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 > 高考复习

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

热效应指物质在物理的或化学的等温过程中只做膨胀功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那么你知道高中化学的热效应都有哪些考点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热效应基础练习题

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3/2O2(g) ====CO2(g)+2H2O(l)ΔH=+725.8 kJ•mol-1

B.2CH3OH(l)+3O2(g) ====2CO2(g)+4H2O(l)ΔH=-1 4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1

D.2CH3OH(l)+3O2(g) ====2CO2(g)+4H2O(l)ΔH=+1 452 kJ•mol-1

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含义。由1 g CH3OH放出热量为22.68 kJ可知,1 mol CH3OH即32 g放出的热量为 ≈725.8 kJ•mol-1,因CH3OH燃烧为放热过程,故ΔH<0,A、D错误;又因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应与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系数相匹配,故B中2 mol CH3OH放出热量为725.8×2 kJ,B正确,C错误。

答案:B

2.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 N2↑+4H2O+Cl2↑+2O2↑ΔH<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解析:在2NH4ClO4 N2↑+4H2O+Cl2↑+2O2↑ ΔH<0中,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D

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 2O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 kJ•mol-1

B.CH4(g)+2O2(g) ====CO2(g)+2H2O( l)

ΔH=+890 kJ•mol-1

C.CH4(g)+2O2(g) ====C O2(g)+2H2O(l)

ΔH=-890 k J•mol-1

D.12CH4(g)+O2(g) ==== CO2(g)+H2O(l); ΔH=-890 kJ•mol-1

解析: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 O时,放出445 kJ热量,即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890 kJ热量。同时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有关规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要标出热效应,其单位为kJ•mol-1,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

答案:C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 O2(g)====2CO2(g)+H2O(l)ΔH=-1 300 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 30 0 kJ的热量

B.当1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 300 kJ的热量

C.当2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的热量

D.当8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的热量

解析: ΔH=-1 300 kJ•mol-1。当有10 mol e-转移时,生成 1 mol 液态水,生成2 mol CO2(O==C=O),其中含8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时,放出1 300 kJ的热量。

答案:AD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aO+H2O====Ca(OH)2 B.C+H2O CO+H2

C.HCl+NaOH====NaCl+H2O D.2Al+3H2SO4====Al2(SO4)3+3H2↑

解析:根据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可知,A、C、D均为放热反应,B为吸热反应。

答案:B

6.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解析: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Fe+S FeS属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放热反应,A不正确;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B不正确。反应吸、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如CaCO3分解。因此C、D均正确。

答案:CD

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解析:当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的。已知A、B、C三项均为燃烧反应,均是放热的。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综合运用

8.已知在101 k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 O2(g) ΔH=+242 kJ•mol-1

B.2H2(g)+O2(g)====2H2O(l) ΔH=-484 kJ•mol-1

C.H2(g)+ O2(g)====2H2O(g) ΔH=+242 kJ•mol-1

D.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1

解析:因此H2的燃烧是放热反应,ΔH应为负值,所以C、D均被排除,B中H2O的状态非气态,错误。正确的是A。

答案:A

9.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硫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设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1,后者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和Q2相对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Q1=Q2 B.Q1>Q2 C.Q1

解析:由硫在空气中燃 烧比在纯氧气 中的火焰明亮度差,剧烈程度缓和可知,硫在纯氧气中燃烧速率更快 ,发光更强。相等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是一定的,而发光、发热均是能量的体现形式,根据总能量一定,发光越多,则转化为热能的部分就越少,所以等质量的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比在纯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C

10.相同温度时,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用ΔH1和ΔH2表示,则( )

①H2(g)+ O2(g)====H2O(g) ΔH1=-Q1 kJ•m ol-1

②2H2O(l)====2H2(g)+O2(g) ΔH2=+Q2 kJ•mol-1

A.Q1>Q2 B.Q1=Q2 C.2Q1

将①式逆转改写成③式:2H2O(g) 2H2(g)+O2(g) ΔH3=+2Q1kJ•mol-1,③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与②式相同,但③式中H2O为气态,②式中H2O为液态,生成液态水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气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多,故2Q1

答案:C

高中化学热效应拓展练习题

11.已知A和B两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A+BC+3D+4E,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A气体m g与适量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有少量液滴生成。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6.06×106 Pa和1.01×107 Pa ,又测得反应共放热Q kJ,试根据以上事实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欲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必须①搞清各物质的状态;②求出反应热,依题意设2 mol A 与1 mol B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x mol。

3∶x=6.06×106∶1.01×107,x=5,即反应式生成物中气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数和为5;依题意,D为液体,C和E为气体。又A为 mol 时,反应放出热量Q kJ。

答案:2A(g)+B(g) PaC(g)+3D(l)+4E(g) ΔH= kJ•mol-1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中化学知识点有哪些,必考的知识点是什么,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基本理论归纳

一、物质结构理论

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晶体结构理论

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⑵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⑶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平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三、电解质理论

电解质理论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弱电解质参与的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和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理论与生物学科之间的渗透等。重要知识点有: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及计算。

2.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特别是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共存问题。

四、电化学理论

电化学理论包括原电池理论和电解理论。原电池理论的主要内容:判断某装置是否是原电池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及两极区溶液的pH的变化以及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方向;

新型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特别注意的是高考关注的日常生活、新技术内容有很多与原电池相关,还要注意这部分内容的命题往往与化学实验、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知识伴随在一起。

同时原电池与生物、物理知识相互渗透如生物电、废旧电池的危害、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电池效率等都是理综命题的热点之一。电解原理包括判断电解池、电解池的阴阳极及两极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判断电解池工作中和工作后溶液和两极区溶液的pH变化;电解原理的应用及电解的有关计算。命题特点与化学其它内容综合,电解原理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学科间综合问题。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化学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SiO2= SiF4↑+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

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0.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1.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物质提纯方法

1.杂质转化方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分离可采用蒸馏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611668.html

与“高中化学热效应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