“硬伤”
由于填报志愿是在中考之前,考试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选择志愿具有一定的风险,当然,填报志愿决不是碰运气的“赌博”,事先考虑得越周全,就越能把握自己的未来。普陀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孟展、徐汇区招生考试中心主任忻鼎成就考生填报志愿中的常见失误,提出以下忠告,帮助你避免技术“硬伤”。
忠告一:吃透规则,知己知彼
各区县对中招填报志愿的规定大同小异。但其中的“小异”必须特别注意,比如有的区对15个常规志愿中的市重点中学有限制,只能填报一所,有的则没有要求;有的规定选报的择校学校必须与填报的市区重点一致,有的不作限制。这些情况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事先弄清楚,否则可能造成无效志愿,浪费录取机会。
在填报前,还必须对所能报考的学校有所了解,包括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办学特色、距离远近,特别要提醒的是,重点与非重点公办高中的收费标准有等差,综合高中、民办学校、转制学校收费又不同,报择校生还需交纳择校费,填报前必须弄清楚。
当然,别忘了给自己的实力“打打分”,看看自己初中四年的成绩,明确在全校乃至全区毕业生中的“位置”,掂量掂量家里的经济实力,把以上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一个大致的选择范围就可以确定了。
忠告二:“优化组合”
报考学校志愿学校选定后,如何进行排序有一定的讲究。首先,尽量归类填写,避免交叉填报。一般遵循市区重点高中、一般高中、民办高中、三校的顺序填报,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从高分到低分的次序,也符合投档录取的流程,从而避免错漏。
其次,同一类的学校“编队”要有一定的“分数坡度”,不妨参考近几年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排排队”,从高分到低分顺次填写,最大限度保证自己进入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当然,考生特别“钟情”的学校,可以抛开这个规则,靠前“站队”。
忠告三:用好零志愿
零志愿给考生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但用不好,也会带来遗憾。由于零志愿的市重点中学招生名额较少,有的考生把自己最中意的市重点中学“押”在15个常规志愿里的一志愿,但又舍不得放弃零志愿的机会,填报了一所其他学校,结果被零志愿提前录取,而与心仪的一志愿失之交臂。因此,在零志愿和一志愿之间,考生必须慎重把握。
忠告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考试、录取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填报志愿不妨“狡兔三窟”,留有余地,尽量把自己能接受的学校都填进去,而且可以安排1-2所文化水准要求低于自己实际水平的学校,这样万一发挥不理想,也有“后路”可退。至于只填一两所自己喜欢的学校的做法很不可取,一旦失手,就有“落榜”之虞。
扩大选择圈也要有原则:自己不喜欢的志愿,坚决不填。15个志愿无须填满,考生不必勉强凑数。志愿填报的好坏,关系到考生前途,切不可视为“儿戏”,关键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符合个人期望的学校,正确定位,理性选择。
【正确定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案例一:去年填报中考志愿时,黄浦区的张洁蓉犯了难,凭自己的学习成绩,考普通高中问题也不大,但对于难度更深的高中学习,她心里没底,再三权衡后,小张报考了东辉职校,并轻松考进了自己喜欢的外贸专业,几个月下来,小张在学习中如鱼得水,不仅成绩位列全年级前茅,而且英语好的特长也在专业学习中得到锻炼和发挥。对于当初的选择,她一点都不后悔。
点评:唐纯平(清华学校初三教研组长):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选择,小张同学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中招为每个考生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就看考生和家长能不能摆正心态,去抓住机会。每年填报志愿,我发现很多家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听高中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较高考升学率上,却很少坐下来,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理性地规划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其实,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盲目跟风害死人
案例二:某区一普通高中学生近日向区招办写来一封信,恳求把他转学到三校,学生反映:自己尽管一直很努力,但初中时成绩就不理想,不想读高中,可父母见亲戚和邻居的孩子大都读高中,考大学,作主替他报了高中,最后付了一笔不菲的择校费,硬挤了进去,可入学后,根本跟不上课程。学生在信中坦言:读高中对我来说,实在太痛苦,如果不能转学的话,只好退学回家。
点评:忻鼎成(徐汇区招生考试中心主任):不少家长拿到志愿表,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考虑三校。其实,经过多年建设,本市中职技校得到很大发展。高职、本科院校的大门都已经向三校生敞开,而且在本市乃至全国,高级技术工人还有很大的需求量,不少中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待遇都很不错。对于文化学习能力不很突出的学生,进三校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进可攻高校,退可掌握一技之长,早日就业。在填报志愿时,家长一定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要盲目跟风挤高中。
温州三校录取分数线2021
600分
2021年温州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中志愿统招 录取分数线 划定, 温州中学 面向鹿城片区录取分数线为665.5分,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面向鹿城片区录取分数线为656分。三校(二外、八高、二十二中)在鹿城片区联合招生录取分数线为600分。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温州中学国际部(温州外国语学校)、温州市啸秋中学、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温州市英才学校、温州东瓯中学、温州市越秀学校、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部)、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高中部)、温州市滨海高级中学、温州市沙城高级中学、温州市 乐成寄宿中学 、温州世外高级中学志愿录取的学生须于7月3日(星期六)到学校确认与缴费。如遇同分情况,则根据《2017年温州市普通高中招生同分录取规则》录取。
2021年温州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中志愿统招 录取分数线 划定, 温州中学 面向鹿城片区录取分数线为665.5分,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面向鹿城片区录取分数线为656分。三校(二外、八高、二十二中)在鹿城片区联合招生录取分数线为600分。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温州中学国际部(温州外国语学校)、温州市啸秋中学、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温州市英才学校、温州东瓯中学、温州市越秀学校、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部)、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高中部)、温州市滨海高级中学、温州市沙城高级中学、温州市 乐成寄宿中学 、温州世外高级中学志愿录取的学生须于7月3日(星期六)到学校确认与缴费。如遇同分情况,则根据《2017年温州市普通高中招生同分录取规则》录取。
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分数线
理科410分,文科454分。
根据东北省教育厅发布的官方消息了解到,2023年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分数线理科为410分,文科为454分。
2023年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在4月6号开考,考试时间一共为两天,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
根据东北省教育厅发布的官方消息了解到,2023年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分数线理科为410分,文科为454分。
2023年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在4月6号开考,考试时间一共为两天,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
沈阳三校2022录取分数线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录取分数线为738分、沈阳市第二中学737分、东北育才学校736分,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沈阳市第一二_中学均为734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技术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鼓励考生积极填报职业院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技术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鼓励考生积极填报职业院校。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年三校高考分数线表 温州三校录取分数线2021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年三校高考分数线表 温州三校录取分数线2021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