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武汉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jwc.wust.edu.cn/ -...,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武汉科技大学的学生就业情况怎么样?
平均就业情况很好,各个学院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武汉科技大学(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简称“武科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特色专业:
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学、钢铁冶金、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外国语言文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现代冶金及先进材料”学科群、“绿色钢铁智能装备与系统”学科群。
武汉科技大学就业情况怎么样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就业情况怎么样
高考填报志愿时武汉科技大学(本科)就业情况怎么样一直是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武汉科技大学(本科)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武汉科技大学(本科)就业质量报告,当然每一年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变化都不大,供大家参考。
专业分布
我校2014 届本科毕业生共计 5857 人,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 8 个学科门类,14 个学院,52 个专业。
性别比例
我校 2014 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男生 383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5.65%,女生 2012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4.35%,性别比例为 1.91:1。
初次就业率
截止 2014 年 9 月 1 日,我校 2014 届 5857 名本科毕业生中,有 5517 人通过升学、出国出境留学、签约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就业,就业率为94.19%。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从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来看,我校有 3830 名毕业生签约单位以企业为主,合计达到签约人数的92.49%。
就业地域分布
除升学、出国出境继续深造的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以外,4141 名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在全国31 个省、市、区。就业地域分布排名前五位的省市区分别是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这五个地区的就业人数比例达到 74.41%。 ;
高考填报志愿时武汉科技大学(本科)就业情况怎么样一直是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武汉科技大学(本科)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武汉科技大学(本科)就业质量报告,当然每一年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变化都不大,供大家参考。
专业分布
我校2014 届本科毕业生共计 5857 人,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 8 个学科门类,14 个学院,52 个专业。
性别比例
我校 2014 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男生 383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5.65%,女生 2012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4.35%,性别比例为 1.91:1。
初次就业率
截止 2014 年 9 月 1 日,我校 2014 届 5857 名本科毕业生中,有 5517 人通过升学、出国出境留学、签约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就业,就业率为94.19%。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从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来看,我校有 3830 名毕业生签约单位以企业为主,合计达到签约人数的92.49%。
就业地域分布
除升学、出国出境继续深造的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以外,4141 名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在全国31 个省、市、区。就业地域分布排名前五位的省市区分别是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这五个地区的就业人数比例达到 74.41%。 ;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jwc.wust.edu.cn/ -...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入口:
http://jwc.wust.edu.cn/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学校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4.5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9.83万册,电子图书350.64万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6个本科专业(75个本科招生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创新人才9人、“*”1人、“国家杰青”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湖北省“*”16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18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4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82人。“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批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5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学生多次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冠军、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比赛冠军和“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高水平竞赛大奖。“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国际级奖励93项、国家级奖励678项、省部级奖励983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排名第67位,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10多位国家队、国青队队员。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国际合作基地、2个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领域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4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0余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CPCI-S等检索收录2400余篇;2007年以来获得1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数量均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百强高校”,被认定为教育部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先后与宝武集团、恒大集团、鞍钢、柳钢、昆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宜昌、孝感、黄冈、随州、湛江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宜兴陶瓷与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襄州区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恒大集团共建了“恒大管理学院”“恒大足球学院”;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二级医院(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立了“许家印奖学金”“科力生奖学金”“濮耐奖学金”和“首安创新奖”等12项社会奖助学金。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目前已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数据中心、英国利兹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学校与美国桥港大学(University of Bridgeport)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系统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
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国内外院士、著名专家学者、高级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位列2018年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第65位,2019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36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持“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精神,积极传承“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大力弘扬“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沁湖文化,主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责,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学校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4.5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9.83万册,电子图书350.64万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6个本科专业(75个本科招生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创新人才9人、“*”1人、“国家杰青”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湖北省“*”16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18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4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82人。“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批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5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学生多次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冠军、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比赛冠军和“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高水平竞赛大奖。“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国际级奖励93项、国家级奖励678项、省部级奖励983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排名第67位,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10多位国家队、国青队队员。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国际合作基地、2个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领域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4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0余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CPCI-S等检索收录2400余篇;2007年以来获得1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数量均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百强高校”,被认定为教育部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先后与宝武集团、恒大集团、鞍钢、柳钢、昆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宜昌、孝感、黄冈、随州、湛江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宜兴陶瓷与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襄州区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恒大集团共建了“恒大管理学院”“恒大足球学院”;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二级医院(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立了“许家印奖学金”“科力生奖学金”“濮耐奖学金”和“首安创新奖”等12项社会奖助学金。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目前已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数据中心、英国利兹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学校与美国桥港大学(University of Bridgeport)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系统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
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国内外院士、著名专家学者、高级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位列2018年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第65位,2019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36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持“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精神,积极传承“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大力弘扬“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沁湖文化,主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责,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在哪
武科大教务处入口:
http://jwc.wust.edu.cn/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是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大学。
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是湖北省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高校之一。
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7万平方米。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科优势突出
学校拥有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拔尖创新人才9人、“*”1人、“国家杰青”2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29人、湖北省“*”16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147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3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3人。“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教学质量优秀
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度学生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790项,其中国际级奖励54项,国家级奖励312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排名第67位,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12次世界冠军、13次全国冠军,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5次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科研实力强劲
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5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领域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8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10余项。近年来共计获得1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
国际交流广泛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境外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桥港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常年邀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拔校内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留学、游学,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
就业前景广阔
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国内外院士、著名专家学者、高级党政领导、大型企业掌门人,涌现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苏义脑、毛新平、谢先启,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是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大学。
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是湖北省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高校之一。
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7万平方米。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科优势突出
学校拥有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拔尖创新人才9人、“*”1人、“国家杰青”2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29人、湖北省“*”16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147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3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3人。“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教学质量优秀
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度学生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790项,其中国际级奖励54项,国家级奖励312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排名第67位,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12次世界冠军、13次全国冠军,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5次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科研实力强劲
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5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领域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8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10余项。近年来共计获得1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
国际交流广泛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境外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桥港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常年邀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拔校内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留学、游学,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
就业前景广阔
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国内外院士、著名专家学者、高级党政领导、大型企业掌门人,涌现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苏义脑、毛新平、谢先启,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武汉科技大学2022年研究生毕业就业率
武汉科技大学
研究生就业率为百分之98.98。根据查询资料得知2022年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就业率为百分之98.98,武汉科技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
湖北省人民政府
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武汉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jwc.wust.edu.cn/ -...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武汉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jwc.wust.edu.cn/ -...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