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王金战讲高考分数线 我刚上高一,没动力,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试考完了 成绩 下降 了 我该怎么办
成绩的起伏是正常 只要有分析 发现问题是进步的开始
请参阅下面二篇文章
容忍备考中的一些错误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下降就开始着急,觉得孩子肯定犯了很多错误才导致分数下降,着急、谈话、批评就随即而来了,甚至失望。其实高三这一年,成绩每次都稳步上升的学生很少,一直强调:“成绩可以暂时不进步,但是思想意识要不断的进步,思想进步了,成绩肯定会进步的。”我班上2011届考生半数以上一模或者二模成绩相当的糟糕。我在班上把道理都给他们讲清楚了,他们在庆幸错误的同时,家长们就不干了,甚至很多家长失眠了,一方面觉得志愿没有办法报了,另一方面觉得孩子前途渺茫。有时候看到这些情况,我们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处,只好在背后暗自发笑,因为在多数时候高考和模拟考试不是平行线。
高三毕竟才刚刚开始,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情受到错误主宰,我们应该从错误中收获更多的东西,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错误:
1。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当然并非建议每个人去故意犯错,是在努力把握的情况下,错误还是出现了,只能说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你有很多方面需要重新认识,并且承认错误,看到自己很多不足,然后再努力改正,这样你就会收获得更多。
2。错误证明你正在冒险。很多奇迹都是在冒险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人要不断的成长,不断跨越,这就要求你不断的挑战极限。对那些中规中矩,不上不下的思想,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要不得的。老师们可以中规中矩的教书,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中规中矩的学习;领导们可以中规中矩的做官,但是一个社会绝对不能因为他们而停止创造。
3。正视你的错误。多数人犯了错误,首先就找很多客观原因才搪塞,甚至有人利用权力或者威严来把错误掩饰得一干二净,领导可以批评下属,下属却不敢指出领导们的错误。老师要求学生,可很难容忍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别人来发现,那么他的错误很可能会继续犯下去,在正确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因此说,既然犯了错误,就敢于承认错误,不仅仅是做人的品质,而且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4。学会理性分析你的错误。每一次大考之后,我都把班上每个学生的各科试卷分析了一遍,有哪些是性格导致的错误?有哪些是心理造成的错误?有哪些是表达方面的错误?还有哪些是知识点掌握不足造成的错误?等等,然后针对每个的情况,给每个人一些建议。所以说从我的角度,更愿意看到他们不足,不在于他们分数进步多少,因此说每个学生如果老师不能帮你分析错误,那么要求你自己一定学会理性的分析错误,至少得从上面的几个角度去分析。
5。感谢错误。不在成功的喜悦中忘乎所以,更不要在失败的苦痛中呼天抢地,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失败让你收获得会更多,因此我们应该感谢错误,感谢那些曾经给你带来烦恼的人与事,感谢挫折,感谢曾经的恐惧和别人的质疑,你拥有了错误,并且改成了错误,错得越多,属于你的奠基石就越多,你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面对错误,担心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犯错误是我们让事情正常运转的必由之路。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有心人。
王金战:女儿成绩起伏时我的对策
成长的过程跌宕起伏,有高峰就有低谷。一时一地的失利,有助于孩子发现问题,更快进步。先有小挫折,才不会栽大跟头。
学习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起伏不定,没有人总考第一。你要是不从第一的位置下来,我怎么考第一啊?总不能全班同学都并列第一吧?所以,成绩下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成绩下降时,你没有勇气再提高上去。
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结果,但绝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正是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才有可能造就一个完美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人生的过程。成也高兴,败也高兴,成有成的快乐,败有败的回味。但是我们很多的学生,我们很多的家长,却总是让自己败不起,似乎学习必须是直线上升的,只要有一次失败,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自己却想不开,甚至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成绩的波动非常接受不了。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教的所有学生,成绩基本上都遵循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我还没有教过一个学生成绩一直是上升的,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没有高中三年是直线下滑的,所有的学生都处在波动中。作为家长,不要一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波动,就对他大加非议,给他施加压力,似乎你的孩子成绩有波动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我们家长仔细想一想:这样对孩子公平吗?
我记得高三的寒假,我的孩子数学考了108分,拿着卷子回家了,悲悲切切地跟我说:“老爸,你得做好思想准备。”
我看到她的样子,已经预感到什么,为了不给她带来压力,我故作轻松地问:“怎么了?”
她绝望地回答:“我这次数学没考好……”
“考了多少分?”
她看着我,问:“你真想知道?”
我点点头,并说:“我向你保证:我今天肯定不跳楼H!”
这就是我跟我孩子的一种对话方式,完全以朋友般的心态、口气来交流。
她就把卷子递给了我,“108”这个数字鲜红而刺眼,应该说此时更绝望的是我。因为我的孩子要考北大,结果数学只考了108分,意味着她是不可能考上北大的。所以这基本上对我来说就等于判了死刑。但是在孩子面前,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呢?面对孩子让我绝望的分数,我竟然面含微笑,多不容易!内心在流血,脸上还得堆着笑。可是只能这样,她考得差本来就很难受了,如果我拉长着脸,就如同往她的伤口上撒盐。我笑着问她:“假如你这次正常发挥的话,你能考多少分呢?”
她居然很自信地说:“我正常发挥的话,能考130分左右。”
我一听:“太好了,祝贺你,这次竟然考得这么好!”
我孩子一愣,问我:“老爸,你是不是有病?我正常情况能考130分,结果只考了108分,你看把你高兴成这个样,还‘太好了’!”
我耐心地跟她解释:“我问你,假如你这次考140分的话,你是不是挺高兴的?140分近乎完美,把你的问题掩盖了,你以为你数学学得很好了,现在寒假到了,你整个寒假不会再想着学数学的,开学之后,第一次数学考试,你肯定要败下阵来。既然这一次的成功注定下一次的失败,你说这次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次只考了108分,你肯定想着数学都考成这样了,再不学数学,还有什么出路?你看积极性来了。另外,正常考130分,结果考了108分,你这22分是怎么丢的,它明明白白地写在你的试卷上。你把你的试卷好好分析分析,看看这22分到底是因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是因为基本技能出了问题,然后你整个寒假就针对这22分的失分暴露的问题,彻底地投入学习,开学之后第一次考试,你肯定能考好。这一次的失败注定下一次的成功,难道这次失败不好吗?”
我孩子一听有道理,于是她整个寒假投入地学起数学来。
当然这中间还有些插曲,我孩子接受了我这个观点,情绪就平和了。当天我到新疆出差,就带着她的卷子上了飞机,一路上我目不转睛地研究这张卷子,想知道她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回来之后,我根据她的这个卷子暴露的问题,又出了一些题目让她回答,结果她哪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她不解地问我:“老爸,你跑到我心里去了吗?我怎么啥不会,你就问我啥问题呢?”我告诉她,我在飞机上一直仔细研究她的卷子。我孩子非常感动,说:“老爸,你不用为我这么费心费力,我今年寒假肯定要把数学学好!”所以拼了一个寒假,开学以后的第一次数学测试,她果然考进了班级的前十名。
考试中的失分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善于抓住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才能在重大考试中发挥平稳,所向披靡。如果不注意这些反馈信息,这次考试虽然成功了,下一次考试必然大败而归。学习的起伏在所难免,正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发现问题,让我们学会承受挫折,让我们学会清醒地分析自己的问题,然后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巨人。为什么非要让我们的孩子败不起呢?
2008年我的复读班招收了一个学生,她离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只差2分。这个学生在高三时三次重要的模拟考试都考了全班第四名,报志愿的时候就只报了清华大学一个志愿。最后的结果是,她的班上最后有十多个考上清华、北大的,而她却以2分之差落榜了。
后来她听说我所在的学校要招复读班,一家人跑到我办公室去了,全家人都觉得十分困惑,她询问我原因,我告诉她:“这事很简单,就是因为你三次模拟考试都是第四名,才注定了你要落榜。如果有一次是波动的,你今年考清华百分之百能够考上。我当老师这么多年,知道这么平稳的学生是非常不正常的,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波动。你每次都考第四名,你以为你的水平就是如此,其实好多问题已经被掩盖了,你没有发现。到了高考的时候,问题得到了暴露,所以就有今天的结果。”
美国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说过:“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把这话套用在高考上就是:“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配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个女孩子三次考试都这么稳,这必然造成最后要出大问题。我觉得她的家长、她的老师应该事先预感到这个结果,应该给孩子及时的提醒。结果没有,孩子以为“我就是第四名了,我就算边玩边学,也能考得上清华”,最后的一个月竟然放松了。其实,最后的一个月是决定性的一个月,她竟然带着功成名就的感觉,不学习了,那她最后能不败下阵来吗?
请参阅下面二篇文章
容忍备考中的一些错误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下降就开始着急,觉得孩子肯定犯了很多错误才导致分数下降,着急、谈话、批评就随即而来了,甚至失望。其实高三这一年,成绩每次都稳步上升的学生很少,一直强调:“成绩可以暂时不进步,但是思想意识要不断的进步,思想进步了,成绩肯定会进步的。”我班上2011届考生半数以上一模或者二模成绩相当的糟糕。我在班上把道理都给他们讲清楚了,他们在庆幸错误的同时,家长们就不干了,甚至很多家长失眠了,一方面觉得志愿没有办法报了,另一方面觉得孩子前途渺茫。有时候看到这些情况,我们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处,只好在背后暗自发笑,因为在多数时候高考和模拟考试不是平行线。
高三毕竟才刚刚开始,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情受到错误主宰,我们应该从错误中收获更多的东西,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错误:
1。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当然并非建议每个人去故意犯错,是在努力把握的情况下,错误还是出现了,只能说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你有很多方面需要重新认识,并且承认错误,看到自己很多不足,然后再努力改正,这样你就会收获得更多。
2。错误证明你正在冒险。很多奇迹都是在冒险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人要不断的成长,不断跨越,这就要求你不断的挑战极限。对那些中规中矩,不上不下的思想,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要不得的。老师们可以中规中矩的教书,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中规中矩的学习;领导们可以中规中矩的做官,但是一个社会绝对不能因为他们而停止创造。
3。正视你的错误。多数人犯了错误,首先就找很多客观原因才搪塞,甚至有人利用权力或者威严来把错误掩饰得一干二净,领导可以批评下属,下属却不敢指出领导们的错误。老师要求学生,可很难容忍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别人来发现,那么他的错误很可能会继续犯下去,在正确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因此说,既然犯了错误,就敢于承认错误,不仅仅是做人的品质,而且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4。学会理性分析你的错误。每一次大考之后,我都把班上每个学生的各科试卷分析了一遍,有哪些是性格导致的错误?有哪些是心理造成的错误?有哪些是表达方面的错误?还有哪些是知识点掌握不足造成的错误?等等,然后针对每个的情况,给每个人一些建议。所以说从我的角度,更愿意看到他们不足,不在于他们分数进步多少,因此说每个学生如果老师不能帮你分析错误,那么要求你自己一定学会理性的分析错误,至少得从上面的几个角度去分析。
5。感谢错误。不在成功的喜悦中忘乎所以,更不要在失败的苦痛中呼天抢地,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失败让你收获得会更多,因此我们应该感谢错误,感谢那些曾经给你带来烦恼的人与事,感谢挫折,感谢曾经的恐惧和别人的质疑,你拥有了错误,并且改成了错误,错得越多,属于你的奠基石就越多,你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面对错误,担心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犯错误是我们让事情正常运转的必由之路。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有心人。
王金战:女儿成绩起伏时我的对策
成长的过程跌宕起伏,有高峰就有低谷。一时一地的失利,有助于孩子发现问题,更快进步。先有小挫折,才不会栽大跟头。
学习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起伏不定,没有人总考第一。你要是不从第一的位置下来,我怎么考第一啊?总不能全班同学都并列第一吧?所以,成绩下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成绩下降时,你没有勇气再提高上去。
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结果,但绝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正是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才有可能造就一个完美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人生的过程。成也高兴,败也高兴,成有成的快乐,败有败的回味。但是我们很多的学生,我们很多的家长,却总是让自己败不起,似乎学习必须是直线上升的,只要有一次失败,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自己却想不开,甚至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成绩的波动非常接受不了。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教的所有学生,成绩基本上都遵循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我还没有教过一个学生成绩一直是上升的,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没有高中三年是直线下滑的,所有的学生都处在波动中。作为家长,不要一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波动,就对他大加非议,给他施加压力,似乎你的孩子成绩有波动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我们家长仔细想一想:这样对孩子公平吗?
我记得高三的寒假,我的孩子数学考了108分,拿着卷子回家了,悲悲切切地跟我说:“老爸,你得做好思想准备。”
我看到她的样子,已经预感到什么,为了不给她带来压力,我故作轻松地问:“怎么了?”
她绝望地回答:“我这次数学没考好……”
“考了多少分?”
她看着我,问:“你真想知道?”
我点点头,并说:“我向你保证:我今天肯定不跳楼H!”
这就是我跟我孩子的一种对话方式,完全以朋友般的心态、口气来交流。
她就把卷子递给了我,“108”这个数字鲜红而刺眼,应该说此时更绝望的是我。因为我的孩子要考北大,结果数学只考了108分,意味着她是不可能考上北大的。所以这基本上对我来说就等于判了死刑。但是在孩子面前,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呢?面对孩子让我绝望的分数,我竟然面含微笑,多不容易!内心在流血,脸上还得堆着笑。可是只能这样,她考得差本来就很难受了,如果我拉长着脸,就如同往她的伤口上撒盐。我笑着问她:“假如你这次正常发挥的话,你能考多少分呢?”
她居然很自信地说:“我正常发挥的话,能考130分左右。”
我一听:“太好了,祝贺你,这次竟然考得这么好!”
我孩子一愣,问我:“老爸,你是不是有病?我正常情况能考130分,结果只考了108分,你看把你高兴成这个样,还‘太好了’!”
我耐心地跟她解释:“我问你,假如你这次考140分的话,你是不是挺高兴的?140分近乎完美,把你的问题掩盖了,你以为你数学学得很好了,现在寒假到了,你整个寒假不会再想着学数学的,开学之后,第一次数学考试,你肯定要败下阵来。既然这一次的成功注定下一次的失败,你说这次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次只考了108分,你肯定想着数学都考成这样了,再不学数学,还有什么出路?你看积极性来了。另外,正常考130分,结果考了108分,你这22分是怎么丢的,它明明白白地写在你的试卷上。你把你的试卷好好分析分析,看看这22分到底是因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是因为基本技能出了问题,然后你整个寒假就针对这22分的失分暴露的问题,彻底地投入学习,开学之后第一次考试,你肯定能考好。这一次的失败注定下一次的成功,难道这次失败不好吗?”
我孩子一听有道理,于是她整个寒假投入地学起数学来。
当然这中间还有些插曲,我孩子接受了我这个观点,情绪就平和了。当天我到新疆出差,就带着她的卷子上了飞机,一路上我目不转睛地研究这张卷子,想知道她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回来之后,我根据她的这个卷子暴露的问题,又出了一些题目让她回答,结果她哪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她不解地问我:“老爸,你跑到我心里去了吗?我怎么啥不会,你就问我啥问题呢?”我告诉她,我在飞机上一直仔细研究她的卷子。我孩子非常感动,说:“老爸,你不用为我这么费心费力,我今年寒假肯定要把数学学好!”所以拼了一个寒假,开学以后的第一次数学测试,她果然考进了班级的前十名。
考试中的失分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善于抓住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才能在重大考试中发挥平稳,所向披靡。如果不注意这些反馈信息,这次考试虽然成功了,下一次考试必然大败而归。学习的起伏在所难免,正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发现问题,让我们学会承受挫折,让我们学会清醒地分析自己的问题,然后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巨人。为什么非要让我们的孩子败不起呢?
2008年我的复读班招收了一个学生,她离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只差2分。这个学生在高三时三次重要的模拟考试都考了全班第四名,报志愿的时候就只报了清华大学一个志愿。最后的结果是,她的班上最后有十多个考上清华、北大的,而她却以2分之差落榜了。
后来她听说我所在的学校要招复读班,一家人跑到我办公室去了,全家人都觉得十分困惑,她询问我原因,我告诉她:“这事很简单,就是因为你三次模拟考试都是第四名,才注定了你要落榜。如果有一次是波动的,你今年考清华百分之百能够考上。我当老师这么多年,知道这么平稳的学生是非常不正常的,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波动。你每次都考第四名,你以为你的水平就是如此,其实好多问题已经被掩盖了,你没有发现。到了高考的时候,问题得到了暴露,所以就有今天的结果。”
美国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说过:“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把这话套用在高考上就是:“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配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个女孩子三次考试都这么稳,这必然造成最后要出大问题。我觉得她的家长、她的老师应该事先预感到这个结果,应该给孩子及时的提醒。结果没有,孩子以为“我就是第四名了,我就算边玩边学,也能考得上清华”,最后的一个月竟然放松了。其实,最后的一个月是决定性的一个月,她竟然带着功成名就的感觉,不学习了,那她最后能不败下阵来吗?
我刚上高一,没动力
高一的学习计划
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有一些新的特点:①知识量大;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黄金时间来记忆
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C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C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C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操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公开学习计划
少数高中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样的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后,最好向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宣布。这样做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天天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 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总之,高中是打基础的阶段,关键是要学的扎实!祝你有一个好成绩
先完成最紧迫的学习任务,再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尚未入门者,不必理会老师,只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用最快的时间看完与老师讲课相关的知识,做完老师布置作业中简单题目和基本题目,其他东西不要理会。然后,赶紧开始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处于中级阶段者, 先完成老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再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处于高级阶段者,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中的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东西即可;简单的、重复性的东西,不必理会。然后,再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的根据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心态、身体、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往往不同,不同的人,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要从四个方面下手。
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确定每天学习时间。
二、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
三、根据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制定学习计划。
四、从快速、准确、灵活性的方面,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确定每天学习时间
有一次,赵凝润感到身体极端疲惫,于是就躺在床上,想通过睡觉恢复身体活力,可是想起自己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他对自己说,“管它什么学习计划,以后不学习了!”于是,他就睡着了。睡足之后,他身体活力恢复了,又可以全力以赴学习了。
制定学习计划,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体状态出发:
身体状态差时,少学习;
身体状态太差时,就不学习;
身体状态好,就要提高学习状态、超越“极点”。这样,才能把身体的潜力充分发掘到学习中。
提高学习状态、超越“极点”
只有提高学习状态,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才能更长、每次最长学习时间才能更长、学习强度才能更大、大脑才能更清晰,你才能更好得完成学习计划。
只有超越“极点”,你才能最好得完成学习计划。
超越“极点”,是指超越心理的“极点”,而不是超出身体的极限,超负荷学习。
只要你足够“狠”,就没有完不成的学习计划。
提高“狠劲”
今天能做到的事情,绝不能拖到明天。
能干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好。
做事情,贵精不贵多。做题,就把能做出来的题目做精;看书,就要把能掌握的知识点搞清楚。
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每周、每月)学习计划
根据考试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找出平时心态、身体、学习状态上的缺点和漏洞,然后,找出解决这些漏洞的方法,确定解决这些漏洞需要的时间,制订出每周、每个月要解决的学习漏洞。
通过分析考试试卷,找出学习上的漏洞和弱点,你就知道下一步该学习什么。如果分析考试试卷之后,你找出的漏洞不够多,你要自己做模拟考试题,找出学习上的漏洞。
通过分析考试试卷,你就知道哪门课程学习好、哪门课程学习不好;每门课程哪部分学习好、哪部分不好;试卷上做错的题目,是因为某些知识点没有记住、还是思考能力不行、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还是考试技巧不行。
这样,你就知道如何选择学习方法,然后才能确定每天学习时间的比例。
根据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制定学习计划
补弱项还是增强项?
一般的,弥补弱项(学得差的课程,某课程学得不好的部分)比起强化强项,更容易进步。
原因之一是使用在强项中总结出的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用于弱项的学习。例如,如果你的英语处于中级阶段,语文处于初级阶段,那么,你就可以把已经证明有效的英语的学习方法用于语文,如把英语背单词方法用于背语文字词,把英语阅读的解题技巧用于语文阅读题等。
其次,学习差的课程,使用相对低级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进步,而越低级的学习方法越容易掌握。
找出漏洞,尽快弥补
通过总结考试,分析以前做过的题目、回忆再现等方法,找出学习上的漏洞。然后,根据这些漏洞的严重程度、及对目前学习影响的程度,确定最先弥补的漏洞。
弥补自己的漏洞,是制定学习计划的核心。
集中优势兵力、首先解决最大的漏洞
在一个确定的时期内,你只能做好一件事情!
首先要针对最弱的课程。如果最弱的课程尚未入门,你必须找到入门的方法,如果这门课程处于中级阶段,需要突破,你必须突破。
一般的,在一段时间内,如几个月到半年,你往往只能解决掉一门课程或者两、三门课程,你不容易把高考要求的课程同时都突破。例如,你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先用三个月的时间把英语提高上去,然后再用三个月时间把数学提高上去。
对于需要入门或者需要突破的课程,你每天必须分配更多的时间。例如学校安排英语每天平均学习2个小时,你为了突破英语,你每天就要用4个小时、5个小时。
这样,在你的学习计划中,要确定每天的入门时间、每天的突破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的确定
在一定的心态、身体阶段上,每个人的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确定的。如果你每天的学习时间大大超出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的极限,学习成果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你的身体就可能会受到伤害;如果你每天学习时间少于每天有效学习时间,你进步的就慢了。
所以,你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接近或者达到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的极限,同时,尽量不要采用熬夜等方法延长每天学习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比例的确定
每人的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确定的,你要合理安排时间,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每天不同课程、某一课程的不同部分的学习时间的比例可以这样确定:
一、根据高考的分值的比例确定学习时间的比例(不适用于基础很差、知识上漏洞很多者)。
一般的,高考试卷中分值越高的部分,你应该花更多的学习时间。例如,假设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部分在高考中只有15%的分值,而你在平时却用50%的学习时间;作文占50%的分值,你在平时却只用15%的学习时间。有人说,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学习好了,对作文也有帮助。实际上,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写作文,这就像要跑得快就得练短跑一样的道理。
二、根据成绩提高的快慢确定学习时间的比例。
一般的,某门课程哪一部分考试成绩提高的越快,这一部分学习时间就要越多。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部分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你再花十几个小时学习它们,考试时,也许只能多考两、三分。但如果你把这十几个小时用于琢磨历年考题的作文题目,修改自己以前写过的文章,写一些新的文章等,作文可能会明显提高。
三、根据学习的好差确定学习时间的比例。
一般的,哪门课程学习的差,这门课程学习的时间要越多;哪门课程学习的越好,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要越少。某门课程哪部分学习的越差,这部分的学习时间就要越长;哪部分学习越好,这部分的学习时间就要越短。
因为,一般的,补弱项比增强项更容易进步。
确定每天入门时间 (主要适用于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
如果某门课程或者某部分知识没有入门,那么,你就无法预测自己在多长的时间内能够取得多大的进步,这样,你就很难安排学习计划了。所以,如果某门课程你尚且没有入门,你要尝试各种学习方法,无论花多少时间,也要入门!
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对于没有入门的课程或者某一课程的某部分,不容易难估计出自己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入门,所以,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每天在基本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后,要用更多的时间用于入门。
一般的,尚未入门的课程或者尚未入门的部分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已经入门的课程需要更大的学习强度和“狠劲”。
你可以把每天学习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尚未入门的课程,另一部分是已经入门的课程,你可以在精神饱满、“狠劲”最足时学习已经入门的,其他时间用于尚未入门的。
确定每天突破时间 (主要适用于学习处于中级阶段者)
同样的,对于正在突破的课程或者某一课程的某部分,你也要合理安排时间。
你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安排时间。这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昨天因学习了一天很难知识导致烦躁不堪、很有挫败感,而今天,又因为学习了一天很容易的知识而感到太轻松、心里空虚。
你可以把知识分为三类:已突破部分、正在突破部分、尚未突破部分。每天用固定的学习比例,过一段时间后,再调整。例如,你可以把每天学习时间中的50%用于已突破部分,30%的时间用于正在突破的部分,20%的时间用于尚未突破部分。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对于已经突破的知识,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要掌握多少个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对于正在突破的知识,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看完多少页书或者做完多少道题目;对于尚未突破的知识,你要不断尝试各种学习方法,直到找到突破的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具体。例如,三天内浏览完某本书、每天语文写一篇作文、一个月内背完英语1000个单词、每天物理精读完20页课本、历史背完5章内容等。
二、合理。制定自己能够完成的计划,不要使自己闲着,也不要使自己过于紧张。学习计划制定的不合理且执行的不好,会产生不良心态。学习计划过细,容易产生敏感、紧张、压力过大等不良心态。学习计划过粗,容易产生焦虑、空虚等不良心态。一般的,学习计划要恰好能够完成,或者咬牙坚持就可以完成,就如同摘苹果,不跳摘不到,跳一跳就能摘到。
三、循序渐进。隔一段时间,就要提高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量和深度。例如,以前每天记住100个单词,一个月之后应该每天记住200个单词。再例如,以前深入思考某个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思考到一、二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月后就能思考的全面多了。
四、不同课程交叉进行。一般说来,某门课程学习的太久了,容易产生厌烦感,你可以把不同的课程交叉进行,以保持学习兴趣。
五、改变不同课程的学习顺序。开始学习时,可以先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这样,容易产生学习心得和满足感。然后再学习自己不喜欢或学习不好的课程。
让父母监督,执行学习计划
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让父母督促你完成。在家时、放假时,让父母监督你学习,帮你控制自己。这时,除非心态和身体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一定要留下足够的休息、睡觉和体育运动的时间。
根据身体和学习状态,随时调整学习计划
身体和学习状态处于高级阶段者,每天经过调整,就容易的做到学习时始终保持精力充沛、大脑清晰、“狠劲”十足。所以,在每天的哪一段时间学习什么都区别不大。但如果你达不到这个阶段,你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的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段。例如,你可以在大脑最清晰、思维最活跃时学习最困难的课程。
此外,当你的身体状态和学习状态差时,你要适当调整学习计划,减少每天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减少学习任务;当你身体状态和学习状态好时,你要适当延长每天学习时间、增大学习强度,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改变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要改变学习计划:
感觉学习没有进展。这可能是你的学习方法不好,你不妨改变一下学习方法,调整一下学习状态。
感觉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这可能是参考书太多了,你先把一本参考书看完再说。或者只选取一本精读书,把这本精读书反复弄明白、吃透。
不会的东西太多了,无法持续学习下去。是不是学习的东西太难了?对于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例如,每天延长背英语单词的时间,多看看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或者把以前学过的课本拿来重新读,放弃老师布置的和参考书上的难题。
明显感到学习状态不好时。先别着急学习,先通过体育运动、严格作息、放松等方法提高学习状态。
经常感到犯困、疲惫、紧张、头疼等。你可以减少每天学习时间。例如,由原来的每天学习10个小时改为8个小时。
学习计划执行一段时期后,要用专门的时间总结和深入思考
在学习计划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考试之后,在暑假、寒假,你要用几个小时、一天、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进行深入思考,从心态、身体、学习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出自己“狠劲”是否充足,总结出自信心产生的多少强弱,仔细想想自己在前一段时间内是否有不良心态,是否因爱情、老师父母同学关系等影响学习,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强度够不够,每天学习状态好不好,各门课程是否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一共写了多少篇作文,作文水平提高如何,数学练习做多了还是少了等。
一般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和深入思考,你才有可能找出自己的各种问题,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进阶
随着学习的进步,你的知识要向“深”、“广”、“灵”、“快”、“准”进阶了,这就是学习计划的进阶。
例如,知识更深入、系统、灵活;清晰化;体味知识的精妙细微;逐步加大更高级学习方法的比例;改变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时间比例;
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有一些新的特点:①知识量大;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黄金时间来记忆
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C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C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C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操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公开学习计划
少数高中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样的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后,最好向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宣布。这样做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天天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 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总之,高中是打基础的阶段,关键是要学的扎实!祝你有一个好成绩
先完成最紧迫的学习任务,再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尚未入门者,不必理会老师,只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用最快的时间看完与老师讲课相关的知识,做完老师布置作业中简单题目和基本题目,其他东西不要理会。然后,赶紧开始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处于中级阶段者, 先完成老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再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处于高级阶段者,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中的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东西即可;简单的、重复性的东西,不必理会。然后,再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的根据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心态、身体、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往往不同,不同的人,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要从四个方面下手。
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确定每天学习时间。
二、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
三、根据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制定学习计划。
四、从快速、准确、灵活性的方面,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确定每天学习时间
有一次,赵凝润感到身体极端疲惫,于是就躺在床上,想通过睡觉恢复身体活力,可是想起自己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他对自己说,“管它什么学习计划,以后不学习了!”于是,他就睡着了。睡足之后,他身体活力恢复了,又可以全力以赴学习了。
制定学习计划,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体状态出发:
身体状态差时,少学习;
身体状态太差时,就不学习;
身体状态好,就要提高学习状态、超越“极点”。这样,才能把身体的潜力充分发掘到学习中。
提高学习状态、超越“极点”
只有提高学习状态,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才能更长、每次最长学习时间才能更长、学习强度才能更大、大脑才能更清晰,你才能更好得完成学习计划。
只有超越“极点”,你才能最好得完成学习计划。
超越“极点”,是指超越心理的“极点”,而不是超出身体的极限,超负荷学习。
只要你足够“狠”,就没有完不成的学习计划。
提高“狠劲”
今天能做到的事情,绝不能拖到明天。
能干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好。
做事情,贵精不贵多。做题,就把能做出来的题目做精;看书,就要把能掌握的知识点搞清楚。
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每周、每月)学习计划
根据考试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找出平时心态、身体、学习状态上的缺点和漏洞,然后,找出解决这些漏洞的方法,确定解决这些漏洞需要的时间,制订出每周、每个月要解决的学习漏洞。
通过分析考试试卷,找出学习上的漏洞和弱点,你就知道下一步该学习什么。如果分析考试试卷之后,你找出的漏洞不够多,你要自己做模拟考试题,找出学习上的漏洞。
通过分析考试试卷,你就知道哪门课程学习好、哪门课程学习不好;每门课程哪部分学习好、哪部分不好;试卷上做错的题目,是因为某些知识点没有记住、还是思考能力不行、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还是考试技巧不行。
这样,你就知道如何选择学习方法,然后才能确定每天学习时间的比例。
根据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制定学习计划
补弱项还是增强项?
一般的,弥补弱项(学得差的课程,某课程学得不好的部分)比起强化强项,更容易进步。
原因之一是使用在强项中总结出的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用于弱项的学习。例如,如果你的英语处于中级阶段,语文处于初级阶段,那么,你就可以把已经证明有效的英语的学习方法用于语文,如把英语背单词方法用于背语文字词,把英语阅读的解题技巧用于语文阅读题等。
其次,学习差的课程,使用相对低级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进步,而越低级的学习方法越容易掌握。
找出漏洞,尽快弥补
通过总结考试,分析以前做过的题目、回忆再现等方法,找出学习上的漏洞。然后,根据这些漏洞的严重程度、及对目前学习影响的程度,确定最先弥补的漏洞。
弥补自己的漏洞,是制定学习计划的核心。
集中优势兵力、首先解决最大的漏洞
在一个确定的时期内,你只能做好一件事情!
首先要针对最弱的课程。如果最弱的课程尚未入门,你必须找到入门的方法,如果这门课程处于中级阶段,需要突破,你必须突破。
一般的,在一段时间内,如几个月到半年,你往往只能解决掉一门课程或者两、三门课程,你不容易把高考要求的课程同时都突破。例如,你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先用三个月的时间把英语提高上去,然后再用三个月时间把数学提高上去。
对于需要入门或者需要突破的课程,你每天必须分配更多的时间。例如学校安排英语每天平均学习2个小时,你为了突破英语,你每天就要用4个小时、5个小时。
这样,在你的学习计划中,要确定每天的入门时间、每天的突破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的确定
在一定的心态、身体阶段上,每个人的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确定的。如果你每天的学习时间大大超出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的极限,学习成果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你的身体就可能会受到伤害;如果你每天学习时间少于每天有效学习时间,你进步的就慢了。
所以,你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接近或者达到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的极限,同时,尽量不要采用熬夜等方法延长每天学习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比例的确定
每人的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确定的,你要合理安排时间,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每天不同课程、某一课程的不同部分的学习时间的比例可以这样确定:
一、根据高考的分值的比例确定学习时间的比例(不适用于基础很差、知识上漏洞很多者)。
一般的,高考试卷中分值越高的部分,你应该花更多的学习时间。例如,假设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部分在高考中只有15%的分值,而你在平时却用50%的学习时间;作文占50%的分值,你在平时却只用15%的学习时间。有人说,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学习好了,对作文也有帮助。实际上,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写作文,这就像要跑得快就得练短跑一样的道理。
二、根据成绩提高的快慢确定学习时间的比例。
一般的,某门课程哪一部分考试成绩提高的越快,这一部分学习时间就要越多。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部分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你再花十几个小时学习它们,考试时,也许只能多考两、三分。但如果你把这十几个小时用于琢磨历年考题的作文题目,修改自己以前写过的文章,写一些新的文章等,作文可能会明显提高。
三、根据学习的好差确定学习时间的比例。
一般的,哪门课程学习的差,这门课程学习的时间要越多;哪门课程学习的越好,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要越少。某门课程哪部分学习的越差,这部分的学习时间就要越长;哪部分学习越好,这部分的学习时间就要越短。
因为,一般的,补弱项比增强项更容易进步。
确定每天入门时间 (主要适用于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
如果某门课程或者某部分知识没有入门,那么,你就无法预测自己在多长的时间内能够取得多大的进步,这样,你就很难安排学习计划了。所以,如果某门课程你尚且没有入门,你要尝试各种学习方法,无论花多少时间,也要入门!
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对于没有入门的课程或者某一课程的某部分,不容易难估计出自己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入门,所以,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每天在基本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后,要用更多的时间用于入门。
一般的,尚未入门的课程或者尚未入门的部分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已经入门的课程需要更大的学习强度和“狠劲”。
你可以把每天学习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尚未入门的课程,另一部分是已经入门的课程,你可以在精神饱满、“狠劲”最足时学习已经入门的,其他时间用于尚未入门的。
确定每天突破时间 (主要适用于学习处于中级阶段者)
同样的,对于正在突破的课程或者某一课程的某部分,你也要合理安排时间。
你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安排时间。这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昨天因学习了一天很难知识导致烦躁不堪、很有挫败感,而今天,又因为学习了一天很容易的知识而感到太轻松、心里空虚。
你可以把知识分为三类:已突破部分、正在突破部分、尚未突破部分。每天用固定的学习比例,过一段时间后,再调整。例如,你可以把每天学习时间中的50%用于已突破部分,30%的时间用于正在突破的部分,20%的时间用于尚未突破部分。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对于已经突破的知识,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要掌握多少个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对于正在突破的知识,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看完多少页书或者做完多少道题目;对于尚未突破的知识,你要不断尝试各种学习方法,直到找到突破的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具体。例如,三天内浏览完某本书、每天语文写一篇作文、一个月内背完英语1000个单词、每天物理精读完20页课本、历史背完5章内容等。
二、合理。制定自己能够完成的计划,不要使自己闲着,也不要使自己过于紧张。学习计划制定的不合理且执行的不好,会产生不良心态。学习计划过细,容易产生敏感、紧张、压力过大等不良心态。学习计划过粗,容易产生焦虑、空虚等不良心态。一般的,学习计划要恰好能够完成,或者咬牙坚持就可以完成,就如同摘苹果,不跳摘不到,跳一跳就能摘到。
三、循序渐进。隔一段时间,就要提高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量和深度。例如,以前每天记住100个单词,一个月之后应该每天记住200个单词。再例如,以前深入思考某个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思考到一、二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月后就能思考的全面多了。
四、不同课程交叉进行。一般说来,某门课程学习的太久了,容易产生厌烦感,你可以把不同的课程交叉进行,以保持学习兴趣。
五、改变不同课程的学习顺序。开始学习时,可以先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这样,容易产生学习心得和满足感。然后再学习自己不喜欢或学习不好的课程。
让父母监督,执行学习计划
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让父母督促你完成。在家时、放假时,让父母监督你学习,帮你控制自己。这时,除非心态和身体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一定要留下足够的休息、睡觉和体育运动的时间。
根据身体和学习状态,随时调整学习计划
身体和学习状态处于高级阶段者,每天经过调整,就容易的做到学习时始终保持精力充沛、大脑清晰、“狠劲”十足。所以,在每天的哪一段时间学习什么都区别不大。但如果你达不到这个阶段,你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的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段。例如,你可以在大脑最清晰、思维最活跃时学习最困难的课程。
此外,当你的身体状态和学习状态差时,你要适当调整学习计划,减少每天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减少学习任务;当你身体状态和学习状态好时,你要适当延长每天学习时间、增大学习强度,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改变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要改变学习计划:
感觉学习没有进展。这可能是你的学习方法不好,你不妨改变一下学习方法,调整一下学习状态。
感觉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这可能是参考书太多了,你先把一本参考书看完再说。或者只选取一本精读书,把这本精读书反复弄明白、吃透。
不会的东西太多了,无法持续学习下去。是不是学习的东西太难了?对于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例如,每天延长背英语单词的时间,多看看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或者把以前学过的课本拿来重新读,放弃老师布置的和参考书上的难题。
明显感到学习状态不好时。先别着急学习,先通过体育运动、严格作息、放松等方法提高学习状态。
经常感到犯困、疲惫、紧张、头疼等。你可以减少每天学习时间。例如,由原来的每天学习10个小时改为8个小时。
学习计划执行一段时期后,要用专门的时间总结和深入思考
在学习计划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考试之后,在暑假、寒假,你要用几个小时、一天、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进行深入思考,从心态、身体、学习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出自己“狠劲”是否充足,总结出自信心产生的多少强弱,仔细想想自己在前一段时间内是否有不良心态,是否因爱情、老师父母同学关系等影响学习,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强度够不够,每天学习状态好不好,各门课程是否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一共写了多少篇作文,作文水平提高如何,数学练习做多了还是少了等。
一般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和深入思考,你才有可能找出自己的各种问题,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进阶
随着学习的进步,你的知识要向“深”、“广”、“灵”、“快”、“准”进阶了,这就是学习计划的进阶。
例如,知识更深入、系统、灵活;清晰化;体味知识的精妙细微;逐步加大更高级学习方法的比例;改变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时间比例;
高三成绩下滑怎么办?
成绩的起伏是正常的 不要有大的心理负担 请参考以下二篇文章
王金战:女儿成绩起伏时我的对策
成长的过程跌宕起伏,有高峰就有低谷。一时一地的失利,有助于孩子发现问题,更快进步。先有小挫折,才不会栽大跟头。
学习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起伏不定,没有人总考第一。你要是不从第一的位置下来,我怎么考第一啊?总不能全班同学都并列第一吧?所以,成绩下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成绩下降时,你没有勇气再提高上去。
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结果,但绝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正是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才有可能造就一个完美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人生的过程。成也高兴,败也高兴,成有成的快乐,败有败的回味。但是我们很多的学生,我们很多的家长,却总是让自己败不起,似乎学习必须是直线上升的,只要有一次失败,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自己却想不开,甚至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成绩的波动非常接受不了。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教的所有学生,成绩基本上都遵循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我还没有教过一个学生成绩一直是上升的,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没有高中三年是直线下滑的,所有的学生都处在波动中。作为家长,不要一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波动,就对他大加非议,给他施加压力,似乎你的孩子成绩有波动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我们家长仔细想一想:这样对孩子公平吗?
我记得高三的寒假,我的孩子数学考了108分,拿着卷子回家了,悲悲切切地跟我说:“老爸,你得做好思想准备。”
我看到她的样子,已经预感到什么,为了不给她带来压力,我故作轻松地问:“怎么了?”
她绝望地回答:“我这次数学没考好……”
“考了多少分?”
她看着我,问:“你真想知道?”
我点点头,并说:“我向你保证:我今天肯定不跳楼H!”
这就是我跟我孩子的一种对话方式,完全以朋友般的心态、口气来交流。
她就把卷子递给了我,“108”这个数字鲜红而刺眼,应该说此时更绝望的是我。因为我的孩子要考北大,结果数学只考了108分,意味着她是不可能考上北大的。所以这基本上对我来说就等于判了死刑。但是在孩子面前,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呢?面对孩子让我绝望的分数,我竟然面含微笑,多不容易!内心在流血,脸上还得堆着笑。可是只能这样,她考得差本来就很难受了,如果我拉长着脸,就如同往她的伤口上撒盐。我笑着问她:“假如你这次正常发挥的话,你能考多少分呢?”
她居然很自信地说:“我正常发挥的话,能考130分左右。”
我一听:“太好了,祝贺你,这次竟然考得这么好!”
我孩子一愣,问我:“老爸,你是不是有病?我正常情况能考130分,结果只考了108分,你看把你高兴成这个样,还‘太好了’!”
我耐心地跟她解释:“我问你,假如你这次考140分的话,你是不是挺高兴的?140分近乎完美,把你的问题掩盖了,你以为你数学学得很好了,现在寒假到了,你整个寒假不会再想着学数学的,开学之后,第一次数学考试,你肯定要败下阵来。既然这一次的成功注定下一次的失败,你说这次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次只考了108分,你肯定想着数学都考成这样了,再不学数学,还有什么出路?你看积极性来了。另外,正常考130分,结果考了108分,你这22分是怎么丢的,它明明白白地写在你的试卷上。你把你的试卷好好分析分析,看看这22分到底是因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是因为基本技能出了问题,然后你整个寒假就针对这22分的失分暴露的问题,彻底地投入学习,开学之后第一次考试,你肯定能考好。这一次的失败注定下一次的成功,难道这次失败不好吗?”
我孩子一听有道理,于是她整个寒假投入地学起数学来。
当然这中间还有些插曲,我孩子接受了我这个观点,情绪就平和了。当天我到新疆出差,就带着她的卷子上了飞机,一路上我目不转睛地研究这张卷子,想知道她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回来之后,我根据她的这个卷子暴露的问题,又出了一些题目让她回答,结果她哪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她不解地问我:“老爸,你跑到我心里去了吗?我怎么啥不会,你就问我啥问题呢?”我告诉她,我在飞机上一直仔细研究她的卷子。我孩子非常感动,说:“老爸,你不用为我这么费心费力,我今年寒假肯定要把数学学好!”所以拼了一个寒假,开学以后的第一次数学测试,她果然考进了班级的前十名。
考试中的失分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善于抓住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才能在重大考试中发挥平稳,所向披靡。如果不注意这些反馈信息,这次考试虽然成功了,下一次考试必然大败而归。学习的起伏在所难免,正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发现问题,让我们学会承受挫折,让我们学会清醒地分析自己的问题,然后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巨人。为什么非要让我们的孩子败不起呢?
2008年我的复读班招收了一个学生,她离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只差2分。这个学生在高三时三次重要的模拟考试都考了全班第四名,报志愿的时候就只报了清华大学一个志愿。最后的结果是,她的班上最后有十多个考上清华、北大的,而她却以2分之差落榜了。
后来她听说我所在的学校要招复读班,一家人跑到我办公室去了,全家人都觉得十分困惑,她询问我原因,我告诉她:“这事很简单,就是因为你三次模拟考试都是第四名,才注定了你要落榜。如果有一次是波动的,你今年考清华百分之百能够考上。我当老师这么多年,知道这么平稳的学生是非常不正常的,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波动。你每次都考第四名,你以为你的水平就是如此,其实好多问题已经被掩盖了,你没有发现。到了高考的时候,问题得到了暴露,所以就有今天的结果。”
美国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说过:“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把这话套用在高考上就是:“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配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个女孩子三次考试都这么稳,这必然造成最后要出大问题。我觉得她的家长、她的老师应该事先预感到这个结果,应该给孩子及时的提醒。结果没有,孩子以为“我就是第四名了,我就算边玩边学,也能考得上清华”,最后的一个月竟然放松了。其实,最后的一个月是决定性的一个月,她竟然带着功成名就的感觉,不学习了,那她最后能不败下阵来吗?
容忍备考中的一些错误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下降就开始着急,觉得孩子肯定犯了很多错误才导致分数下降,着急、谈话、批评就随即而来了,甚至失望。其实高三这一年,成绩每次都稳步上升的学生很少,一直强调:“成绩可以暂时不进步,但是思想意识要不断的进步,思想进步了,成绩肯定会进步的。”我班上2011届考生半数以上一模或者二模成绩相当的糟糕。我在班上把道理都给他们讲清楚了,他们在庆幸错误的同时,家长们就不干了,甚至很多家长失眠了,一方面觉得志愿没有办法报了,另一方面觉得孩子前途渺茫。有时候看到这些情况,我们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处,只好在背后暗自发笑,因为在多数时候高考和模拟考试不是平行线。
高三毕竟才刚刚开始,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情受到错误主宰,我们应该从错误中收获更多的东西,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错误:
1。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当然并非建议每个人去故意犯错,是在努力把握的情况下,错误还是出现了,只能说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你有很多方面需要重新认识,并且承认错误,看到自己很多不足,然后再努力改正,这样你就会收获得更多。
2。错误证明你正在冒险。很多奇迹都是在冒险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人要不断的成长,不断跨越,这就要求你不断的挑战极限。对那些中规中矩,不上不下的思想,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要不得的。老师们可以中规中矩的教书,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中规中矩的学习;领导们可以中规中矩的做官,但是一个社会绝对不能因为他们而停止创造。
3。正视你的错误。多数人犯了错误,首先就找很多客观原因才搪塞,甚至有人利用权力或者威严来把错误掩饰得一干二净,领导可以批评下属,下属却不敢指出领导们的错误。老师要求学生,可很难容忍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别人来发现,那么他的错误很可能会继续犯下去,在正确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因此说,既然犯了错误,就敢于承认错误,不仅仅是做人的品质,而且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4。学会理性分析你的错误。每一次大考之后,我都把班上每个学生的各科试卷分析了一遍,有哪些是性格导致的错误?有哪些是心理造成的错误?有哪些是表达方面的错误?还有哪些是知识点掌握不足造成的错误?等等,然后针对每个的情况,给每个人一些建议。所以说从我的角度,更愿意看到他们不足,不在于他们分数进步多少,因此说每个学生如果老师不能帮你分析错误,那么要求你自己一定学会理性的分析错误,至少得从上面的几个角度去分析。
5。感谢错误。不在成功的喜悦中忘乎所以,更不要在失败的苦痛中呼天抢地,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失败让你收获得会更多,因此我们应该感谢错误,感谢那些曾经给你带来烦恼的人与事,感谢挫折,感谢曾经的恐惧和别人的质疑,你拥有了错误,并且改成了错误,错得越多,属于你的奠基石就越多,你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面对错误,担心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犯错误是我们让事情正常运转的必由之路。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有心人。
王金战:女儿成绩起伏时我的对策
成长的过程跌宕起伏,有高峰就有低谷。一时一地的失利,有助于孩子发现问题,更快进步。先有小挫折,才不会栽大跟头。
学习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起伏不定,没有人总考第一。你要是不从第一的位置下来,我怎么考第一啊?总不能全班同学都并列第一吧?所以,成绩下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成绩下降时,你没有勇气再提高上去。
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结果,但绝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正是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才有可能造就一个完美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人生的过程。成也高兴,败也高兴,成有成的快乐,败有败的回味。但是我们很多的学生,我们很多的家长,却总是让自己败不起,似乎学习必须是直线上升的,只要有一次失败,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自己却想不开,甚至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成绩的波动非常接受不了。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教的所有学生,成绩基本上都遵循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我还没有教过一个学生成绩一直是上升的,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没有高中三年是直线下滑的,所有的学生都处在波动中。作为家长,不要一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波动,就对他大加非议,给他施加压力,似乎你的孩子成绩有波动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我们家长仔细想一想:这样对孩子公平吗?
我记得高三的寒假,我的孩子数学考了108分,拿着卷子回家了,悲悲切切地跟我说:“老爸,你得做好思想准备。”
我看到她的样子,已经预感到什么,为了不给她带来压力,我故作轻松地问:“怎么了?”
她绝望地回答:“我这次数学没考好……”
“考了多少分?”
她看着我,问:“你真想知道?”
我点点头,并说:“我向你保证:我今天肯定不跳楼H!”
这就是我跟我孩子的一种对话方式,完全以朋友般的心态、口气来交流。
她就把卷子递给了我,“108”这个数字鲜红而刺眼,应该说此时更绝望的是我。因为我的孩子要考北大,结果数学只考了108分,意味着她是不可能考上北大的。所以这基本上对我来说就等于判了死刑。但是在孩子面前,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呢?面对孩子让我绝望的分数,我竟然面含微笑,多不容易!内心在流血,脸上还得堆着笑。可是只能这样,她考得差本来就很难受了,如果我拉长着脸,就如同往她的伤口上撒盐。我笑着问她:“假如你这次正常发挥的话,你能考多少分呢?”
她居然很自信地说:“我正常发挥的话,能考130分左右。”
我一听:“太好了,祝贺你,这次竟然考得这么好!”
我孩子一愣,问我:“老爸,你是不是有病?我正常情况能考130分,结果只考了108分,你看把你高兴成这个样,还‘太好了’!”
我耐心地跟她解释:“我问你,假如你这次考140分的话,你是不是挺高兴的?140分近乎完美,把你的问题掩盖了,你以为你数学学得很好了,现在寒假到了,你整个寒假不会再想着学数学的,开学之后,第一次数学考试,你肯定要败下阵来。既然这一次的成功注定下一次的失败,你说这次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次只考了108分,你肯定想着数学都考成这样了,再不学数学,还有什么出路?你看积极性来了。另外,正常考130分,结果考了108分,你这22分是怎么丢的,它明明白白地写在你的试卷上。你把你的试卷好好分析分析,看看这22分到底是因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是因为基本技能出了问题,然后你整个寒假就针对这22分的失分暴露的问题,彻底地投入学习,开学之后第一次考试,你肯定能考好。这一次的失败注定下一次的成功,难道这次失败不好吗?”
我孩子一听有道理,于是她整个寒假投入地学起数学来。
当然这中间还有些插曲,我孩子接受了我这个观点,情绪就平和了。当天我到新疆出差,就带着她的卷子上了飞机,一路上我目不转睛地研究这张卷子,想知道她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回来之后,我根据她的这个卷子暴露的问题,又出了一些题目让她回答,结果她哪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她不解地问我:“老爸,你跑到我心里去了吗?我怎么啥不会,你就问我啥问题呢?”我告诉她,我在飞机上一直仔细研究她的卷子。我孩子非常感动,说:“老爸,你不用为我这么费心费力,我今年寒假肯定要把数学学好!”所以拼了一个寒假,开学以后的第一次数学测试,她果然考进了班级的前十名。
考试中的失分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善于抓住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才能在重大考试中发挥平稳,所向披靡。如果不注意这些反馈信息,这次考试虽然成功了,下一次考试必然大败而归。学习的起伏在所难免,正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发现问题,让我们学会承受挫折,让我们学会清醒地分析自己的问题,然后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巨人。为什么非要让我们的孩子败不起呢?
2008年我的复读班招收了一个学生,她离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只差2分。这个学生在高三时三次重要的模拟考试都考了全班第四名,报志愿的时候就只报了清华大学一个志愿。最后的结果是,她的班上最后有十多个考上清华、北大的,而她却以2分之差落榜了。
后来她听说我所在的学校要招复读班,一家人跑到我办公室去了,全家人都觉得十分困惑,她询问我原因,我告诉她:“这事很简单,就是因为你三次模拟考试都是第四名,才注定了你要落榜。如果有一次是波动的,你今年考清华百分之百能够考上。我当老师这么多年,知道这么平稳的学生是非常不正常的,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波动。你每次都考第四名,你以为你的水平就是如此,其实好多问题已经被掩盖了,你没有发现。到了高考的时候,问题得到了暴露,所以就有今天的结果。”
美国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说过:“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把这话套用在高考上就是:“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配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个女孩子三次考试都这么稳,这必然造成最后要出大问题。我觉得她的家长、她的老师应该事先预感到这个结果,应该给孩子及时的提醒。结果没有,孩子以为“我就是第四名了,我就算边玩边学,也能考得上清华”,最后的一个月竟然放松了。其实,最后的一个月是决定性的一个月,她竟然带着功成名就的感觉,不学习了,那她最后能不败下阵来吗?
容忍备考中的一些错误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下降就开始着急,觉得孩子肯定犯了很多错误才导致分数下降,着急、谈话、批评就随即而来了,甚至失望。其实高三这一年,成绩每次都稳步上升的学生很少,一直强调:“成绩可以暂时不进步,但是思想意识要不断的进步,思想进步了,成绩肯定会进步的。”我班上2011届考生半数以上一模或者二模成绩相当的糟糕。我在班上把道理都给他们讲清楚了,他们在庆幸错误的同时,家长们就不干了,甚至很多家长失眠了,一方面觉得志愿没有办法报了,另一方面觉得孩子前途渺茫。有时候看到这些情况,我们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处,只好在背后暗自发笑,因为在多数时候高考和模拟考试不是平行线。
高三毕竟才刚刚开始,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情受到错误主宰,我们应该从错误中收获更多的东西,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错误:
1。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当然并非建议每个人去故意犯错,是在努力把握的情况下,错误还是出现了,只能说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你有很多方面需要重新认识,并且承认错误,看到自己很多不足,然后再努力改正,这样你就会收获得更多。
2。错误证明你正在冒险。很多奇迹都是在冒险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人要不断的成长,不断跨越,这就要求你不断的挑战极限。对那些中规中矩,不上不下的思想,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要不得的。老师们可以中规中矩的教书,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中规中矩的学习;领导们可以中规中矩的做官,但是一个社会绝对不能因为他们而停止创造。
3。正视你的错误。多数人犯了错误,首先就找很多客观原因才搪塞,甚至有人利用权力或者威严来把错误掩饰得一干二净,领导可以批评下属,下属却不敢指出领导们的错误。老师要求学生,可很难容忍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别人来发现,那么他的错误很可能会继续犯下去,在正确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因此说,既然犯了错误,就敢于承认错误,不仅仅是做人的品质,而且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4。学会理性分析你的错误。每一次大考之后,我都把班上每个学生的各科试卷分析了一遍,有哪些是性格导致的错误?有哪些是心理造成的错误?有哪些是表达方面的错误?还有哪些是知识点掌握不足造成的错误?等等,然后针对每个的情况,给每个人一些建议。所以说从我的角度,更愿意看到他们不足,不在于他们分数进步多少,因此说每个学生如果老师不能帮你分析错误,那么要求你自己一定学会理性的分析错误,至少得从上面的几个角度去分析。
5。感谢错误。不在成功的喜悦中忘乎所以,更不要在失败的苦痛中呼天抢地,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失败让你收获得会更多,因此我们应该感谢错误,感谢那些曾经给你带来烦恼的人与事,感谢挫折,感谢曾经的恐惧和别人的质疑,你拥有了错误,并且改成了错误,错得越多,属于你的奠基石就越多,你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面对错误,担心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犯错误是我们让事情正常运转的必由之路。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有心人。
怎么才能考上清北?
考上清北不需要太努力
努力的作用仅在于让你能坐下心来学习,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只要保持大脑足够清晰,身体状态好,心态轻松平静即可比别人进步更快。
为什么说不需要努力呢?
努力强行做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强行学习超出自己学习阶段的知识,大脑犯困不清晰了甚至是生病了还硬耗着 坚持“学习”,没有积累足够多的解题思路而硬憋难题、钻牛角尖,使用极端僵化的学习方法,是很多努力学生的通病,这些不仅是无用功,反而会产生知识误痕、甚至产生学习障碍。
过于努力、长期在压抑、沉闷、气恨、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也会导致学习的僵化和大脑不清晰,长期下去,一些同学还会厌学、恐学,因努力但成绩不提高而怀疑自己智商,自信心大受打击。
如果你每天长跑两个小时,并不断加大运动强度,那么,几年之后,你跟奥运冠军比赛一万米,虽然不可能战胜他,但你和他的差距并不会很大,顶多差几圈。但你每天打乒乓球两个小时,几年之后,你跟奥运冠军比赛,你肯定不是对手,而且,你可能连赢一个球的机会都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乒乓球需要的技巧要多得多。这和学习很类似。
从学习力的角度,努力、凝聚、狠劲、拼劲可算做学习的刚力,但越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你越需要柔力,你的学习方法就越要巧妙,思维的细密性与心态的柔化程度越重要。
一般学生,要么就处于懈怠、轻浮、安逸的状态,要么就处于僵硬、气恨、粗疏的状态。或者不停在这两种状态下切换,真正处于平静、稳定的状态下的很少。
为什么“聪明”学生不努力也能学习很好
一般的,人们会把一些每天学习时间并不很长,学习时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狠劲”,但考试成绩很好者,称为“非常聪明”的人。
实际上,这类学习者虽然每天学习时间并不很长,但每次最长学习时间往往很长;虽然“狠劲”不明显,但学习时往往非常专心、心情非常平静。而且,这类学习者往往心态都很纯净。
努力的作用仅在于让你能坐下心来学习,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只要保持大脑足够清晰,身体状态好,心态轻松平静即可比别人进步更快。
为什么说不需要努力呢?
努力强行做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强行学习超出自己学习阶段的知识,大脑犯困不清晰了甚至是生病了还硬耗着 坚持“学习”,没有积累足够多的解题思路而硬憋难题、钻牛角尖,使用极端僵化的学习方法,是很多努力学生的通病,这些不仅是无用功,反而会产生知识误痕、甚至产生学习障碍。
过于努力、长期在压抑、沉闷、气恨、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也会导致学习的僵化和大脑不清晰,长期下去,一些同学还会厌学、恐学,因努力但成绩不提高而怀疑自己智商,自信心大受打击。
如果你每天长跑两个小时,并不断加大运动强度,那么,几年之后,你跟奥运冠军比赛一万米,虽然不可能战胜他,但你和他的差距并不会很大,顶多差几圈。但你每天打乒乓球两个小时,几年之后,你跟奥运冠军比赛,你肯定不是对手,而且,你可能连赢一个球的机会都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乒乓球需要的技巧要多得多。这和学习很类似。
从学习力的角度,努力、凝聚、狠劲、拼劲可算做学习的刚力,但越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你越需要柔力,你的学习方法就越要巧妙,思维的细密性与心态的柔化程度越重要。
一般学生,要么就处于懈怠、轻浮、安逸的状态,要么就处于僵硬、气恨、粗疏的状态。或者不停在这两种状态下切换,真正处于平静、稳定的状态下的很少。
为什么“聪明”学生不努力也能学习很好
一般的,人们会把一些每天学习时间并不很长,学习时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狠劲”,但考试成绩很好者,称为“非常聪明”的人。
实际上,这类学习者虽然每天学习时间并不很长,但每次最长学习时间往往很长;虽然“狠劲”不明显,但学习时往往非常专心、心情非常平静。而且,这类学习者往往心态都很纯净。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金战讲高考分数线 我刚上高一,没动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金战讲高考分数线 我刚上高一,没动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