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大学排名

北京康复院校专业排名表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

#211
国家体育总局
本科
体育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北京康复院校专业排名表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北京康复院校专业排名表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

二、北京体育大学的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外著名高等学府。

北京体育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进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高等体育院校。2007年,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在教育部近十年组织的三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
北京体育大学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校隶属国家体育总局。
学校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约1400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有50个二级教学单位和中层单位,其中设有研究生院、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体育传媒系、外语系、体育艺术系、运动康复系、社会体育系等5个系,学校还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等3个中心,附属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和附属中等体育专业学校2个附属学校。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体育道德与廉政风险研究中心也设在学校。
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设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授予教育学、理学、医学等3个学科门类博士、硕士学位;另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临床医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舞蹈表演、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等15个本科专业,其中,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 16000 余名,其中本科生8000余名,研究生近2400名。全年培训各类留学生近1000名。学校现有教职工1011名,其中专任教师627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92名,博士生导师65名,硕士生导师184名,在国际国内各类体育组织任职人员230余人次。
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楼、科研楼,室内训练馆25个、室外运动场74个,图书馆藏书近百万册。
学校在全国21个省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了36个继续教育教学站点;与北京学院路地区19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学共同体,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可以到这些重点高校学习,共享优越的教学资源。2007年学校以全优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学校已先后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79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师生交流、远程教学等合作;授予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等8位国际体育组织负责人和著名专家名誉博士、博士学位;从195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已为106个国家培养留学生5000余名。
建校60年来,学校积极践行并彰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功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等优秀人才,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国际奥委会曾分别授予学校3任校长“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学习和研究奖”和“体育与教育奖”,向学校颁发了2011年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社会责任奖”。学校曾先后获得******、国务院“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表彰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7届奥运会贡献奖”、“28届奥运会贡献奖”,授予366人次“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以及82人次“全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全国体育工作荣誉奖章”等。
“十二五”期间,北京体育大学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进程,全面回应建设体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科技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体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怎么样?


北京康复院校专业排名表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

北京师范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6星级学科专业(中国顶尖学科专业)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专业、生态学
5星级学科专业(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戏剧与影视学
4星级学科专业(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统计学、物理学专业、系统科学
3星级学科专业(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体育学、应用经济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专业、天文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专业设置

教育学部现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5个本科专业。
教育学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的教育基本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能力、熟悉中外教育发展史和国内外教育改革最新进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教育学专门人才、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以及教育新闻、出版和媒体开发的专业工作者。
主要课程: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比较教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伦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教育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比较教育、组织行为学、教育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经济学、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学校管理实务。
学前教育专业
培养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教育与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的学前教育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适教乐教、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在各种儿童教育机构、教育行政与科研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等从事儿童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管理、宣传和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游戏论、比较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专业
培养具有广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修养、综合素质优良、专业基础厚实、富有创新精神、适教乐教、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一定研究潜能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可以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从事特殊儿童教育、训练、康复服务及相关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比较教育、言语与语言训练、学习障碍儿童教育、特殊教育医学基础、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特殊儿童行为管理。
教育技术学专业
含教育技术学与教育信息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教育技术学方向。
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系统利用各种技术与资源促进人类学习,使其能在各类教育部门、教育产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设计、开发、评价、管理、培训和学科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教学设计、远程教育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计算机与网络的教育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
教育信息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教育信息管理与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建设人才,使其能承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以及教育信息管理等有关的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网页与动画*、软件工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视频*、电视原理、教育电视系统、电声系统、摄影技术与艺术等。
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国家教育系统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望。毕业生中有30%以上直接推荐到本校及其他全国重点高校免试攻读硕士学位,30%出国留学或考取公务员,其他在各级各类学校、 *** 机关、企业、公司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还招收非全日制教育管理专业吗

这个看学校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哪个好

都很一般,不过教育经济要好一点!
补充:其实北师大的文科性专业很强,如果要报经济与管理方面的话,还是选择经济与管理学院,那里吸收的都是高分考生,以后会逐渐发展起来的!

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管理有什么限制条件

全日制的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除外)、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相关年9月1日),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
②在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两篇以上(含)文章;
③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4)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具体见各地招生简章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如果已获得专科毕业证书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相关年9月1日),满足第(3)条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的,可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学历不能报考。
(6)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服务中心的认证。
(7)在读研究生,需提供就读学校同意报考的证明,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有哪些特色专业

文科专业:抄文学院称得上是北师大的王牌系,其中汉语言文学和传播学是文学院的特色专业。

理科专业:生命科学院、环境科学院、心理学院和管理学院。

教育学、数学、地理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理论物理、物理化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具有优势的专业,均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此外,特殊教育、物理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天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影视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等也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特色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我是 2018级的硕士生 ,去年来到北师大开始我的研究生生涯。我学的专业是 化学 专业。

我是化学学院的,自然要推荐我们专业啦~ 北师大的化学中最优秀的要数计算化学,我们学院有方维海院士哟~那可是计算化学领域的大牛。北师大的计算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都是响当当的!前一阵在我们学院刚举行了全国性计算化学会议!超牛的!其他专业也很优秀,欢迎大家来报考~不过学习化学不是容易的事情,整体来看就业也不是很理想,不过要看个人所学了,如果不是很喜欢不建议选呀!欢迎大家来报考,届时需要帮助可以联系~这里的学长学姐都很热情帮你解答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有什么专业

夜大专科:文物鉴定与修复、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文理兼招)、会计(文理兼招)、电子商务(文理兼招)、营养与食品卫生(文理兼招)、烹饪与营养教育(文理兼招)、现代教育技术(文理兼招)、心理学(文理兼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
夜大高起本:汉语言文学、法学(文理兼招)、博物馆学、心理学(文理兼招)、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理兼招)、金融学(文理兼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理兼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夜大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英语、食品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行政管理、法学、科学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教育学。
函授专升本:教育学(通州区面授)。

北京师范大学都有哪些专业

一、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学部,院系 入选级别
1 哲学 哲学学院 国家级
2 经济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国家级
3 法学 法学院 国家级
4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家级
5 教育学 教育学部 国家级
6 学前教实 教育学部 国家级
7 特殊教育 教育学都 国家级
8 体育教育 体育与运动学院 国家级
9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国家级
10 英语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国家级
11 历史学 历史学院 国家级
12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国家级
13 物理学 物理学系 国家级
14 化学 化学学院 国家级
15 地理科学 地理学院 国家级
16 生物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国家级
17 心理学 心理学部 国家级
18 环境科学 环境学院 国家级
19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国家级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学部,院系 入选级别
1 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院 省级
2 天文学 天文系 省级
3 统计学 统计学院 省级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学院 省级
5 公共事业管理 敢府管理学院 省级

国家特色专业: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历史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心理学、天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影视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环境科学、教育技术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有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等11个双一流学科

序号 双一流学科名单
1 教育学
2 心理学
3 中国语言文学
4 中国史
5 数学
6 地理学
7 系统科学
8 生态学
9 环境科学与工程
10 戏剧与影视学
11 语言学

三、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以下专业由北京师范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人数排名,大家同时可以参考推荐指数选择。

排名 专业 推荐指数(人数)
1 心理学 4.8 (239人)
2 汉语言文学 4.8 (194人)
3 教育学 4.7 (169人)
4 数学与应用数学 4.8 (156人)
5 历史学 4.4 (92人)
6 学前教育 4.8 (72人)
7 物理学 4.3 (57人)
8 教育技术学 4.8 (53人)
9 法学 4.3 (48人)
10 经济学 4.4 (47人)

四、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 *** 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为范源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优势专业有哪些

北京师范大抄学优势专业有:心理学袭、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等。

北师教育学院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于1902年创立的教育科,是中国最好的教育学院,教育学的实力在国内无校可比。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教授,著名中国教育史学家王炳照教授等遐迩闻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治学。

北师大历史系在国内享有盛誉,实力数一数二。北师历史学院拥有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史学史科研机构——史学研究所,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和中国古代史是全国重点学科。

北师大的心理学独步国内,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心理学系,拥有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力占据鳌头。

四川职业学校排名前十有哪些学校


北京康复院校专业排名表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

四川职业学校排名前十:

1、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隶属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3年,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有限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并入,集四校之力,学院办学实力迅速增强。

2、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一路应运起肇、应时而变、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成为了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学院之一。

3、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处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天府之国”的成都,位于成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龙泉驿区 ,占地近9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

4、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交通类高职院校,位于成都市 温江区 。目前,学院占地1033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高职生13000余人;开设了40多个专业。

5、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是 四川省* 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地处 四川省成都市 犀浦镇,校园面积616亩。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


北京康复院校专业排名表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

一、北京体育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北京体育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体育学,该校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这...

中国中医科学院
http://www.catcm.ac.cn/index.html

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惟一的国家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在中医药事业
的发展和科研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科学院拥有多家医院和研究所,拥有若干研究
室和实验室,更汇集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在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位于北京,是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现任院长为曹洪欣教授。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医药研
究机构,下设13个研究所、6所医院及研究生部、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学术单位;
有职工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者800多人;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共同建立了临床与信息、针灸、中药三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均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心任务,50年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中医药基础
理论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及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截止2004年底,全
院共获得科研成果近900项,其中获国家级、部局级奖近300项;现有院级以上在研课题482项,
其中国家级课题200项、部局级课题258项;拥有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GCP)、
国家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和BSL-3实验室, 是国家中药安全性
评价中心(GLP)与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
附属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医医疗的优势和特色,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
服务,现有病床1500多张。附属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全国示范中
医医院。望京医院是以骨伤科为主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眼科医院是以中医眼科为特色
的专科医院。各附属医院在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以及肛肠、皮肤、泌尿等各科
疾病及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在国内外
有较高的声誉。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和在职
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中
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是全国藏书最多的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其中珍本、善本、孤本书籍2万余册。
中国医史博物馆是我国收藏文物最多的中医专业博物馆,收藏文物3000余件。
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多种全国性的中医药专业期刊,其中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有《中医杂
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针灸》、《*研究》、《中国
骨伤》、《中华医史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中医研究院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
区的医药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民间团体有广泛友好的联系与交流,在国际传统医
学界有较大的影响。

部分重大项目研究进展
●冠心病血瘀证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基因组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由陈可冀院士承担。目前前期的临床样本采集、GPIIb–IIIa基因多态性及活性检测及血瘀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谱构建等工作已全面展开。
●中医学关于SARS发病、证候演变规律与治疗方案研究
“863”攻关课题,由曹洪欣承担。该课题系统研究了SARS的证候特征与演变规律,提出了中医治疗SARS的五大治法及主要方药,证实了中医治疗SARS后骨坏死的有效性。该课题于2005年9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辅助决策技术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由曹洪欣、刘保延承担。该课题旨在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临床救治方案辅助决策技术平台”,为快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初步建成专业基础数据库群、循证文献查询分析系统,基于网络的专家/专题研讨系统及互联网相关信息及时收集分析系统正在建设中。
●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由刘保延、崔蒙承担。目前已完成中药基础信息数据库、古代中药与方剂数据库、中医药语言系统等七个主体数据库的整合与发布;提交了各种相关标准;完善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数据物理中心建设:与科技部科学共享门户网站和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门户网站进行了连接。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研究
北京市市科委重大项目,由刘保延承担。目前已经收集临床病例3000余例,部分适于中医临床个体诊疗特点的相关数字模型和数据统计、数据挖掘的新方法已初步形成。该项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支撑体系,可以在保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同时,用充分的科学数据展示和说明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优势。
●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由曹洪欣承担。该课题分为8个子课题组建专题研究队伍,共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究工作。该课题认真分析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战略高度勾画未来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现已完成《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正在准备验收。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由医史所柳长华承担。该课题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对中医药传统知识概念与特征、内容与分类、保护原则与方法、国际立场与原则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课题组采取集中工作方式,召开了14次由各部委专家组成的研讨会,半年内完成了55万字的研究报告。该课题已于2005年7月27日通过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结题验收。

等等好多,自己看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99.htm#1

北京中医药大学
http://www.bucm.edu.cn/portal/media-type/html/role/guest/page/login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了)。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管理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计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陆学生4956人,台港澳学生317人,留学生1341人),专科生1406人(高职1138人,护理专业268人),硕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吴建伟 校长:高思华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七。

上海中医药大学
http://www.shutcm.edu.cn/

1956年。解放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概况】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600余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8200余人,其中博士生375人、硕士生944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891人,成人教育987人,长期外国留学生711人。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
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校(院)本部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不包括附属单位)。
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及部门。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普陀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
1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9个研究中心。另外还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27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同时,学校还有9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该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学;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单位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三级实验室13个。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

【分科简介】
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规模和职能的扩展,随我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后,于1996年10月改称为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设5个学科大类、19个教研室,现有职工近160余名,教师中硕士、博士学历占70%,正高23名,副高29名。学院管理的学生近1000名,其中硕士生、博士生200余名。我院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上海市教委已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建的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上海市重点(特色)学科,学院是全国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基地。其他如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等学科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和地位。目前,学院承担国家和部市级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愈千万。在开展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证”的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研究、中医体质学研究、中医学术史研究、中医经典防治重大疫病研究及中医方证相关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并创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解剖学科,其学术水平全国领先。近年来,我院先后主编国家统编规划及新世纪课程教材20余本。
学院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访及学术交流频繁。学院有多名教授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在国际上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
学院在历任领导带领下,长期以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要支柱。学院名师辈出,名医荟萃,金寿山、刘树农、张伯讷、殷品之、张震夏、贾福华、沈济苍、万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维康、段逸山、柯雪帆、严世芸、赵伟康、严振国、曾兆麟、施玉华、顾文聪等著名中西医学家先后在学院任教任职。
目前学院上下一心,正以“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务实基础、甘为人梯”的精神,为开创中医教学科研和谐奋进的新局面而努力。
中药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建立于1972年,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建院3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层次中药专门人才1000余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中药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六十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全院教职员工人数的75%。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该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规模,坚持高层次、研究教育型和外向型的办学定位,走多规格、多模式办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中药学院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全国首批授予点之一。现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5个。现设置专业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方向、四年制中英联合办学药学专业、四年制中药学专业。目前,学院在读硕士生、博士生80余名,七年制及本科生700余名。同时,学院积极拓展中药科研领域,特别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活性物质提取、中药复方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学院将以中药学教育高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科研、产业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优势,为祖国的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针灸推拿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60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建立针灸专业;1974年建立针灸推拿伤科专业;1978年建立针灸推拿系;1982年在全国最早实行针灸、推拿独立招生,建立针灸系和推拿系;1998年正式成立针灸推拿学院。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针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学院,近年来坚持大学的“高层次、教育研究型、外向型”的办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逐步扩大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中医人才。目前开设专业及方向有: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五年制中医学类(骨伤方向)、七年制中医学针推英语班(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办学)。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针灸学课程获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有多名教师获得“上海市名师奖”、“上海市宝钢奖”和“育才奖”先进个人等殊荣,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光荣称号。
学院坚持以高层次、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与上海复旦、交大、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及柔性流动,不断推动着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建设。在针灸经络基础、临床研究和针灸推拿诊疗技术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先后获得多项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和转让专利多项。
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每年均派出教师赴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国家讲学交流以及医疗合作。也接待多国学者和团体的学习访问,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
护理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是在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的护理专业(大专)基础上组建,并于200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学院成立六年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初具规模,并逐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和教学体系。在2003年,随着学校的整体搬迁到张江校区,护理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办学规模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办学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学院确立了以坚持中医特色为本、中西医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多层次、多模式、外向型”的办学形式,在原来单一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开始招收护理本科(四年制本科)及中外合作护理专业(三年制大专)。
护理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生气勃勃的师资队伍,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0%。近年来承担多项市级、校级课程建设和科研课题,获多项教学、科研奖项,创建市级、校级优秀课程,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数本,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学院下设3个教研室(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及中医护理学教研室)、1个护理学教学研究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
学院拥有实力强大的临床见实习基地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仁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国际妇婴保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等,为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教学质量是学院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几年来,学院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上充实、加强中医专业基础课程和中医专业课,强化学生外语交流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能,并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自学院成立以来,本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医学技术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元月,是根据就业市场对医学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整合中医药传统养生保健优势,顺应现代养生保健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养生保健、管理服务等医学相关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经过7年的管理与建设,学院由设置之初的中药制药与保健推拿2个专业,60余名学生,发展到至今中药制药、医学美容技术及中医营养等多个专业,2个校外办学分院,共计555名学生。
目前设置了中医营养教研室、医学美容技术教研室和医学技术联合教研室。在依托其他二级学院专家教授和部分外聘师资的基础上,学院专设“双师型”师资12名,分别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二项,校级课程建设三项。
学院遵循“你的需求就是我的方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现已和美丽田园美容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协议,和上海市托幼协会建立了中医营养后期专业培养的关系,和上海莲氏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筹建健康实验室等,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和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育资源,是学校专设的面向海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自创办以来的近30年中已为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6000余名中医师、针灸师和理疗师,并在全国所有的中医院校中首次参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学院现有长期留学生440余名,每年短期留学生人数1000余名。学院还设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建立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拥有英语、日语、法语、韩语等四个专业翻译区域,能以多种语言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京康复院校专业排名表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北京康复院校专业排名表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540528.html

与“北京康复院校专业排名表 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