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介绍> 校区地址

中生医药在哪里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原文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中生医药在哪里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原文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中生医药在哪里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原文,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关于莲的名字的知识,与佛教的关系,古诗词,成语,俗语...

1.莲花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像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像一片莲叶,她的脸儿像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念磨;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如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证得正觉,得大自在。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磨高大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莲贵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画有莲花。中国瞎竖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构想。象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以及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独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观音的许多形象都将莲花作为陪衬: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施乐观音,右手支颊,左手在膝头捻莲花;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威德观音,坐于岩畔,左手持莲花;多罗尊观音,手持青莲花;不二观音,坐于莲叶之上;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2.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http://www.jixiangyun.com/bbs/viewthread.php?tid=10754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撇下,让百世传颂神的逍遥,我辈只须独占世间潇洒……"这是大陆电视剧《对神榜厂插曲中的歌词。《封神榜》不是表现佛家思想的作品,但此一插曲的歌词却深得佛家精神的意趣。佛家看穿世间一切,绝少流连,但佛家对世间之物亦有所挚爱,而最爱莫过于莲花。佛祖坐的是莲花,手持的是莲花,口头常讲的是莲花,佛经中更有以莲花命名者,如《妙法莲花经》。佛门中有人道破了佛家对莲花情有独钟的天机,此妙真知性,本然清净,岂容外物之所污染?故佛以莲花为喻。莲花生于淤泥中,而不被淤泥之所污染;此真如妙性,在众生烦恼心中,而不被烦恼之所浊乱。(道衍《道余录》)
佛家之所以独钟莲花,是因为视莲花为真如的象征。真如亦称如来,指佛性。莲花生于污泥之中,但光艳灿烂,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真如在人心中,却不被人心的烦恼所浊乱。这里面所包含的佛门意旨,是佛教大乘派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
"小乘佛教以无余涅磐召唤众生,竭力宣扬永绝生死轮回之乐,但迷恋生命毕竟是人之常情,因此要人相信灰身灭迹,生命永绝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死后境界有无上妙乐,实在是戛戛乎难哉。任何一种人生的觉悟,任何一种生命的超越,都不能背离人性倾向和现实要求太远,否则境界再高也难免被世人遗弃而成为绝响。追求生命的超越,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安身立命,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抚慰,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因此,当佛家意识到了小乘佛教的生命超越取向太过出世离俗,难以唤醒广大众生的觉悟和追随热情之后,便有了大乘佛教将涅磐境界从死后世界向现实世界的转移。大乘佛教认为,涅磐的种子或基因佛性就存在于世人的心性中:"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来即在众生县内";"泥洹不火,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的佛性被无明所遮蔽,只要能在认识上法除无明,排除各种驳杂污染的思虑和烦恼,就能使真如显现,成就涅磐。这里,大乘佛教肯定了涅磐的此岸性,并且把涅磐基因种植在大众心性中,从而使佛家的超越取向更具群众基础。
那么,现实地成就涅磐有何妙处呢?这就是拥有常、乐、我、净四种胜境。如《大方等无想经》所说:"--切众生皆有佛性,其性无尽。……今诸众生明见佛性,得见如来常乐我净。"大乘佛教反对小乘佛教否定常乐我净为人生基本要求的看法,强调涅磐境界具有常乐我净四种美好属性,主张追求和找到人生真正的常乐我净。获得了常乐我净,就是获得了涅磐:而获得了涅磐,就能在任何一种人生环境中,在任何形式变化内,始终保持常乐我净。佛家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大千世界,苦海无边,经尘滚滚等基本社会和人生价值判断之内,转而肯定人生有常乐我净存在,肯定涅磐境界的此岸性,是在社会发展大趋势下对人心人性需要的一大顺应,是在否定中见肯定,因而蕴含着常乐我净品格的此岸涅磐对人有着现实的吸引力,对于开启人心的觉悟和帮助人安身立命有着更实际的影响与指导意义。试想,在充满逼迫性和喧嚣翻腾的现实世界和人生中,我们如果能领略常乐我净之旨趣,从痛苦烦恼中超脱出来,即使做不成阿罗汉,成不了佛,吕不也是人生一大难得的幸福?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常乐我净的意旨,以领略其对我们的人生意义。
(1)常:常是与无常相对立的概念。一方面,佛家以世界万物为变化不居的无常存在,劝导人们不可执著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佛家又认为作为宇宙万物本体和实相的真如是真实恒常的存在,是唯一值得人去领悟和追求的人生价值。如《唯识论》在解释莫如之意时说:"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不难理解,佛家大力贬低现实世界中所有令人意动欲躁的事物,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要人回过头来追寻佛家所开辟的涅磐境界,因而涅磐境界就必须是恒常的存在,只有常才能真,才值得人牺牲一切去追求。而从证得了涅磐境界后的实际效果看,且不说杜绝了生死轮回那种虚玄的常,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涅磐之人洗净了内心的一切杂念污染,心定神静,意念寂然,自能笃定莫如本性,不为外界变化和诱huo所动,不为思虑烦恼所扰,恒守一种生命和人生的本然常态。所以,涅磐之常、人生之常的求取关键还是在于超越生命意志,让躁动的意欲止息,达于内心的空灵澄明,消除身心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虽时时刻刻有万干事件撞击于心而皆能虚怀纳之而不系于心,使佛性真心如出水莲花不为俗念和烦恼所蔽,如此则心境的恒常自能握定行为的安然。反之,如果俗念仍存,心未空灵,则绝不可能获得涅磐之常。这里讲一则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从小受的是儒家那套济世立业的教育,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由于遭受政敌排挤,官场失意,因而对佛门三宝颇感兴趣,并自我感觉在看轻俗务和政治人事的纷争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佛门境界。一天,他自以为在研读佛书上又有心得,便作了一首赞佛偈:"圣者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在佛家语言中是借指利衰、讥赞、毁誉、苦乐这八者,八风吹不动的意思就是说面对现实人生不为环境变迁所动心,不为种种物质和精神的刺激而改变本色。苏东坡作这首偈表面上是赞佛,但实际上是在自我表白因而偈作好后,感觉很得意,便派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欣赏。不料,禅师阅后,在其偈尾批上。狗屁!狗屁!。将原稿退还。苏东坡一见之下,怒气冲天,马上带着书僮过江,要找佛印禅师论理。当他走到禅房门前时,门早已关闭,但见门上贴着一张纸条,上写"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见后,啼笑皆非,深感惭愧,知道自己心态距空灵寂静、笃常难动的佛门境界还差得很远。
在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中,以涅磐之常召引芸芸众生,不能不说佛家通过自己的人生觉悟替渴望安身立命的芸芸众生找到了一处人生胜境。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人们,常常为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而不知所措",为时代价值的此兴彼衰而感到茫然,并由此而心性失常,行为失常,增添了不少烦恼和痛苦。因此,在纷乱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虽不一定要将生命超越的目标直指涅磐,但如果能从佛家智慧的启迪中开悟心灵,陶冶性情;以求得一份处变不惊的平常心,则也是大有裨益的。就拿当代文化人来说,许多文化人之所以在商品化大潮的轰鸣中倍觉焦虑,就是因为在社会的无常变迁过程中缺少对世界和人生真象的把握;企图驱策自己的心去追赶变动无常的现实,甚至不惜丢弃固有的志向和爱好,舍长知短地扑通下海,从而使自己滑失在起落不定的无常人生中,丢掉了文化人本来应有的价值。所以,如果文化人领悟了佛门真谛,使内心保持澹然平和,则自能做到"八风吹不动",以淡然的心性来对待社会的变化和各种诱huo,反而能够坚守文化人的人生使命,笃定自己真正的价值、人格和事业。
(2)乐:佛家的涅磐之乐是与涅磐之常紧密联系的,人生无常,故而痛苦,进入不常的境界:则定然苦去乐至。但涅磐之乐不同于人生中通常意义上讲的乐,不是欲望满足或愿望实现后所产生的心理欢快或愉悦,而是人在领悟了生命真谛,经历了人生觉悟后,内心所达到的一种无念虑、无差异、无执著、无绊累、清净自如,圆融无碍的精神境界。如唐朝断际禅师在《传心法要》中所说:"本佛上实无一物,虚通很静,明妙安乐而已。深自语入,直入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
对于此种涅磐之乐,其实不难体会,这是一种心理的圆满自足,无纷无扰的快乐。我们这些凡俗之人之所以时常感到烦恼和痛苦,不能留住间或拥有的欢乐,关键在于我们内心有欲火焚烧,有思虑躁动,有欲此欲彼的冲突,有患得患失的障碍。而一旦有人心灵臻于湛然,超越于一般的是非恩怨,功过成败之外,不为欲念所渍染,不为迷乱变幻的世俗事物所诱huo和烦心,则自然能够享受到安然自足,无露无虑,通达祥和,笃常无碍的精神妙乐。笔者有一位研究理论经济的张姓朋友,此君虽不是佛门中人,但心性寂静。是笔者所仅见的能够在商品化、世俗化大潮中笃定心性,专注于本行,以学术研究为乐的学者。笔者单位的阅览室,这几年可谓门口罗雀,无论研究何种领域的人,都到外面的世界中与市场经济结合去了。张君虽研究的是经济,却不去凑那份热闹,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阅览室,人称其为阅览室的"常委"。在物欲世界的诱huo下,笔者的许多同事纷纷耐不住寂寞,心性动摇,看轻看淡了本行事业的价值,以学术研究为苦,相互闲聊起来,皆是心躁气浮,或发财心切,或对时下学子的不良处境满腹牢骚。而张君则不然,他自认学术生涯是他的最佳人生选择和价值所在,阅读和写作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快感与乐趣,平时唯恐时间不足,不能读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章,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追逐社会中的热闹。因此,无论同事中下海的呼声是多么的高涨,无论社会上的其他事业和行道是如何的时髦如何的被捧入云霄,他皆能独坐自足,不为所动,并由此而享受到一份弥足珍贵的不受外界干扰,在学海中静心邀游,潜心体悟,无碍思索的学者之乐。为此笔者常自叹心性太躁,杂念太多,难与此君同乐。但笔者在此还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学张君风范,热爱本职工作,不轻易动摇自己的人生志向和事业选择,也许这样在充满障碍的人生中方更能自由通达,身心圆融。
(3)我:涅磐境界中的我不是诸法无我意义上的人我、法我,而是指佛性我。所谓"泥恒不火,佛有真我",就是指佛性我的真实恒在。佛家认为,人身上存在佛性,佛性是世界的本质,也是人性的真如。佛性是真实的恒常存在,因此,人一旦了悟了佛理,真如显现,就能由人我升入佛性我的境界,常葆自我的本真。其实,佛家的涅磐之我有点类似于西方宗教中的灵魂,肉体死了,灵魂仍在,思虑灭寂,人我消失,佛我呈现。但佛性我比人的灵魂自我更具普遍性,是宇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原文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原文)
作者:王石 房树民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常事足以体现我们时代最美好的思想、最高尚的风格。党的教育,在我们心里开出了多少最芬芳的共产主义鲜花?你数不清!这种思想使人们创造了多少共产主义档洞大协作的奇迹?你数不清!但是这种平凡而伟大的事情,却每天都在你的身边发生。现在,就让我们讲一件给你听……
一九六零年二月三日,农历正月初七
现在,整整是下午四点钟
在首都王府井大街,车水马龙,热闹繁忙,商店穿戴着节日的盛装,人们满面春风地东来西往。就在这王府井北口八面槽的路东,有一家门市很小的国营特种药品商店。这时候,营业员们在笑盈盈地答对顾客。办公室里,算珠山响,快下班了,正忙着结账。忽然,有人兴致勃勃地拿来一大把红红绿绿的票子:
"同志们,今晚政协礼堂有精彩晚会,首都商业职工春节大联欢!"
"好哇!"大伙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原来,在春节放假的日子里,我们大家都休息,可商业职工却还忙在柜台上。为了让我们在假日里买到称心的东西,可真是忙得脚不沾地。所以,这个有首都著名艺术家表演、内容十分精彩的大联欢,只好推到正月初七才举行。大家分到了票子,更是欢喜地忙工作,只等下班以后,带上全家老少,去尽兴欢度六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
陡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戴近视眼镜的业务员老胡,一把抓起听筒:
"喂,哪里?"
"长途!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委,我们这里有六十一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的声音十分响亮而焦灼。
"我们立刻准备药品!"很怕对方听不清楚,老胡几乎喊起来了:"我们马上设法把药发到太原!"
"不行!太原距平陆尚有一千余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极为不便,请设法空运……空运!!"
六十一个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千支注射剂,非得空运!……每一个字,都好似一颗钉,颗颗钉兄散在人们的心上!就在老胡抓耳搔腮地和对方通话时,大家已经都围上来了。商店里好一阵紧张,人们的心里,早已把"精彩晚会"丢得无影无踪。党支部立即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决定全力以赴办好这件事。发动大家想办法,立刻请示领导。于是,全商店的人,把心拧成一股绳,把精力全都集中在这一连串的悬念、一连串的困难上了……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亿万劳动人民是一个亲密无间的整体。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大家同呼吸,共甘苦……
事情原来是这样发生的:
二月二日,在山西省平陆县
一座新落成的红色大楼里,灯火辉煌。中共平陆县委扩大会议,照常进行着行尘枯。与会者精神振奋,讨论的是一九六 年跃进规划。
七点钟时,县人民委员会燕局长匆匆奔进会议室,找到县人民医院王院长说:
"一小时前,风南公路张沟段有六十一名民工,不慎发生食物中毒,请立刻组织医务人员抢救!……"
他们的话还没说完,坐在主席位置上的爱海都爱中国平陆县委第一书记郝世山同志,也已晓得了这紧急情况。这位五十来岁的老书记,立刻站了起来,目光炯炯地把会场扫视了一遍。然后,果决地说:
"同志们,现在要全力处理一件急事,会议暂停!"
说完,郝书记一甩手,披起那件旧棉大衣,立即召集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当机立断,全力抢救。片刻,大卡车就载着负责同志,载着县医院全部最好的医生,在茫茫的黑夜里,翻山越岭,向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身边奔去!
这平陆县与河南省的三门峡市,只隔一条黄河。县北五十里外张村一带,正在修建一条从芮城风陵渡到平陆南沟的省级公路,这条公路是山西全省支援黄河三门峡伟大建设工程的交通命脉。筑路民工都是人民公社社员,干起活来,真叫干劲冲天,有个叫侯永胜的,一个人一天就挑了几百担土。他们展开了对手赛,改革了一系列工具,工效步步提高。更在春节期间,自愿少休息,打了个开门红的大胜仗。谁想竟发生了这偶然的不幸!这是六十一个多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他们的生命有危险,我们能不心疼吗?
县里的汽车来到张沟工地以前,张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薛忠令,亲率公社医院二十多名医护人员,早已来到。他们正在忙着给病人洗身、洗脚、消毒。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立即插手诊断,立即治疗!
他们使用了各种办法:
给患者喝下了绿豆甘草水解毒,无效!
给患者又注射了吗啡,仍然无效!
……无效!无效!
紧张,无比的紧张!空气窒人,医生、护士挥汗如雨。县人民医院负责医生解克勤等同志,经过紧张详细的会诊后,断定:
"非用特效药'二巯基丙醇'不可!必须在四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这种药,否则无救!赶快派人去找!"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
县委会里,不安之夜。
我们的郝书记,不停地吸着烟,守在电话机旁,他嘴角上的皱纹,更加深陷了。参加革命二十多年来,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自个生病(他现在还患着关节炎),好像没那么回事,可乡亲们一有个头痛脑热,他就记着放不下,非想个法帮你治好心里才舒坦。何况,现在这六十一个同志,有的是生命危险!郝书记更加坐卧不安了。……这时候,他们接到了患者急需"二巯基丙醇"的电话,马上就派人去找。县人民医院的司药王文明和张寅虎,这两个小伙子连厚衣服也没顾得穿,两步并做一步走,跳过一道道深沟险壑,到三门峡市去找药。你看,这才叫真正的"司药员":药房里没有的,他愿意经历千辛万苦,跑遍天涯海角,也要给你找到!
他们来到了黄河茅津渡口。在微微的星光底下,只见那黄河翻滚着巨浪,只听那河水拍打岸头,声声震人心碎。这两个小青年,明明知道夜渡黄河容易翻船落水,极其危险。但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在这重要的时刻,就是天大的险,他们也心甘情愿去冒!他们毫不犹豫地去敲船工的门。船工从酣睡中醒来:
"敲门干什么?"
"请摆我们渡河!"
"黄河渡口,自古以来,夜不行船,等天亮吧!"
"不能等!为了救人今夜非过河不可!"
当船工们听说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个祖国建设者,老艄工王希坚,不顾今晚正发喘,猛然从热乎乎的被窝里跳了起来,系上搭 ,吆喝一声:"伙计们,走!"后面王云堂等几个人紧紧跟上。来到岸边,二话不说,驾起船,直奔河心。凭着与黄河巨浪搏斗了几十年的经验,凭着一颗颗赤诚的心,终于打破了黄河不夜渡的老例,把取药人安全送到了对岸。
可是,三门峡市没有这种特效药!
这已经是二月三日的中午了。时间啊,你停滞一会吧!你为什么老是从人们的身边嗖嗖地疾驰而过,想挽也挽不住……
郝书记急切而坚定地指示:"我们还是应该就地解决。向运城县去找!向临汾县去找!向附近各地去找!"
就在这时,张村公社医院又来了电话:"如果明晨以前拿不到'二巯基丙醇',十四名重患者,将会有死亡!"
找药的电话,不断头地回来了:
运城县没这种药!
临汾县没这种药!
附近各地都没这种药!
郝书记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现在我们只好麻烦中央,向首都求援。向中央卫生部挂特急电话!向特药商店挂特急电话!"
于是,这场紧张的抢救战,在二千里外的首都,接续着开始了……
人心向北京,北京的心立刻和平陆的心一起跳动……
二月三日,下午四时多,在卫生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一所四合院里,药政管理局的许多同志,都停下了别的工作,忙办这件刻不容缓的事。药品器材处长江冰同志,在接到平陆县委打来的电话后,就一面叫人通知八面槽特种药品商店赶快准备药品,一面跑去请示局长和正在开党组会议的几位部长。徐运北副部长指示:一定要把这件事负责办好,立刻找民航局或请空军支援送药!
现在,处里胖胖的老吴同志,头上汗水津津,正在紧张地向特种药品商店催药。共青团员冀钟昌正在与民航局联系。电话里传来的是不匀称的呼吸,显然对方也在焦急:
"明天早晨,才有班机去太原,那太迟了,太迟了!……对啦,请求空军支援!"
真急人,电话一个劲占线。当小冀接通了空军领导机关的电话时,空军已晓得了这件事。原来民航局先一步为此事打来了电话,这时,值班主任向小冀又进一步了解了卫生部的要求,立即跑去请示首长。首长指示:全力支援,要办得又快又好!于是,像开始了一场战斗一样,有关人员各就各位,研究航线,研究空投,向部队发出命令……这一切都办得十分神速,这一切都贯注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都贯注着对人民极其深沉的爱!
阶级友爱,情深似海。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切地向你伸出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从首都广安门外到八面槽的遥远路途中,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川流不息的车辆,走过大街走小巷,一位三十来岁的工人,正冒着数九天的寒风,拼命地蹬着一辆载货自行车飞驰。
"同志们,闪道,闪闪道!"
他不断地向行人呼喊着。这车上拉的就是"二巯基丙醇"。骑车的叫王英浦,是位先进工作者。你看,他把车轮蹬得飞转,三十华里的路程,一个小时多就赶来了。干吗要从三十里外运药来?这其中还有段小故事:
这"二巯基丙醇",原本是由国外进口的,算是一种稀有药品。可是去年我们的国营上海第一制药厂的工人,创造性地揭开了它的秘密,现在已能大量生产供应了。它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玩艺,它的身价,已经从特种药品降为普通药品,所以特药商店刚刚把它送到库房去,准备发往各地普通医药公司经售。谁知现在又突然需要它,因此又拉了它回来。
且说王英浦这时正喘吁吁地把药品搬进屋来,大家忽地围住他:
"老王,你真是两条神仙腿呀!"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
我们的特种药品商店里,党支部书记田忱和爱海都爱中国员何思鲁,正拿着电筒,伏在地图上,照啊,找啊,他们干什么呢?屋里明明亮着太阳灯,往常,针掉到地上都可以找到,可是今天却怎么也不够亮。噢,他们在找:平陆在哪?他们在想:到底如何运送?这些,迄今还都是悬案!
正在这急死人的节骨眼上,卫生部又来了电话:
"空军已热情支援,保证今夜把药品空投到平陆县城!请你们快把一千支药品装进木箱,箱外要装上发光设备……"
有飞机啦!人们的心眼里,真像是久旱逢甘雨,兴奋得都跳起来了!但紧跟着又是一个困难:这发光设备可怎么解决呢?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
时间,一秒,一分……一闪而过。现在距离四日清晨已经没几个小时了。
在张村公社医院里,空气仍然异常紧张!张村公社的社员们,给自己的弟兄送来了大量豆腐、粉条、蔬菜、糖、细粮……这些东西堆在那里,有谁能吃呢?我们的弟兄还在危险中!山西省人民医院、临汾人民医院在听到这项紧急消息后,也都迅速派来了医生。现在,四十多位医护人员,头上冒着一串串的汗珠,他们已经二十来个小时没合眼。为了延续这六十一条生命,土法、洋方,各式各样的招,都使尽了,可是病人还不见有何好转!!
突然有人报告:"同志们,县委来电话说,中央已决定今晚派飞机送药来!"
这是真的么?是真的!病人们那绝望的眼神,忽地亮了,人们的眼里,都饱含着无限感激的热泪……
现在,时间将近晚上七点
特药商店里,药品箱都快装好了,可是发光设备却还没个着落。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姑娘,猛地把辫子一甩说:
"我找五洲电料行去!"这人名叫李玉桥。
她飞也似地来到了五光十色的五洲电料行。吓,这里真是顾客盈门,共青团员贺宜安在忙着给顾客拿这拿那。李玉桥简短地把情况跟小贺说完,问他:
"给你三十分钟,能不能办好?"
"放心吧,李大姐,坚决保证!"
李玉桥帮他搞营业,小贺抬腿就去找人。半路上正好碰见了王明德,小王是北京市的先进生产者,更是一位热心肠的小伙子。他俩急中生智,连跑带研究,真是一个踉跄一个智慧,他们想用四节电池焊在一起,接上灯泡,可亮半个多小时;又研究出用十六节电池、四个灯泡,把药箱的四面都装上灯,空投落地时,这一面的摔灭了,保险那几面的还亮着。说着说着,他们就干起来了。这时,正好门市部主任老杨从外面开会回来,一听说这是急事,也帮他们忙起来。过了一会,李玉桥又来催:
"时间紧迫,不能超过三分钟啦!"
"我们保证两分半钟就弄好!"
果真,李玉桥头脚走回商店,小王就带着焊好的发光设备,一溜风地踩着她的脚跟,也钻了进来,真是二分半钟啊!
现在,是七点半钟以后
一辆胜利牌小轿车,从卫生部大门里疾驰出来,奔向特药商店。
车子来了。这时候,正像老何事后所描绘的:也不知那一箱子药品,到底是怎么拿出去的。只见大家一拥而上,生怕误了一分一秒的时间,生怕有个拿不住摔到地上,许多只手擎着这一千支"二巯基丙醇",挤出商店那狭小的门,轻轻地把它放在胜利牌小轿车最好的席位上!
胜利牌轿车载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正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在静谧的京郊林荫大道上,响着喇叭,箭也似地向机场疾驰。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
平陆县邮政局的电话铃声一阵疾响。从下午三点开始,平陆--北京的长途电话已经成为一条极为敏捷的专线。这电话又是空军领导机关打来的。守护在电话机旁的邮政局长董鸿亮同志,忙把电话接到县委会。郝书记接过电话,只听见:
"请赶快物色一块平坦地带,要离河道远些准备四堆柴草。飞机一到,马上点火,作为空投标志!"
"好!立即准备!"
于是,书记、县长亲自指挥。有线广播站里传出来了最洪亮的声音,向县城附近的机关、学校、人民公社,向几千几万群众,发出了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最紧急的号召。声音所到之处,正在学习拼音文字的干部们,撂下了书本跑出来,学生们从温课的教室里拥出来,老人们拄着拐杖走出来,新婚夫妇从温暖的新房中走出来,建设局的工人们,拖着废木碎柴往城外空地上跑;圣人涧那面的山坡上,又有一大群红旗公社的男女社员,抱着大捆大捆的棉柴芦苇,向这块平坦地势上奔来……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了!
几千人林立在这块名叫"圣人涧"的空地上。人们满怀急不可耐的激动心情,向茫茫的夜空,向东北方向,不,向我们伟大的首都,瞭望着,瞭望着。人们的心早已经穿过了云层!曾经在部队上做过通讯工作的孙治勤同志,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凭着他的经验,凭着他一双能听出十里以外的耳朵,倾听着飞机的动静……
这是一场共产主义风格大发扬的胜利战斗。舍己为人、友爱互助精神万岁!
现在,是夜里九点零三分
北京,繁星满天。一架军用运输机,满载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冲向银光闪闪的夜空,向西南方向风驰电掣地飞去。卫生部的陈寅卿同志随机前往。
这是一次十分困难的飞行。夜间空投,在平陆空投场没有地面指挥和对空联络的情况下,加上地形复杂,山峦重重,空投的又是水剂药品,而且要保证做到万无一失……部队领导对这次空投任务极为重视,政委、大队长、参谋长亲自研究,特别选派了最有经验的机长、领航长、通讯长和机械师,并且是一架飞机,派了两个机组同时前往。就在起飞之前,他们还选择了最好的降落伞,把药箱加了重,一切都筹划得最有把握,大家满怀着信心。
一个飞行员十分激动地请示机长:"为了使药箱确保及时送到,我请求批准我跟着药箱一起下去!"
机长说:"首长已经指示,人不要下去,我们要保证把药品准确投到!"
现在,我们的雄鹰正在高速航行。下面是茫茫大地,祖国到处是不夜城,繁星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这时候,有多少人,还在辛勤地为祖国劳动着!
现在,是夜里十一点二十三分
"请平陆准备!准备!飞机再有七分钟就到你县,马上点火!"
董局长把这空军领导机关的电话通知,立刻传给守候飞机的人群。不知是谁,向每堆柴草上泼了一些煤油,火苗冲天而起,大火把天空和大地都照红了!
这时,飞机已越过黄河,来到平陆上空。现在飞机的高度是二千七百米,为了空投的准确,必须降低,越低越准!机长周连珊压了压操纵杆,飞机迅速下降,二千、一千五、一千、五百米,巍峨的山影从机身旁掠过,好危险哪!这是一场勇敢加技术的搏斗!
飞机上的全部人员,双眼睁得彪圆,心情极不平静!机长突然兴奋地命令:
"准备空投!"
保伞员、机械师还有小陈,早就把药箱上的电灯接亮了,只听电铃一响,他们嗖地一声准确地把药箱推出机舱,一千支"二巯基丙醇"带着降落伞,向预定空投地点坠下去,坠下去!……由县委打电话向北京求援,到神药从天而降,这其中牵动了多少单位,牵动了多少人。可是这全部复杂辗转的过程,却只用了八个多小时,这是多么惊人的高速度!
我们不是常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么,这一箱从天而降的神药啊,盛满了首都无数人的最美好的感情,它比泰山还重!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
在平陆县城外的圣人涧,四大堆火越烧越旺。人流如春潮,数不清的手电光点缀着夜空,活像国庆夜首都天安门的探照灯光。郝书记、郭县长等都亲赴现场来了。
"看,天上有个亮灯下来了!"突然谁叫。
"那是降落伞,那是神药!"
几千双手高高地举起来,谁都想把这一箱药擎住!人们向飞机、向降落伞此起彼伏地欢呼!
降落伞带着闪闪的亮灯向下飘落!人流追踪着降落伞飘落,跑啊!跑啊!郭逢恒县长向降落伞跑去,劈面碰见了蒲剧演员杨果娃,这是个十六岁的女孩,唱小旦的。她的脸上还抹着红红的粉,戏装也没卸,全是舞台上那个打扮呢!
"果娃!你怎么也跑来啦!"郭县长问她。
"看戏的人都来啦,我怎么不来,来接毛主席送来的神药哇!"说着她又赶忙向降落伞跑去。
降落伞带着药箱安全地着陆了,安在药箱四角的电灯闪闪地亮着,寨头管理区的社员最先抱住了药箱!几千人簇拥着这一箱药,你刚扛了两步,他抢过去又扛在肩上……
交通局派来的一辆最好的汽车和最好的司机沈宽亮,早已等在县委会门口。药箱放在车上,车就大开油门,向五十里外的张村医院飞奔。俗话说:平陆不平沟三千。这里的山路狭窄崎岖,极其难行,汽车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抛锚。沈宽亮早把汽车做了最好的检修,可是他还在想:
"万一出了毛病,我就扛着它送去!"
二月三日,深夜
盼!盼--在张村公社医院的大门口,社员们、医护人员们正焦急地盼望着……
汽车开来了!--好!
迅速拿下药箱。
迅速注射。
注射剂十分灵效,立竿见影,病人立时止住了疼痛,恢复了神智。医生原来规定,药品不能迟于四日黎明找到,但这药品却在黎明之前就送到了。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化险为夷了!他们新的更强壮的生命,是党给予的,是同志们用真情友爱救活的。狂喜从人们的心底里迸发出来……
不仅仅是这六十一个死而复生的人,不,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党用它思想的阳光,帮助我们消除旧时代遗留给我们的思想毒菌,抚育我们成为全新的人。
二月五日
红日高照,春光灿烂。
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县长郭逢恒及县里其他几位领导同志,代表县委会和全县人民,率领着县文工团,携带着慰问品,来到了张村公社医院。他们亲自到床边抚慰病人。郭县长见病人已恢复了健康,打心眼里高兴。民工们紧紧地拉住了郭县长的手,不知说啥是好。
民工周满禄,眼眶里噙满滚热的泪。他说:
"万恶的日本鬼子打瞎了咱一只眼,没人管;国民党阎老西杀了咱多少人,苦水往肚里咽!今天,咱这些普通民工闹点病,中央就派飞机救咱们,党和毛主席真是咱贴心的人哪!"
张店公社的老汉吴进喜,从八十里外赶来看他的儿子吴广新。这时他激动得浑身抖动,拉着儿子:
"小子,在咱这偏僻山沟子里,我想你是没救啦!谁想毛主席在北京比咱老汉还关心我儿!小子,毛主席才真是你的亲爹娘!"
当场,大家都再也躺不住,纷纷爬起来,向郭县长请求:
"为了感谢党和毛主席,感谢首都人民的支援,我们明天就上工!"
郭县长慰抚他们说:"你们要听党的话,好好休息几天!"
第一连连长怎么也按不住心里的那股冲劲,攥着两只粗大的拳头,代表全连的民工向郭县长表示:
"我们一连全体向党和毛主席保证:鼓起最大干劲,把第三连的工全部包下来!"
紧跟着,大家在公社医院的里里外外,在工地上,贴出了几百张大字报表决心;写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信,更像雪片般飞来……
民工们真是说到做到,他们一上工,就由过去每天挖十五方土,增加到挖三十方,工效提高一倍。有的人,更是一天干了三天的活!大家决心提前三个月修好这条支援三门峡伟大建设工程的公路!无数的奇迹在创造着!……
不仅仅是我们的这些筑路民工,不,十二万平陆人,不,六亿五千万中国人,人人心里都燃着一团烈火,这团烈火越烧越旺:对党和毛主席的深沉热爱,化做无穷无尽的力量,人们正在用它加速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干劲冲天地、高速度地建设她吧,这是咱们的靠山,这是咱们永远幸福的保证!
(原载1960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叶天士是哪里人


叶天士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叶桂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中文名:叶桂
外文名:YeGui
别名: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上津老人、
国籍: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吴县(今苏州)
出生日期: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
逝世日期: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职业:中医温病学家
毕业院校:私塾
信仰:道家思想
主要成就:为中国温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品:《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
祖籍:安徽歙县
性格:医病治世,不贪荣华
人物生平
少年
叶桂少承家学。祖父叶紫帆(扮吵一作子蕃),名时,医德高尚,又是有名的孝子。父亲叶阳生,名朝采,医术更精,读书也多,且喜欢饮酒赋诗和收藏古文物,但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当时叶桂才十四岁。叶桂十二岁时随父亲学医,父亲去世后,就走江湖,家贫难为生计,便开始行医应诊,同时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继续学习。他聪颖过人,“闻言即解”、一点就通,加上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见解往往超过教他的朱先生。
叶桂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宴芹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叶桂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行医
山东有位姓刘的名医擅长针术,叶桂想去学但没人介绍。一天,那位名医的外甥赵某因为舅舅治不好他的病,就来找叶桂。叶桂专心诊治,几帖药就治好了。赵某很感激,同意介绍叶桂改名换姓去拜他舅舅为师。叶桂在那里虚心谨慎地学习。一天,有人抬来一个神智昏迷的孕妇。刘医生诊脉后推辞不能治。叶桂仔细观察,发现孕妇是胎儿不能转胞,痛得不省人事的。就取针在孕妇脐下刺了一下,叫人马上抬回家去。到家后胎儿果然产下。刘医生很惊奇,详加询问才知道这个徒弟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叶桂,心中很感动,就把自己的针灸医术全部传授给了他。
叶桂母亲患病,他总治不好,又遍请城内外名医,也不见效。他便问仆人:本城有无学问深而无名气的医生?仆人说:后街有个章医生,常夸自己医术比你高明,但请他看病的人寥寥无几。叶桂吃惊地说:出此大言,当有真才实学,快请来!仆人请章医生时说:太夫人病势日危,主人终夜彷徨,口中反复念着“黄连”。章医生到叶天士家诊视老太太后,细看过去的药方,很久才说:药、症相合,理当奏效。但病由热邪郁于心胃之间,药中须加黄连。叶桂一听便说:我早就想用黄连,因母亲年纪大,恐怕会灭真火。章医生说:太夫人两尺脉长而有神,本元坚固。对症下药,用黄连有何不可?叶桂很赞同,结果两剂药病就好了。以后叶桂便对人说:“章医生医术比我高明,可以请他看病。”
主要成就
叶桂本来就“神悟绝人”、聪明绝世,加之这样求知如渴、广采众长,且能融会贯通,因此自然在医术上突飞猛进,不到三十岁就医名远播。除精于家传儿科,在温病一门独具慧眼、富于创造之外,天士可谓无所不通,并在许多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在杂病方面,他补充了李东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提出“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主张养胃阴;在妇科方面,阐述了妇晌缺毕人胎前产后、经水适来适断之际所患温病的症候和治疗方法;他对中风一症有独到的理论和治法;他还提出久病入络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精研古籍,他还十分善于运用古方。
叶桂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突破旧杠杠,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叶桂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清代名医章虚谷高度评价《温热论》,说它不仅是后学指南,而且是弥补了仲景书之残缺。其功劳很大。
除精通医术外,叶桂在其它学问的研究中也具严谨精细的治学精神,博览群书、学究天人,使医术和学术相得益彰。他觉得“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也”,虽身享盛名,而手不释卷,体现了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后人也说他“固无日不读书也”。他在医学中治病救人的仁者之心,也体现在他的待人接物方面,故后人赞其“内行修备,交友以忠信。以患难相告者,倾囊拯之,无所顾藉。”
人物生活
培养人才
除上面提到过的门生和后人外,叶桂还培养了不少济世救人的名医。史称“大江南北,言医者辙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他的儿子叶奕章、叶龙章都是著名医家,只不过被父亲的巨大名声掩盖了。许多反映其独到经验和深邃医理的名言,一直对后学起着启迪和借鉴的作用。他的学说在身后二百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形成了中医史上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叶派”,在近代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叶桂在世八十年,临终前警戒他的儿子们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这是一个对自己的言行极端负责的仁者之言。同时也显示出他在医学,乃至人生哲理的追求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因为往上走得越高,就越知道天高远不可及,越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足言。最聪明的人,大多是谦虚的人。
奇闻故事
提起江南名医叶桂,可神了!他自号香岩,人称半仙,有手到病除的本事。连康熙皇帝也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搭背疮,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的匾额赐给他。因他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连神仙都慕名而来,变做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叶桂号罢脉后,说了八个字:“六脉调和,非仙即怪。”羞得那神仙看过仓徨逃遁。不管这一传说是真是假,可叶桂妙手回春,起死复生的事都是有口皆碑的。有几个这样的小故事——
按方服一百剂
有一个人患一种慢性病,经常复发,十分苦恼。他找叶桂诊治。叶桂开了一个方,嘱他按方服一百剂,就不会复发了。病人服了八十剂,病已好了一个多月,他就再不服药了。不料,事隔一年,病又复发。叶桂对他说:“我叫你服一百剂,你才服八十剂,当然复发了。从今天开始,你听我的,再服四十剂,病就永不复发。”事情果真如他说的一样。
奇术治暴盲
据史载,清代藩宪向为京官,而清代京官没有多大实权,极想外任,所以藩宪听说要到苏州外任,暴喜而盲,急忙差人去请名医叶桂疗疾。叶桂了解他发病详情之后便说:“我是一方名医,怎能如此请我?必须备全副仪仗来,方可前往。”差人回禀,藩大怒,众人相劝,依允名医要求,若治不好目疾,重罚不迟。于是,令仪仗相迎,但谁也未想到,叶并不去,又说,“去回禀大人,必须由藩夫人亲自请!”藩闻后,怒不可遏,咆哮如雷。在这之间,藩大人怒气未消,而目却忽明,众人难解,叶桂已匆匆赶到藩府上请罪了,对藩说:“我并非无礼得罪大人,而是为了治好大人的病。”藩大人由怒转喜,尽释前疑,并重礼相酬。叶天士奇术奇在于不药而愈,于是,叶桂以阳治阴,奇术疗暴盲的佳话传遍苏州城内外。
叶桂运用《内经》理论,心藏神,过度兴奋和喜乐伤神,暴喜将心神荡散,可致暴盲,怒为阳胜,喜为阴胜,阴胜制阳,阳胜制阴,故让藩大人暴怒,以阳制阴,阴阳平衡,暴盲激怒消散。
叶桂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强调心理治疗,名医治奇病,奇术疗顽疾,故事趣闻相传至今,人们无不拍案称奇。
治难产
邻居的一个妇人难产,别的医生已经处好了药方。她的丈夫拿着处方来问叶桂,叶桂在处方上加一片梧桐叶做引子,婴儿立刻就产下来了。后来有人也仿效叶天士在催产方上加梧桐叶。叶天士笑着说:“以前我用梧桐叶,是因为刚好碰到立秋的时节,现在不是秋天,用了有什么益处呢?”
还有一个孕妇难产,因别的医生治不好,勉强支撑着去找叶天士求救。当时叶桂正在下棋,他随便瞅了孕妇一眼,不屑地哼了一声,继续埋头与人对弈。孕妇流着眼泪,再三哀求,连叶桂的棋友也不忍心了,帮孕妇说话。不料把叶天士说火了,顺手举起棋盘,“叭”的一声甩到地上,棋子顿时撒得四处都是。然后又声色俱厉地对孕妇说:“病来如山倒,病好如抽丝,你急什么?给我把棋子捡起来!”孕妇因有求于他,只好忍气吞声地把棋子一一捡起。叶桂此时忽然大笑起来,对孕妇说:“好好好,这回孩子自然会顺利地生下来了。”说得那孕妇半信半疑赶回家中,果然应了叶天士的话,顺利地分娩了。叶桂的棋友又钦佩又诧异,问起拾棋子居然能治难产的奥妙。叶桂说:“滚动之石,不长苔藓。我一眼就看出那妇人是捧心胎,当她拾棋子时,佝偻了很久,胎儿的手靠她的运动之力,已离其心窝,所以不得赖在娘肚子里不出来了!”一阵话说的对方哑然失笑:“你刚才好一场真真假假的把戏,连我也给蒙住了。”
治痘
吴县城郊有一个富商,中年得子,十分宠爱。不料第二年春天,孩子出起了痘子(俗称红花疹)。先是浑身发烧,又哭又闹,后来竟昏迷不醒。富商略懂医术,知道这是逆症,病邪内陷引起的痘闭。不但很难医治,而且有生命危险,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叶桂,像溺水人抓住了救命草。对此病除了他再无二人救得,可叶桂是当今名医,能屈尊大驾到乡下来吗?他急中生智,听人说叶桂好斗蟋蟀,便买了几个“饶将”,分别放在精致的盒子里,找上叶桂的门来,要和他的“勇士”斗个输赢。结果是两军对垒,各有胜负。富商不服气,说家里还有一位十分厉害的“黑元帅”,可以说交起战来天下无敌。一句话惹得叶桂兴起,马上同富商到他家。这时,富商才说出实情,并望叶桂能原谅他因救子心切而不得已用的激将法。叶桂毫不怪罪,只说:“救人要紧!救人要紧!”当他看到孩子浑身的斑疹混浊凹陷时,大吃一惊,忙叫富商找了十余张新油漆的桌子,然后把孩子的衣服脱光,放在头一张桌子上用手辗转揉搓。待十余张桌子都用过了,已到了五更天,这会儿,孩子终于“哇”的哭出声来,浑身的痘子也全发了。富商见“宝贝”起死回生,对叶桂感激不尽,又赠金,又赠银,但叶天士推辞不要。终因盛情难却,才拿了一盒蟋蟀连夜赶回城了。
叶桂的外孙刚满一岁,得痘症,痘发不出来,抱回家来请他医治。叶天士觉得很难治。叶桂的女儿气得直撞头,对他说:“父亲平常都说‘痘无死症’,现在就单单外孙儿不能救吗?那就让我和他一起死吧!”拿起剪刀就要自杀。叶桂不得已,低头沉思了好久,最后把婴儿赤身裸体地抱到一间空屋里去,自己出去和一帮人打斗嘻戏。女儿想看婴儿,门又打不开,叫了几批人去催父亲回来,父亲正玩得高兴,不听女儿的话,女儿哭得死去活来。到了半夜,才去开门看婴儿,痘出得很好,一粒粒就象珠子一样饱满晶莹。原来那间空屋里蚊子很多,叮咬婴儿的皮肤就使痘发出来了。
叶薛之争
乾隆某年,吴地瘟疫大流行,郡里设置医局救济穷人,给他们免费看病,当地的名医每天要去那里看一次病人。有一个更夫,全身浮肿、遍体黄白色,到医局去看病。名医薛生白先到医局,给他诊脉后就挥手让他走,并说:“水肿已经太厉害了,不能治了。”更夫走出医局,刚好碰到叶桂到医局来,从他坐的轿子里远远地看到了更夫,便说道:“你不是更夫吗?你这是中了驱蚊带的毒而造成的,两剂药就可以治好。”于是就给他开了处方。据说薛生白因此羞愧成怒,把自己的居处改名“扫叶庄”;又传说叶桂以牙还牙,把自己的居处改名“踏雪斋”。据他们共同的朋友沈德潜解释,薛生白确有“扫叶庄”,但其名另有其意,不是为了侮辱叶桂才那样改的。而叶桂至今也没有人发现他有“踏雪斋”。
治贫
一天,叶桂正在药房给病人号脉,忽见一个衣衫破烂的人冒冒失失的闯了进来。他不等主人问语,就拱一拱双手说:“向先生请安!听说先生是当今的活神仙,能治百病。我有一致命的病症,不知先生能治否?”叶桂说:“只要我能治得好,一定效劳,你有什么病直说无妨。”那人说:“人不欺病,病难欺人。其实我一无内患,二无外伤,只是太贫穷了,你可会治贫吗?”叶桂还没回答,来看病的人却火了:“我看你这个人是无理取闹!走遍天下,哪有医生能治贫的?”不料叶桂捋着长须笑道:“贫也算种病嘛,既无佳肴滋补,又频添忧愁伤身,可谓有损元气。不过要治它也不太难。我看这样吧,我给你一枚橄榄,只许你吃肉,光留核,再把它种下,到明年自然就不穷了。”看病的人听了这番话,像降到五里雾中摸不着真山实水。来人也觉得种橄榄核与治贫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本当不信,又见叶桂说得诚恳,便拿着一枚橄榄满腹狐疑地回去了。
那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照叶天士的话办了。第二年,橄榄树就长高了。挺拔的小树上长满了绿叶,就是不开花,不结果。那人想:无果树有啥用?就去问叶桂。叶桂笑道:“到时候了,过几天自有人送钱来。”那人还是不信,悻悻地回家了。没过三天,怪事出现了,买橄榄叶的人竟像赶会一样,后脚跟着前脚地接踵而来。虽然每人只买几片,价钱也便宜,但一树浓叶何止万千,所以那人为此发个小财。再以这笔钱做个小本买卖,不久便成了小康之家。他十分感激叶天士,抽空带了一份厚礼去向这位神医道谢,并探问其中的奥妙。叶天士婉言谢绝了对方的馈赠,把买橄榄叶的秘密告诉了他。原来,叶桂早料到这一季节有某种传染病流行,配治医治此病的药物少不了橄榄叶,所以在开药方时,每方必加几片。俗话说:“药不分贵贱,能治病就是好药。”可满城的药肆就是没有这东西,病家只好在叶桂的指点下,到那人的住处买橄榄叶了。这也是叶天士平时遵循医德,乐善好施,对贫苦人的一片心意。
著作
叶桂生前伤病盈门、日日忙于诊治病人,无暇亲笔著述。他留给后学者的宝贵医学著作,全部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人搜集、整理的结果。其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温热论》
在清代以前,中医论治热病大都用《伤寒论》的方法。明末清初的吴有性著《温疫论》,才把伤寒与温疫分别对待。虽然他对温病理论的建立起了先导作用,但却没有分清“温疫”和“温病”的界线。叶桂首次阐明温病的病因、感受途径和传变规律,明确提出“温邪”是导致温病的主因,突破了“伏寒化温”的传统认识,从根本上划清了温病与伤寒的界限。《温热论》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指明温邪的传入是从口鼻而来,首先出现肺经症状,如不及时外解,则可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与伤寒之邪按六经传变完全不同。其中“逆传心包”之说,确属对温病传变认识的一大创见,也是对《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的一大突破。比如,热病中神昏谵语一症,过去多从《伤寒论》燥屎下结之说。天士首先指出此症更重要的原因是“邪入心包”,并创立以清营清宫为主的方法,使用犀角、金汁、竹叶之类比较轻灵的药物,避免芒硝、大黄等杀伐之剂。这不仅仅在理论上独具只眼,而且在治法上独辟蹊径,拯救了许多危急病人的生命。
《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开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书中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表明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从浅至深的认识原则,拟定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大法。在诊断上则发展、丰富了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疹等方法。对一些常见急症热病,如时疫和痘麻斑疹等,叶桂都有独到看法和妥善治法,他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医家。他的许多治法方剂,经吴鞠通的整理而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温热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推崇备至,它不仅对温病学,而且对整个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清代乾隆后期,又出现了一批研究温病的著名江南医家,其中佼佼者有吴鞠通、章虚谷、王孟英等,他们也都是叶天士的私淑弟子。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则系华岫云收集叶氏晚年医案,分门别类集为一书,每一门由其门人撰附论治一篇,门后附徐灵胎评议。书末附所用方剂索引。此书刊于1764年,体现了叶桂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对症下药。其中温病治案较多。后人称其辞简理明,“无一字虚伪,乃能徵信于后人。”美中不足的是,案中均未注明每次处方之后,病情的转变和最后的治疗效果。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桂门人周显侍师诊治时所录,共收入叶氏医案一千一百余则,病种范围不甚广,以时温、暑疟、咳逆、虚损、血证为多,内颇多复诊。该医案是研究叶氏独特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程门雪先生曾叹其为“未经修饰”之“浑金璞玉”,并玩味点校。后于1963年出版。
令人遗憾的是,《未刻本叶氏医案》问世以来,其影响力远不如《临证指南医案》,可能因该书其案语过简,令人不能据证明理析药,难以领略叶氏妙谛所致。
为使这本书影响更多的中医爱好者,许多中医名家对该书进行了评校,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潘华信教授所著的《未刻本叶桂医案发微》。
其他著述
《叶桂医案存真》是叶天士的曾孙叶万青,取家藏处方验案编成。此外,题为叶氏所作的医案和著述还有很多,比如《医效秘传》、《叶氏医衡》、《叶氏名医论》、《叶天士家传秘诀》、《女科症治秘方》、《本事方释义》(有乾隆十年自序)、《叶评伤寒全生集》、《柯氏来苏集评批》、《景岳发挥》、《眉寿堂方案选存》、《三家医案合刻》、《南阳医案》等等。世间所传叶桂注释的《本草》,其中颇有心得之言。
历史评价
在整个中国医学史上,叶桂都是一位具有巨大贡献的伟大医家。后人称其为“仲景、元化一流人也”。他首先是温病学派的奠基人物,又是一位对儿科、妇科、内科、外科、五官科无所不精、贡献很大的医学大师。史书称其“贯彻古今医术”,他是当之无愧的。无论其医学理论,还是治学态度都是值得后人珍惜和学习的宝贵遗产。特别是他那种谦恭好学、改名换姓求师学艺的精神永远是后世习医者的光辉典范。
史书称其“切脉望色,如见五藏”,“治病多奇中”,十分神奇。他自己也说:“病有见证,有变证,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当时的尚书沈德潜曾为他立传说:“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桂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可见当时其知名度之高。后人对其医术总结说:诊疾深明病源;立方不拘成法;投药每有奇效;治疗常多变通。史书亦称“当时名满天下”,为众医之冠。民间则普遍传说其为“天医星下凡”。传记载其处理“疑难证”方法:“或就其平日嗜好而得救法;或他医之方,略与变通服法;或竟不与药,而使居处饮食消息之;或于无病时预知其病;或预断数十年后:皆验。”虽然史书盛赞其独一无二的高超医术,但对于民间广传的叶天士治病的神奇案例却又不敢相信,称其为“传闻附会,往往涉于荒诞”,因而“不具录”。若以当时老百姓的反映而论,叶桂可谓中医史上医名最著者。民间传闻,特别是全国性的,绝非空穴来风,往往有其常人不可知解的原因,而“天医星下凡”的说法也只有这一回。史官因为自己不能理解和接受,就“不具录”其超常医案,实为一憾。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生医药在哪里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原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生医药在哪里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原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