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介绍> 校区地址

教参哪里有卖北京 哪里批发小学生教材啊?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教参哪里有卖北京 哪里批发小学生教材啊?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教参哪里有卖北京 哪里批发小学生教材啊?,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八年级上语文阅读

(一)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是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是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御野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顷,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望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3分)

2.请你结合文章说说“我”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3.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3分)

4.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3分)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着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答案
1.略。(可参考教参,但应提倡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2.开始时不理解甚至反感:“再三劝他不必去”,当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时,又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时,“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
后来看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终于为父爱所感动:如“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和“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请抓住加点的关键字包含的意思进行评分,句子的分析说到一句就可)
3.言之成理即梁拆胡可(例: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4. 略

(二)大学生
①那人胸前戴着枚校徽,显然是大学橡拦生。
②中年男人于是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住。柜台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大学生翻着,思量着是买还是不买。
③书店营业员走到大学生面前:“这是最后一套啦,买吗?”大学生犹豫着。
④“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营业员把手中的售书单扬了扬。“开票吧?”
⑤大学生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⑥营业员同情地瞥了大学生一眼,拿起柜台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给你留下来,行吗?”
⑦大学生尴尬地点点头 。
⑧“我买!”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声,把大学生吓了一跳,营业员也惊疑地抬起头来。
⑨“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中年男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柜台上。
⑩营业员为难地瞧着大学生,大学生一扭头就往外走,谁知大学生刚刚转过身,就被买书人拽住了胳膊,“别走!我是帮你买的!”
⑾谁信这是真的呢?大学生愣愣地看着陌生男人,眼瞧着他把钱递给同样吃惊的营业员。
⑿书买下了。中年男人让大学生把书抱着走出了店门。
⒀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先后站住了。
⒁大学生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
⒂男人把他拉到一边:“这书,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学生,我想求你帮个忙……”
⒃大学生心里一动,“只要我能做到……”
⒄中年男人笑笑,压低嗓门:“是这样。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过两天要考技校。他怕考语文。”
⒅“嘿嘿,帮个忙吧。……”
⒆大学生没出声。
⒇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无能,我也难受,要不,这次招工又吹了……”
(21)大学生依然沉默。
(22)“如嫌钱少,我再加点儿。”
(23)“恐怕……”
(24)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担心……两个监考的都是我熟人……何况你长相和我儿子也差不多……”
(25)“好吧。”大学生看了看那套《鲁迅全集》,狠狠心,但话刚出口,就有一丝后悔。
(26)两天后,大学生随人流走进考场。他胸前的校徽已经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张“准考证”,此刻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大学生已经消失。
(27)三点半,大学生大步走出考场。中年男子立刻迎过去,“怎么样?”
(28)“还可以。”大学生回答着,把校徽端端正正的别到胸前。“我原以为是难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他轻松地说,推开了中年人递过来的书,“算了吧,只当我帮个忙。”
(29)一个月后,中年男人收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通知单。语文是零分,白卷。

问题:

1.第⑨段中的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2.第⑩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3.第(26)段中,“大学生已经消失”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8)段“他轻松地说”中“轻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请”那位大学生代他“怕考语文”的儿子去考技校,是因为: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特点
2.因为他已答应给大学生把书留着
3.他冒名顶替去考技校,身份临时改变;这种舞弊行为不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形象
4.他经受了一场人格的考试,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轻松
5.大学生爱好文学;监考的是熟人;大学生与他儿子长相差不多

(三)月夜
喧嚣的校园在晚休的铃声中渐渐沉睡了,宿舍里同学们的欢闹声,已经听不见了;偶尔听到的只是远处池塘里的几声蛙鸣。在这幽微的月光里,毕业离校的幽苦又萦上心头,我鬼使神差地走到校园后面的林荫小道上。
曲曲折折的小径,蔓草横生。不知名的白色野花挨挨挤挤地开着,像是一地银白的精灵,在月光里摇曳婆娑。两旁的玉兰树,是我们来时栽下的,现在已蓊蓊郁郁,两人多高了。月华如洗,透过扶疏的叶隙,撒下一地的斑驳。
我想起了第一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那个中秋月夜。马鞍山上,芝山亭中,在满月的光里,大家欢聚一堂,品茗、吃月饼,畅谈理想、人生,遐想着月的传说。月光皎洁,马鞍山披着一层银辉。风儿带着秋的凉意,沙沙地响过了竹林,响过了芝山亭。记得苏子有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易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那时我想,我们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儿,搭在世纪末人才的班车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风光霁月,展望着未来岁月。
又是一个月夜。因白天一位同学病了,我带他去看病,一时没请假,旷了半天课。班主任周老师叫我去她家一趟。我想,坏了,要挨批了。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以后有事要记得先请个假。他身体好些了吗?”接着,周老师又说,“他家挺困难的,这些钱你捎给他,就说是他家里寄的。你们是同乡,他不会怀疑,我明天上完课再过去看他……我买了几帖中药……”
我无言,捏着这张带有体温的50元钱,望着老师纤弱秀丽的背影,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走出老师的家,我蓦地发现,今晚的月好圆好圆……
重温往事,同学情使我感到甜蜜,师生情更使我感到温暖。在这离别的时刻,双眸不由湿湿的。在微微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了窗口那盏熟悉的灯还亮着,那是老师在辛勤地工作吗?这样想着,不觉已回到宿舍。均匀的鼻息声微微响着,舍友们已睡熟好久了。

问题:

1. 文中引用“苏子”的话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

2. “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蹭”字能改为“踱”吗?为什么?

3. “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4. 本文回忆部分选取了两个月夜,这两个月夜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5. 请概括出第二个月夜所写的一件事。

参考答案:
1. 表现清风明月之美妙,烘托同学们欢聚一堂的愉快心情。
2. 不能。“蹭”是慢慢地走,表现了“我”怕被老师批评而欲进不敢进的心理;“踱”有“悠闲的走”之意,与当时“忐忑不安”的心情不一致。
3. 指“我”受到老师行为的强烈感染,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形象的无比高大。
4. 第一个月夜写的是学生生活,侧重表现同学情谊;第二个月夜写的是老师对同学的关心,侧重表现师生情谊。
5. 一天,“我”没请假带一位同学去看病,事后,班主任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托“我”捎给那位同学50元钱。

(四)讨债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10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母亲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也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上,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10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惟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10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她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她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10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10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 “不,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已经好了,家里好过多了。”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双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10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安心的。”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 题目“讨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母亲那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是通过哪几件具体的事体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母亲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再穷不能穷孩子”中两个“穷”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一句中爸欲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写出“我”对母亲评价变化的四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母亲为给三个孩子上学交学费而到陈家讨还借给陈家的10元钱
2. 10元钱
3、①年前借10元钱给极贫的陈家②因差学费年后到陈家讨还这10元钱③随后挣钱又给陈家送去10元钱④一年后陈家主动上门还这10元钱
4、心地善良、目光深远、处事果断
5、①贫穷 ②交不起学费
6、“呆愣了片刻”、“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艰难地吐出”、“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7、寒心 疑问 潸然泪下 敬畏

(五)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问题:

1.第②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____________

3.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谁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参考答案
1.写出老人在寻找一个肯帮助自己的人
2.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3.(1)仁慈与同情,肯帮助别人(2)凭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仁慈和同情之状
4.因为老人能从那人的眼睛中看出仁慈和同情

(六)今天就开始
这是一个萧瑟多雨的天气。在这种日子里,我只想赖在家中,一点儿不愿意出门。但是女儿凯罗琳打来电话,坚持要我开车上山去她家看风景。多少年来,为了“生态”、“环保”,她将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难得今天想得到我。
开了2小时的车子,穿过厚重的浓雾到了她家。一进门,我就对她说:“这种时候出门,一点也不值得。吃了中饭,就回家吧。”
“但是我想让您开车带我去汽车修理厂取我的车子。”凯罗琳说。
“有多远?”我问。
“大约三分钟的路程吧,”她说,“咱们走吧!我来开车。”
在山路上行驶了约十分钟后,我着急地望着她说:“不是说只需三分钟吗?”
她顽皮地朝我笑笑:“我们绕了远道。”
不一会,汽车拐进一条小路,我们停下车沿着山间的小道往前步行。小路旁茂盛的冬青下长满了各式野花,姹紫嫣红。立即,一种宁静舒坦的感受充满我的心间。我们转了个弯,我更被眼前的景致镇住了,全然忘了急着回家的想法。
沿着山顶往下,几亩鲜花似一床绚丽多彩的绒毯斜铺在山坡,五彩缤纷的花儿——从淡淡的象牙红到令人心醉的柠檬黄、鲜艳的橙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绒毯在浓雾过后的阳光下显得如此娇艳,如此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花间穿行,这儿是紫色的风信子,那儿是珊瑚色的郁金香,然而更美的要算那一大片象征着鸿运高照的鲜黄色的水仙,她们在蓝宝石般的燕尾花上颤动着晶莹透彻的羽翼。
我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个问题:“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
当我们走到花木拥抱的那间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小屋前竖立着一块小木板,上面有几行字:“亲爱的客人,我知道你想问什么:第一,一位女士有两只手两条腿和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头脑;第二,立即动手;第三,开始于1958年。”
回到家早已过了午后,可我被刚才所亲眼看到的深深地感动着:“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多么难能可贵啊。”
吃完午饭,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如果”我说,“我每天干点儿,我能坚持吗?”
似乎凯罗琳在眼前,她充满信心地看着我:“明天就开始。”“为什么不今天就开始呢?”我卷起衣袖说。

问题:

1.文章题目“今天就开始”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中说,当“我”来到花木拥抱的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那么“我的疑问”是什么?“得到解答”的答案又是什么?

3.文中写沿路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说,“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凯罗琳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
1.想到的事要抓紧时间,立即动手
2.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是女儿抓紧时间坚决不懈的结果
3.突出女主人的勤劳、持之不懈所得到的成果
4.为了生态,为了环境,为了自然

(七)魂
前天中午十二点整,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的书,捡起来,扔到茶几

教材校园营销亟待创新模式|苏联模式是什么意思 - 百...

校园营销是高校教材营销的主要模式,主要是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细分群体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目前更加侧重于高校教师。高校教材校园营销是随着高校扩招发展起来的。高校扩招开始于1999年,是年,全国高校扩招了48%,至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学生数量大增,教材需求陡然增大,一些原来没有高校教材的出版社纷纷涉足高校教材出版。
2003年前后,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出版社涉足高校教材的出版,还不包括大量的民营公司。有鉴于此,各出版社开始将教材营销推广作为出版社的日常经营活动,并组织人马,成立相应部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和模式。而教材营销最主要的阵地就在大学校园。
众所周知,我国出版业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落后的一个行业,创新严重不足,商业模式陈旧,突出表现在数字出版上。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上裹足不前,最大众化的说法就是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俗话说,不进则退,校园营销也是如此。多年来,校园营销虽然形成了固定模式,但缺少创新,已经很难吸引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如何推陈出新,进行差异化销售,将校园营销进行到底,是高校教材市场非常突出的问题。

教师是高校
教材营销的关键

做好高校教材的营销工作,必须对营销对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教材营销策略。高校教材读者的主体是任课教师和学生,由于学生对所学课程及已出版相关教材情况了解的局限性,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材选用的环节中来,所以实际上,对高校教材选用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任课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孙连嵩介绍,学校对教材的选用程序通常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对已出版教材的了解情况,选定教材,由院系领导审核,报教务处审批。即使不是统一购买教材的学校,学生购买教材的版本也是根据任课教师的指导来选定。教师在教材选用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出版社在宣传、推广高校教材时,必须把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作为主要营销对象。
应该说,这种现象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学生在教材选择上的因素越来越突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赵东晓认为,过去的学生是在计划体制下,进了校门就交学杂费,然后由教材科统一指定分发教材,而现在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统一购买教材。特别是前几年高校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学校从规避管理风险的角度,鼓励学生自己购买教材。
将学生选择教材推向市场之后,学生一方面增加了对教材选择的权利,同时也放松了对教材使用的控制。有数据显示,相关机构曾经对北京的16所高校进行调研,有70%的学生都有过购买二手教材的经历,以购买二手教材作为教材来源的大概占到了28%。另外向学长、图书馆借阅,或者复印教材也占了比较高的比重,而且因为复印技术水平的提高,复印的教材跟正版书没有太大的差别,因而,每年学校购买教材的总量呈下滑的趋势。对出版社而言,如何向学生进行教材营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当然,从现阶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仍然是由任课教师、教研室和教务处来选择教材,教材版本的确定、图书社会效益的实现、课本内容特色的反馈等等都要依靠他们来完成。
教师在选用教材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本人或本单位主编或参与编写,这是利益因素;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重点规划或推荐,这是行政因素;原来是否一贯使用,这是习惯因素;主编人员是否在业内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作者因素;教材科、经销商、出版社提供的信息或者样书,这是感觉因素。
无论是哪一种因素的影响,版本的选择对教材出版社的重要性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它决定着教材营销的成败。因此,教材出版社日益重视针对教师、教研室和教务处的推广和营销。
校园营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楚什么样的校园营销活动能够对市场产生影响,什么样的方式老师易于接受等等,在这个基础之上,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

主要校园营销模式

在校园营销中,创新是很重要的。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量,技术创新远远赶不上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搜索引擎,Google与百度都不是第一批搜索引擎服务商,二者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且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搜索巨头,主要还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
出版业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中央电大出版社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与一般大学出版社不同,中央电大出版社有自己独特的渠道优势,在电大系统不说教材,一般称之为“教学资源”。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改变,其实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的理念。而称其为“资源”是因为其中包含一个新的含义――资源是可以整合的,也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说,他们提供的教材不是固定的东西,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任意组合的。
经过调研,使用者普遍反映这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比较好。该社副社长旷天鉴说,这主要还是因为其中的创新元素。
中央电大出版社具有非常明显的资源垄断优势,主要表现在对渠道的掌控上,这正是其他教材出版社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目前,各出版社采取的校园营销推广模式不尽相同,但有其共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内部,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构建内容丰富的资讯网站,建立教师信息库,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给出版社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进一步服务提供依据。在外部,进行有规模的教材巡展,向老师们赠送样书,建立样书架,开展多种形式拜访与座谈活动。不定期地在各地举办各种专题会议,如对教材科,对某一专业领域等。在各地组建院校代表队伍,对学校和教师进行长期的跟踪。
教材巡展
这是最主要的一种校园营销模式,绝大多数教材出版社都采用过。教材巡展的时间在每年春秋两季学校征订教材之前,时间的选择对教材巡展是至关重要的,过早与过晚,都会影响巡展的效果。
出版社自己组织的教材巡展,一般由院校代表和社内编辑拉着书到各校进行展示,宣传推广已出版的教材,老师可以现场填写个人信息,并现场送样书或展示后寄送样书;有的出版社还在教务处或各院设置了教材专柜等。
教材中盘商发起的教材推广会,主要是由规模较大的书店参加。书店组织多家的出版社,到各高校进行教材巡展,目的是加深学校对书店的印象及展示自己的实力,为竞标该校的教材征订作前期准备工作。
据中国电力出版社教材中心副主任李兆春介绍,2004年开始他们陆续在一些高校开展了教材巡展工作,并逐年扩大巡展的校园数量。巡展前,出版社会提前将教材目录发到各个院校,让学校和教师对教材有大致了解,巡展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就会有深刻印象,巡展过后,他们会在各院系、资料室等设置教材样书架。据了解,今年4~6月,他们在天津、石家庄、保定、哈尔滨、银川等十几个城市,进行了教材巡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且,到目前为止,已在数百个院系设置了教材样书架,既扩大了出版社的影响,又切实达到了宣传推广的效果。
巡展过后,做好巡展的后续服务工作也不能忽视。例如,业务人员要及时给教师邮寄样书、课件等,还要收集教师对样书的评价如何,并将意见反馈到编辑手中。这样编辑就可以将建议和意见再反馈给作者,从而让巡展形成一个促进编发联动的有机整体。
从去年开始,大学版协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教材巡展。今年的教材巡展于4月~6月在北京、天津、内蒙等18个省市区先后举办,有近70家中央和地方出版社参与。
大学版协副秘书长岳凤翔认为,教材巡展活动加大了出版社的品牌宣传力度,同时也为出版社直接了解高校师生用书需求提供了平台,通过教材巡展活动,提高了本版教材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了出版社的发行工作。教材巡展活动为高校师生选购教材提供了便利,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服务,加强了院校与出版社之间的联系。教材巡展活动已经成为沟通社、站、校三方的重要纽带。

举办、赞助和参加各种教材相关会议
这种模式可集中向参会老师传递本社的教材出版信息,让老师了解本社的教材出版情况,对出版社可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通过这种会议,出版社可强化对高校信息的收集和跟踪工作。收集会议上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出版社可以对策划选题的销售实现前期的预估;并在会后安排专人负责,分阶段与教师加强联系,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宣传资料、样书,使教师对教材有全面了解,最终可以促成多所学校一起使用参编教材。
与举办会议不同,参加会议的效果有时并非很好,如果参与的出版社较多,各社同时推广的图书比较多,对院校人员来说,接受的信息比较庞杂,交流的时间较短,全面细致了解本社情况的可能性不大;同品种图书的选择余地太大,容易让教师挑花眼。
中国农业出版社每年都要举办“全国农业高等院校教材建设研讨会”,邀请各院校的教务处长以及相关任课老师,针对教材建设以及营销进行探讨。
清华大学出版社从2006年开始,独家配合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国开展计算机专业规范宣讲活动,已巡讲近20个省市,受到全国各地老师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今年四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首届师范院校“英语教学论”教学改革高层论坛,专家们就如何编写出真正适合社会和学习者需要、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英语教学论》教材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者决定集体编写中英文两种语言的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学论》教材。据悉,这一教材将在2010年正式在高等师范院校使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总经理助理刘群援告诉记者,前不久,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联合在西南大学主办了以“如何深化高师课程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的改革”为主题的西南三省一市高师院校课程教材改革研讨会。人教社通过组织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各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教材建设的经验,探讨了教材作者、编者和使用者的沟通与合作之道,为进一步推动高师课程教材改革,提高高师课程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人教社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地教育资源差异的发展,给交流活动带来的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地区更需要专业学者与当地教师交流。但限于时间、成本,针对这部分学校,只能利用教材巡展机会,集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学校一起开展活动,难以像发达地区在一所学校里就可以开展充分的交流活动。但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差异。
院校代表
这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来的一种校园营销模式,院校代表,顾名思义,是高校教材出版社向大学院校直接派出的销售代表,出版社通过这些代表直接向大学教授宣传推广教材。在欧美国家,使用院校代表进行教材营销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所有的教材出版社都有自己的院校代表队伍。但是我国的高校教材出版社真正关注到这个模式并将其引进国内,还是本世纪初的事情。在国内采取院校代表模式并运营得比较成功的出版社有外研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像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全国16个直辖市及省会中心城市设立了教学服务办事处和院校代表队伍,致力于教材营销和教学服务的本地化,与各地一线教学老师保持通畅的信息传输渠道,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院校代表的目的是为高校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增加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在以往的图书销售方式中,出版社只是将工作做到书店这一级,而没有面对高校教师。出版社的书发到书店就万事大吉了,具体销售没有,销售到哪里去了,都不知情。由于教材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在校的学生和教师,有着特殊的目标性,这样就为直销模式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一般来说,出版社会在重点城市设院校代表,走访相关院校,进行相关教材的营销;也有不在当地设院校代表的,而是由社总部直接派市场编辑与老师联系。
院校代表使营销活动经常性、不间断,实际效果明显,难点在于,对院校代表进行异地管理很困难。在管理办法上,关系管理是主流,量化的指标不够,为了充分发挥院校代表的作用就只能尽量多地进行工作指导,布置尽量详细的任务。另外,院校代表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也为校园营销带来了隐患。
在院校代表这种模式的探索上,外研社是成果显著的出版社之一。针对高校教材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该社成立了专门的信息中心,它是外研社和全国各地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同时还担负着为外研社开拓各地市场的重任。信息中心组建了高等院校代表队伍,院校代表不仅推广已有产品,而且对目标客户进行持续的、定期的、有计划的拜访,在协助客户选订教材的同时做好对选订产品的跟进和相关服务工作。外研社这一套高校英语教材营销模式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它们迅速崛起打下了基础。
大学书店
美国约有4100所大学,有4400所大学书店。据悉,美国的教材98%都是通过大学书店销售出去的,由此可见大学书店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很多教材出版社在大学校园及周边地区都开设了大学书店,作为出版社校园营销的终端。
比较有名的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创办的文泉书局。文泉书局力求发展成为集图书出版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文化公司。目前有5家校园书店,2家清华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同时还有面向全国高校教材市场的直销业务。
2005年初,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文泉书局出版中心。首先以清华建筑名史为基点,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丰富的出版资源、灵活的营销策略及高效的发行网络为依托,积极开发城市文化和建筑人文的出版资源,以传承城市文化为主旨,努力打造一批人文、品位、普及的精品图书,并逐渐形成一定的出版特色。
大学出版社自不必说,有着天然的地利优势,一些非高校系统的教材出版社也都抢滩大学书店,最典型的就是高教社蓝色畅想公司。
据高教社蓝色畅想公司总经理胡涛介绍,高教社的大学书店都采取跟学校合作的方式,教材全部由他们来供应,实际上是“批零相结合”。其模式是“卖场+资源平台+网上书店”。他们的卖场和美国的大学书店相似,也卖教材、一般书和文化用品。他们的资源平台实际上是要整合出版社的资源,给学校创造更多的价值。
上述四种营销模式几乎涵盖了目前出版社所有的校园营销活动。校园营销应该前移到出版环节,这是绝大多数出版社的共识。中国铁道出版社就认为,校园营销,选题为重,形式为轻。教材的使用者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好教,学生爱学”是教材开发的原点。所以高校教材的营销要重心前移,选题为重,要让策划编辑从编辑的队伍中脱离出去,走向读者。

教材是产品,更是服务

教材既是商品,更是一种增值服务。胡涛说,判断一个行业好不好,要看这个行业的附加值高不高,而出版业的产品附加值极低。现在,教材竞争惨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高教社深有体会。因此,产业要升级,企业也要转型。据他介绍,去年,高教社提出了转型思路,即从产品经济转为服务经济。
化学工业出版社教育分社教材服务部主任胡全胜也认为,教材营销活动发展到今天,如果仍然只按常规的方式运行,效果都会越来越差。因此需要出版社审时度势,在加强对老客户的维护、重视客户资源建设的同时,将营销活动与教材建设同时进行,将产品与服务结合在一起。
教材的售后增值服务是开拓和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当今日益激烈的教材市场竞争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出版社通过对教师进行回访、提供教参及试题等多方面的教材服务,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教学支持。出版社现在对高校所能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还很初级,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高校教学的各种要求,尤其是高层次的学术支持。院校代表给教师提供的服务当中,学术服务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其形式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各种配套资源和教学支持体系上,这是出版社今后在教材出版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
终端教师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是必然趋势,而当前的教材难以满足这个需求。由于教材选择余地的拓宽,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不仅看重教材内容,更看重教材之外的增值服务,如配套建设、便捷咨询服务、上课省时省力等等,这些对教材出版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高教社蓝色畅想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纸质教材、社会学习用书、学术图书、数字化资源、教学仪器等于一身的综合教学资源服务提供商。这里说的教学资源是“精品教材+学科网站+教学资源”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他们不但提供教材,还提供教学资源。
目前,网络出版已初露端倪,对于教材来讲,网络是它天然、优质的传播路径。业界人士预测,或许很快,大学教育会进入网络教育时代。技术不是问题,我们的师资力量、我们的观念或许才是真正的问题。

校园营销人员
素质有待提高

实事求是地说,因为直接面向终端,教材校园营销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出版社也越来越重视,正常的校园教材营销活动有利于老师选择到更合用的教材,也可以让出版社提升销量。但是,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尹�祥所言,校园教材营销活动出现了过度营销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有些甚至触及到了法律底线。某些出版社为了让老师选用教材选择了不正当的方式,不是以教材质量、实用性或老师对教材的认可来衡量教材,而是脱离教材,以交易方式达到销售目的。这种手段对开展正常营销的出版社来说是一种伤害和不公平,也扰乱了教材市场的正常秩序。
影响和制约校园营销的因素还有很多,胡全胜认为,首先,营销人员地位不高。由于编辑部和发行部在出版社是最核心的部门,因此在有些出版社,教材营销队伍虽然规模不小,但地位并不高,往往被作为一个辅助部门看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随着营销工作成效的逐渐显现,编辑和发行人员应该给予营销工作更多的支持。
校园营销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营销人员作为服务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强的责任心,具有亲和力;更需要对出版社的产品分布、内容特点以及专业知识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需要掌握一定的营销知识、语言技巧;需要随时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学改革方向、学校的教学规律,有时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编辑经验等。
另外,产品的支持不够,后期服务不及时。目前一些出版社往往比较重视前期的推广,许多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活动之后对搜集的信息束之高阁,对赠送的样书不作管理,对活动的效果不作长期评估与跟踪,甚至短期的样书赠送都跟不上,给教师留下失信的印象,使前期的推广活动大打折扣,也极大地浪费了资源,事实上在许多时候,后期的服务比前期的活动更重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推广部门忙于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因此比较重视眼前的短期收益,无暇顾及长远规划。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使领导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在此基础上,营销推广部门要抽出专门的人员进行后台支撑。

总体来说,从现阶段来看,教材校园营销推广模式有限,创新不足。目前各出版社主要采取会议营销和点对点营销,模式比较雷同,成本攀升,缺乏创新,很多老师都在感叹终端推广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保留旧的营销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差异化营销,是各个出版社面临的重要课题。“比如区域版教材呈井喷式发展,分割区域教材份额已经非常清晰和明显。教材市场竞争激烈,使得区域出版的门槛越来越低。如何权衡区域教材的市场拓展和市场风险,是我们出版社应深入考虑的问题。”赵东晓如是说。13061

哪里批发小学生教材啊?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历史最早、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中小学教材专业出版社。 中小学课本、教参、教辅、教具都有卖。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机:010-58758866 58758833
网址: www.pep.com.cn

如何购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小学教材、图书和音像制品:

一、中小学教材和一般图书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读者服务部(沙滩店)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乘车路线:2路、8路、60路、101路、103路、109路、111路、112路、810路、812路、814路、819路、846路到沙滩站下车。

以下联系方式适用于外地读者和客户
邮购电话:010-64071442
邮购传真:010-84038872

以下联系方式适用于北京市内读者和客户
电话:010-64044211 64041810
传真:010-84023313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读者服务部(中关村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1层西侧
乘车路线:运通105路、运通106路、运通205路、320路、332路、653路、716路、717路、732路、804路、808路、814路、827路、933路、特4路、特6路到魏公村站下车。
电话:010-58759302 58759303
传真:010-58759303

二、电子音像制品
1.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希望书店(沙滩店)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乘车路线:2路、8路、60路、101路、103路、109路、111路、112路、810路、812路、814路、819路、846路到沙滩站下车。
电话:010-64033368
传真:010-64004211

2.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希望书店(中关村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1层西侧
乘车路线:运通105路、运通106路、运通205路、320路、332路、653路、716路、717路、732路、804路、808路、814路、827路、933路、特4路、特6路到魏公村站下车。
电话:010-58759305
传真:010-58759333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老北京胡同的情感;了解感受文章传达出的老北京的胡同文化;理解作者关于保留胡同的观点。

2 品味语言,力求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学情分析:

首先要读这篇文章的基本是生长在南方的孩子,对北方的风土人情比较陌生,加上时代变迁,对于老北京的风俗世情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但实际上孩子们对市井生活一定也有体会,希望可以唤起体验;其次,对于初一的学生的语言阅读量而言,有些词语可能会产生阅读困难,如:仲夏夜之梦、胡同的名字等,需要提示预习解决语言困难,仍不能解决的要给予解释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萧乾并检查预习

2看图片,根据阅读感觉说说图片与文章描写的胡同的不同。(不能反应的话给时间读课文)

明确:文章中的胡同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声有色、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

二、解读课文

1 这种声色是谁眼中的印象?为什么他对北京的胡同有这样深刻的印象?可以用原文的话回答。

明确:萧乾,因为:“我是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的;我认识世界是从这里开始的;我是在羊管胡同出生的;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母亲去世后,我半工半读:织地毯送牛奶,短不了走街串巷;我这辈子只有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关键词句:每当、仲夏夜之梦、只有、在那牌子下面拍了一张。

2 所以作者对胡同的情感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明确: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转悠。(魂牵梦绕……)

关键词:可是、不论、总是、转悠

3 “梦境”,我们在文学作品里经常读到,我们说它既可以只夜晚实在的梦,也可以指白日梦,即某种回忆或某个画面的呈现。比如《梦江南》作者想起的江南画面是——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总之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最深切的生命体验的。那么作者的梦境如何呢?文章有没有写到?哪些自然段?

明确:5——10自然段

4你在这个“梦”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学生朗读课文)

听到:叫卖声:芹菜拉请教、江米小枣年糕、锯盆锯碗、理发师摩擦音叉的颤音(也是一种吆喝)

蛤蟆骨朵儿大田螺蛳、莲蓬凉粉、炒栗子香喷喷粘糊糊、烤白薯真热火

硬面——饽饽、

讨饭声: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夜行者唱戏:“一马离了”“苏三离了洪洞县”

蛐蛐、金钟、油葫芦的叫声……

看到:卖菜挑子里是碧绿的菜,还带着水珠,车子上诱人的年糕,各种买卖人悠闲的不急不缓的样子。行乞者懒洋洋地等待施舍……

一个穷孩子用黄土和模子刻饽饽(两几个钱)、自爱蓝天下放风筝(大摇大摆)、

在苇塘里捉蛤蟆、在坟堆旁逮蛐蛐、在给你管子里的虫子喂水喂毛豆……

5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活生生的市井生活图画——自足、悠闲、快乐!(再朗读课文)

6 作者写了这么多并没有告诉我们老北京的胡同的样子,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一点儿依据说说它的样子吗?

明确:有点像上海的弄堂。但又有不同,因为“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7 接下来的一段文章似乎是写跑题了,作者说道了其他国家的胡同?用意是什么?

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对待胡同的态度: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

新加坡对待胡同的态度:城市现代化搞猛了,失去了很多胡同,只保留了“牛车水”

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对于北京胡同留存的担忧和保留胡同文化的愿望)

8 文章读到这我们回头看标题“老北京的小胡同”

老——曾经的,已经过去的时间,现在一定已发生了变化。

小——北京胡同的特点,窄小的、贫民的、市井的。

因为时光已逝,因为那里曾经生活着那样一些活生生的生命,因为它独特的京腔京味,北京的小胡同成了作者萧乾灵魂沉浸的梦,当然也会成为很多曾在胡同中生活的人的梦,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些没能在其中生活但同样向往和感受的梦呢?所以保留胡同已经成为更多人的呼声!

9 课堂或课后反馈

A 的老北京的小胡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个或几个形容词)

B“我” 老北京的小胡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个动词)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 读文章时同学们能够把语言转换成形象,并在再读文章时对语言有老朋友至少是熟人的感觉。(如果你还觉得像个还未谋面的陌生人一定要告诉我)2 对老北京的小胡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3 有一两处描写你能特别有感受并有欣赏或仿写的愿望。

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课文并进行反思,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反馈给我。

四、作业

1 再读课文,并在以上三方面给我反馈

2 抄写词语,并完成课后阅读和积累题。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二

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胡同水墨画》,胡同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北京胡同绝不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场所,那么作家萧乾笔下的北京胡同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北京的小胡同》。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字词:褡裢 萦绕 转悠 黏糊糊 徐缓 饽饽 逮蛐蛐 狮城等;

2、 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选材的角度,了解作者回忆中老北京小胡同生活的特点;

3、 把握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保护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养

成对于胡同等传统物质文化的科学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保护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

褡裢 萦绕 转悠 黏糊糊 徐缓 饽饽 逮蛐蛐 狮城 仲夏

二、交流与指导

1、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胡同水墨画》,营造理解课文感情的情境;

胡同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它形成于元朝。北京胡同绝不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大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生活的印记。那么作家萧乾笔下的北京胡同是怎样的,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北京的小胡同》

2、交流与指导具体过程。

请同学默读文章,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

(生大部分找到胡同叫卖声或儿时游戏的部分。)

师:(以叫卖声为例)说说你喜欢的这个句子说的是什么内容?

——夜乞者的乞讨声。

师:夜乞者是在哪里乞讨?——小胡同里。

作者还有没有写小胡同里的其他声音?请找出来。

——各种叫卖声。

师:生齐读5到8段的内容,那么这几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怎样概括?——胡同里的各种声音。(板书)

作者在写胡同里的声音时第一句话写了“胡同里从早到晚都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胡同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胡同里的叫卖声比作交响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交响乐具有声音宏大、演奏乐器多,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但又悦耳动听,此起彼伏的特点,小胡同里的叫卖声从早到晚此起彼伏不间断,各种叫卖声融汇在一起,声音丰富,并且听起来和谐动听,因此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来小胡同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丰富和谐的特点。

师:作者写小胡同的声音是怎样的方式来记叙的?——回忆。

除了回忆小胡同的里各种声音,作者还回忆了什么事情?

——玩具、捉蛐蛐、放风筝等。

玩具、捉蛐、放风筝都是小孩子的什么生活?——游戏生活、

因此这几段我们可以概括为?

——回忆儿时的游戏生活。(板书)

师:第10段最后一句话“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这句话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大摇大摆”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筝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也表现出了作者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师:齐读9、10段内容,体会作者回忆中儿时的游戏生活是怎样的?

——有趣、安宁。

师:文中5至10节是作者在回忆小胡同生活的两个方面,各种声音和儿时游戏,那么作者与小胡同有怎样的关系?请大家自读课文1至4节。

师:作者为何对小胡同生活的这些细节如此熟悉?

——作者在这里出生、长大并认识世界。

师:课文1至4节是怎样的结构关系?

——总分。第一小节总写作者与小胡同的关系——在这儿出生、长大并认识世界。第2、3、4小节分别分写我出生的地方、长大的地方和开始走南闯北。

师:现在我们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内容。文章1-4节写了“我”与小胡同的关系,在5-10节分别回忆了小胡同里的各种声音和儿时游戏生活,文章似乎已经完整,那11 、12和13节在写什么内容呢?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北京的小胡同与其他城市类似的建筑作比较。在“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的想念和留恋。(学生第一次一般读不出来保护北京胡同的这层情感,在梳理完写作角度与抒情方式后再来点拨。)

师:文章最后这三段可以说是作者在直接抒发感情,从“想”、“舍不得”这些字词上就可以看出来。那文章中有没有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直接抒情的句子?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请找出来。

——(1)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2)??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3)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萦绕着那几条小胡同转悠。

这三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老北京小胡同的思念、怀念,体现出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

师:再来看文章的写作思路。作者在前4节叙述了与小胡同的关系,在叙述中又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接下来5至10节选取两个角度回忆了小胡同的生活,回忆的内容与前面抒发的思乡、恋乡感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作者用细致入微的观察选取了两个胡同生活常见的内容,选材的细致与角度体现了作者对小胡同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把平凡的叫卖声、儿时游戏生活描写得丰富又有趣,足见他对故乡小胡同的感情之深。回忆的内容是对前面直接抒情的延续和深入,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对作者的这种感情体会更加深刻。因此,在抒发感情的作文中,除了直接抒

情外,深入细致地描写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师:现在我们再来整理一下全文的脉络,1-4节写作者与小胡同的关系同时抒发恋乡之情,5-10回忆小胡同里的生活,11-13节通过对比抒发对故乡的怀念、留恋。再仔细读11-13节,看看是否只是表达了思念留恋之情。

生:从最后一段“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可以看出还表达了作者希望保留北京胡同。

师:只是保留北京的胡同吗?看看12段“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如果只是希望能保留北京胡同,那作者说“伦敦舍不得拆‘针鼻巷’”,评价新加坡城市现代化搞猛了又有什么用意呢?

——以“胡同”为代表的城市传统建筑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传统文化,作者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能得到保护而不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味地加以拆除。文章最后两段除了抒发作者的恋乡情怀以外还表达了对北京大肆拆除胡同做法的遗憾和希望保留传统文化的愿望。

三、课堂反馈

说说我国还有哪些传统物质文化,你认识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四、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与老北京小胡同的关系,回忆了小胡同里的各种声音和儿时的游戏生活,表达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希望保留以胡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愿望。

教学反思:

在新杨中学任教几个星期以来,在了解了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摸索找到了一些教学规律,能够更多地将自己的教学想法融入到课堂中去。本课教学的设计是在阅读教参了解重难点之后完全独立设计的,当自己一字一句打完这篇教案时颇有成就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推进比较顺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重点。不足之处在于难点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没能真正体会。本课将教学的难点设计为“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初衷是出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懂得如何通过描写来抒发情感,希望能以阅读带动写作,但没有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下次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课堂仿写的环节,甚至作为一个课时的安排。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参哪里有卖北京 哪里批发小学生教材啊?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参哪里有卖北京 哪里批发小学生教材啊?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