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解读> 专业选择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专业如何 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南京工业大学材料专业如何 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南京工业大学材料专业如何 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怎么样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很好。

本专业在学校绝对是属于王牌专业,在江苏可以说和南大材禅茄枣料并列第一,是江苏品牌专业,有很好的导师带,大一统贺拆一是材料类,大二开始专业分流,材料下细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学校优点是重点专业如化工材料等师资力量强大,产学研结合紧密,在化工领域有一定的份量。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渊源于有百年历史的中央大学化工系。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专业系6个、实验中心1个。

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国内著名的学科点之一,拥有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胶凝材料研究室),现为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学院拥有材料化学工程纳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非金属功能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检测中心、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功能复合新材料研究基地,共建中俄联合实验室。

学院师资力雄厚,有教职工104人,专任老师86人,主讲教师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5.58%。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6人、教授级35人、副教授级34人。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介绍

材料物理专业简介

一、新专业的设置背景

信息技术、新材料碧铅技术、生物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材料技术被视为高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先导,它对于各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以新材料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为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材料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条件,特别是同为理科的“材料化学”专业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于2002年申报增设“材料物理”专业,经批准后于2003年开始招生。考虑到本科教学评估原因,目前只招收了1届2个班的本科学生,总人数约60名。材料物理专业的设置与建设,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大材料”学科专业的建设,开辟了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增添了新的专业生长点,拓展了学科专业内涵和覆盖面。

材料物理一般属于理学范畴。但结合我校现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等相关本科工学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依托材料科学方面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提出将理科的知识传授与工科的工程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专业办学理念,使传统材料工艺学与以现代物理学为基础的材料科学相融合,办出“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特色的材料物理新专业。

二、专业实力

材料化学一般属于理学范畴,国家专业目录中规定可授予学位为理学或工学学士。根据材料学院现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等相关本科工学专业的办学传统和经验,专业建设伊始,确定了“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办学理念,借鉴、移植、依托并加以创新,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材料化学新专业。2000年本专业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01年建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材料学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近年来,校、院两级在本专业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悔蔽好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国际上最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大型仪器设备与材料制备装置,如核磁共振、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拉曼光谱系统、热分析系统、粒度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多功能金属纳米、非晶材料连续制备与非平衡凝固研究装置、气流磨与精密分级(德国进口)试验流程等20多台套。良好的硬件条件,为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目前在建的江浦校区约4000m2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将为本专业培养理工结合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大部分教师具有材料科学领域中不同专业博士学历和出国进修学习的背景,所从事的科研领域包括半导体与功能氧化物电子器件材料、固体燃料电池与储氢能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等等。近年来,在校、院两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又引进了化学、物理、微电子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经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现已拥有25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有10名,正教授、博士生导师3名,建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为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指派指导教师,签订培养责任书,明确培养目标。由学术带头人和富有教学经验的年长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开课前的指导,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规律,抓住教学过程的关键。

本专业现在的负责人是曾燕伟教授,徐玲玲副教授。

四、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数理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掌握材料各层次微观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具备材料物理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从事材料的设计、研究、生产、使用和性能改进,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或从事相关学科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以及能在材料科学更高层次进行深造的后备人才。

业务要求:1、具有宽厚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和并派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2、掌握材料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定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材料物理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材料物理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5、具有较高的外国语(一门)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本专业修业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结构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材料物理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了既符合本专业的基本要求又体现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办学特色的本科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

主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方程、大学物理A、物理化学B、量子力学与物质结构、理论力学与统计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B、C++语言程序设计、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材料结构与物性、电子显微学、X-射线结构衍射学、材料制备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等。

集中实践环节为40周,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机械零件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验等。

六、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要求具备以凝聚态物理学为基础的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材料工程实践知识。所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毕业后可在材料、电子、汽车、计算机、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环保等诸多涉及高新技术材料领域及交叉学科从事教学、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而且,由于良好的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基础,本专业学生适应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

七、成果与特色

教学上,组织老师认真编写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从备课、课堂教学及课余辅导答疑等环节认真执行教学大纲和计划。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既强调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注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按教学计划开出的有关课程,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教材选用和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博采众长和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国内外的优秀教材作为本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如采用《材料科学导论》等教育部推荐的21世纪教材等。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先后投入了约40万元,购置了相关实验仪器设备,结合材料科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完成了实验室的改造,基本满足了实验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实验的正常运行,实验开出率>95%。

建立稳定的学生认识和毕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了解生产企业实际的机会,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到目前为止,建立了三个条件较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一个校内金工实习基地,从而保证了教学实习的正常开展。

除了加强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还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包括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此外,通过多次组织院领导和知名教授博导与学生座谈,开展“走近教授”和“走进学生”的活动,从个人理想,到专业前景,乃至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行交流,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和困难,使学生健康成长。

八、发展规划与设想

继续加大教改力度,总结专业建设的经验教训,跟踪材料学科的发展趋势,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借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材料化学专业建设的成果,完善“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探索专业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工程实践教学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材料科学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继续深造和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的后劲。

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简介

一、历史沿革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自1974年开设迄今已有整整3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66年原南京化工学院成立的“腐蚀与防护”教研组,因“*”开始,未及招生。1972年成立“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1974年与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合并成立化工机械系,并开始招生。1980年并入化工系。1983年以“腐蚀与防护”专业为主体与“四大化学”合并成立了南京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并派生出部级“水质稳定研究室”(与腐蚀与防护专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98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的材料系、高分子系和腐蚀与防护专业合并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由此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代码080202),专业内涵以金属表面科学与工程为特色,专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腐蚀与防护”专业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该专业所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01年建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材料学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二、专业实力

我国金属表面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专业领域。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30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分布于各类地区和各种行业,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他们中有的已经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有的侍裤是企事业单位的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教材建设和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国内一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江苏省一直占有地位。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具有一支梯队合理、年富力强、凝聚力和整体实力强的学术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比例为100%。年龄结构中老、中、青的比例为1:10:6。具有博士学位人数4人,具有硕士学位人数11人。该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皆为依靠自己的力量开设。

本专业现在的负责人是魏无际教授,丁毅副教授。

四、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备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和腐蚀与防护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从事金属材料理论和腐蚀与防护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施工管理、工程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掌握金属和防护材料的结构、组成、工艺工程及性能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规律;3.初步掌握材料微观结构、性能的现代测试方法;4.初步掌握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改性,新材料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5.具有较高的外国语(一门)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本专业修业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结构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微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工程原理、物理化学、电子电工学、电化学基础、金属学、耐蚀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腐蚀理论及其应用、聚合物合成与性能、金属表面处理。

选修课程:主要按四个模块开设:①电化学保护及化学电源模块、②耐蚀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模块、③耐蚀高分子材料及涂料涂装模块、④缓蚀剂及水处理模块。

实践环节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机械零件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教学实验等。

六、就业好搏去向

1.高等院校、研究所、设计院;

2.国有大、中型化工企业;

3.大中型汽车、拖拉机及家电企业;

4.采油业;

5.自来水、煤气和电信业

30多年来,向国内外输送本科生千余人;研究生百余人。他们主要分布在A.国有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国内几乎每一大、中型石油化工厂都有本专业的毕业生,例如金陵、扬子、仪征、北京燕山、上海金山、上海高桥、广州茂名、大连化工、新*山子、岳阳老袜简总厂等;B.国内各种级别的化工、冶金、金属材料类的研究所、设计院:例如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上海冶金所、兰州化机院、天津港湾所、天辰公司、青岛海所等;C.国内大型汽车、拖拉机及家用电器厂:例如“南汽”、“一汽”、“二汽”、“一拖”、“宇通”“亚星”、“春兰集团”、“小天鹅集团”“海尔集团”等;D.高等院校:南航、南师大、华船、北化、上海交大等;E.国家、省、市、县级机关,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的管理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管理上的骨干,科学技术上的带头人或中坚力量或已在国外大显身手。

七、成果与特色

30年来,该专业的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教材《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耐蚀金属材料及应用》、《耐蚀非金属材料及应用》、《循环冷却水处理》几经改版和再版了6~7次,是国内同类专业的主干课的主要教材,尤其是魏宝明教授(原南京化工学院院长)主编的《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曾获1988年的优秀教材奖。

30年来,该专业的师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重要会议上,以本校为第一机构发表论文1200余篇,完成部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完成横向委托科研项目100余项,通过省部级鉴定4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20余项。突出业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腐蚀电化学——杨璋教授的“杨氏四点法”已被国内外学者一致接受并广泛应用于电化学腐蚀线性极化测试领域;魏宝明教授进行了多年关于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缓蚀的研究工作,完成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0余篇;DDC-1型电感式点腐蚀测深仪获得化工部三等奖;郝凌获首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2、耐蚀金属材料方面——方耀华教授关于5454铝镁合金研究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水处理方面——杨璋教授的JS系列冷却水处理药剂及闭路循环系统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业水处理技术》获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获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业冷却水水质分析方法获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BGC-1动态污垢检测仪获得化工部三等奖;另外还获得江苏省科技三等奖两次、四等奖一次和其他奖四次。

4.金属表面科学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朱一帆教授关于青铜保护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文化厅科技进步特等奖;魏无际教授潜心研究金属/高分子界面,完成省部级纵向项目多项,企业委托横向的项目十余项,通过国家经贸委及相关应用单位的鉴定3项;与此同时,魏无际教授领导他的课题组研究油田钻进泥浆对钻具的缓蚀问题,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在有效地进行着推广应用工作,其成果待鉴定和评价。

综上所述,该专业办学30年来,毕业生在地区和行业上地分布广,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极好评价,教材建设成绩显赫,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国内金属表面科学与工程领域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地专业。

该专业的办学特色在于,在教学计划制定上、既能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制定培养人才的方案,又能尊重历史沉淀,保证历史继承的稳定性。过去的“腐蚀与防护”专业针对化工过程的腐蚀与防护特点,以“三条腿一个水”为特色。“三条腿”是指金属腐蚀理论及其应用、耐蚀金属材料及其应用、耐蚀非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一个水”是指循环冷却水处理。根据1998年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有粉末冶金、金属热处理、焊接、腐蚀与防护、铸造等八个专业统并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这在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都未能囊括上述八个老专业,大多保留自己的1~2个特色。所以我校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特色着重在于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和工程应用。本专业并入材料学院以后,制定教学方案时在原腐蚀与防护“三条腿一个水”的特点的基础上,加强了金属学、电化学和聚合物科学的基础课程,扩展了具有表面科学与工程特点的四大模块选修课程:①电化学保护及化学电源模块、②耐蚀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模块、③耐蚀高分子材料及涂料涂装模块、④缓蚀剂及水处理模块,以满足日益发展的航天航空、航海、采油、化工过程、陆用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电子信息工程等各行业的金属表面技术需要。

八、发展规划与设想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已修订,2003级开始使用),积三十年办学经验和教训;兼顾办学历史、国情、省情;集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和金属表面科学与工程的进展和高教改革的最新成果,秉承和光大优良传统特色,涵盖传统的和先进的金属材料表面技术,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教学。专业基础教学主要是三门主干课程:金属学、电化学和聚合物化学。专业课程主要是四大选修模块:电化学保护及化学电源模块、耐蚀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模块、耐蚀高分子材料及涂料涂装模块、缓蚀剂及水处理模块。

专业课程随时跟踪国内外金属表面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密切联系国家和各行业发展现状,不断拓展专业覆盖面,适时增添新的课程,整合改革教学内容,开设学科前沿动态讲座,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开拓眼界,培养高素质、复合式、创新型人才。

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而且要多开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满足社会将来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重视实习环节,通过实习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毕业论文要限度的与科学研究课题相结合,强化毕业论文期间对学生的要求,毕业论文阶段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对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十分重要。

创建可设计性综合试验课程。

另外,根据市场需求,实行灵活的办学方针,在近几年内拟开设金属材料工程8个方向中的另一方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方向教学计划正在草拟中。

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简介

一、历史沿革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南京工业大学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特色专业,自1958年建校初期创办,当时以高分子化工专业招收本科生。1990年在原化学工业部的批准下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并于1991年开始同时招收高分子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随着1998年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招生目录的调整,1999年起取消高分子化工的本科专业招生,统一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招生(专业代码080204)。

本专业1983年获高分子材料工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材料研制开发等工作,不断拓展学科研究方向,目前已较全面地形成具有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研究方向,逐渐发展为以工科为主,理、仿纤工科兼备的学科体系,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内容,在高分子化学,聚合物物理,生物高分子等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研源大此究水平。2000年该专业所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01年建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材料学获江苏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专业实力

本专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实验室建设有了较强的实力和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的主要教学设备包括: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相衬显微镜、Brabender流变仪、双螺杆挤出机、塑料注射成型机、密闭式混炼机、开放式炼塑机、开放式炼胶机、平板硫化机、万能材料制样机、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熔融指数测定仪、氧指数仪、缩聚釜、高阻计、热变形温度测定仪、冲击强度测定仪、老化实验箱等设备,可进行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塑料/橡胶成型加工、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等课程的教学实验,同时还可为科学研究服务。

在科研方面,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亲聚丙雹迅烯中空纤维微孔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脉冲等离子体制备高分子纳滤膜的分离机理与膜过程开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合成聚谷氨酸的酯化及生物可降解性”、“微乳法制备纳米级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型膜分离技术—渗滤法纳滤过程研究”、“高性能化工程塑料/橡胶共混弹性密封材料”、“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亲水性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微孔膜”;江苏省高技术项目“纳米透明涂料”,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师资力量

自1958年高分子化工专业成立,发展到现在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本专业目前拥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9人(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一名,组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凝聚力强和整体实力强的学术队伍,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专业现在的负责人是王庭慰教授,张军教授。

四、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材料设计、产品设计、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要求: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高分子材料结构、组成、工艺过程及设备、性能与应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材料微观结构、性能的现代测试方法和宏观生产过程的工程测试技术;初步掌握高分子材料改性、新材料研制和生产过程及设备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本专业修业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结构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为: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微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塑料成型加工,橡胶工艺学,模具设计,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聚合反应工程。其中公共课、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的52%,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35.3%,专业课及方向课占总学时的12.7%。本专业设有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化工两个专业方向。

集中实践环节40周,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机械零件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验等。

六、就业去向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宽口径就业率达100%,其中15%左右考取研究生。主要就业单位有: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化工研究所、北京化工研究院、南京7425工厂等。

七、成果与特色

近年来,本专业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技术项目等二十多项,已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项目有十多项,同时承担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4部。特别是在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领域达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国内占有重要学术地位,曾先后获得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本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近400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在教学计划制定、人才素质培养、教学改革、教材编制等方面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培养模式上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应用课程的教学和培养。近年来,本科生的四、六级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均较高,考入研究生的比例约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这主要包括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北京化学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学生的就业率达100%,他们中绝大多数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特色主要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改性以及高分子功能材料等领域。

八、发展规划与设想

本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首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近几年,要求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和科研能力,再根据校、院发展的特点,在高分子合成、改性与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方面进行重点建设与发展,体现和突出本专业的特色。在学科建设上,力争在近几年内,取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科博士点授予权。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上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尤其是加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培养,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京工业大学材料专业如何 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京工业大学材料专业如何 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