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模式
——“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解读
“双一流”建设特别报道
9月21日,备受期待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出炉。为何要设立这份名单?名单是如何产生的?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来说,此举意味着什么?这些高校又将如何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迈进?围绕这些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双一流”建设的重大进展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995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动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按照部署,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天天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组织实施等做出具体规定,为“双一流”建设确定了“施工图”。
此次公布的名单,正是按照《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进行遴选认定的结果,是“双一流”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按照每5年一个周期,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的原则,这批高校将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实操阶段。
对于这份名单,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刘海峰分析说:“‘双一流’是以‘211工程’‘985工程’为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的,是新时期中国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政府行为,代表着国家意志,体现了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
“‘双一流’建设将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在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看来,“从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高水平大学建设相关政策的情况看,‘双一流’建设的概念已从中央传递到地方,激发了地方进行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校的受益面不断增大。同时,重点建设高校名单不断变化,说明重点建设的政策起着激励高校发展的作用。重点建设高校往往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学科建设、大学治理等方面具有示范效应。”
“双一流”名单这样产生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扶持特殊需求。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打破终身制,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关注的内容。
那么,这份名单是怎样产生的呢?
据介绍,“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不难看出,专家委员会在“双一流”高校的遴选认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专家委员会都由哪些人组成呢?
曾经参与讨论建设高校遴选认定标准、审议咨询高校建设方案的黄达人说,国家三部委成立了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为主任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会中,有部分高校主要负责人,有相关部委领导,有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也有大学教授代表。“专家委员会的结论都经过讨论、记名投票,且不允许委托投票。建议名单的产生,先由专家们讨论并通过遴选方案、认定标准等,再整体生成建议名单。既充分发挥了专家的作用,又保证了过程的严肃性。”
“不折腾高校。”在黄达人看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一流”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的做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确定一流学科建设范围时,专家委员会不对具体高校或学科进行评审,而是根据国家战略、水平标准、特殊需求等原则,论证确定认定标准,再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作出评判。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最大程度保证遴选的公平公正、开放竞争。”不少高校也在采访中表示,这种做法杜绝了不正常的人情往来,不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有利于学校把精力和重心放到自身内涵建设上来。
此外,依托第三方评价是“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的另一个创新之处。“认定遴选标准的依据、数据,充分依托第三方评价,根据已公开发布、可公开获取、高校普遍认可的国内、国外第三方权威评价结果确定,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体现内涵发展要求,注重既有成效的客观评价、整体评价、质量评价,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双一流”高校和学科重在建设
“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这份名单的公布只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据了解,这些即将进入实操阶段的高校都有一份量身定制的“图纸”,即“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建设方案经过专家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审议咨询最终形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建设方案将由高校另行向社会公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入选,许多高校在高兴之余,更感受到肩负着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已开始摩拳擦掌、积极谋划。
聚焦方向、服务需求、注重创新是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力点。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表示,行业特色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应主动作为,努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开拓者和主力军,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告诉记者:“下一步,学校将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造中医药学科群,积极发展与中医药相关学科,培育拓展新兴学科,形成医、工、管、理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格局。”
“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的河南,人口一个亿、第一农业大省、第五经济大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呼唤一流高校。”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说,“下一步,郑州大学将实施‘6+3’方案,即以6个学科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和3个近期一流学科建设重点突破。在学科布局方面,以发挥区域与学校优势、切实服务地方为原则,确立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与组织体系,为中原崛起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告诉记者:“学校将充分整合学科资源,着力建设民族学、高原山地生态与地球环境学科群、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群等5个一流学科(群),对接国家重大科学布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边疆治理、民族治理需要,支撑云南省生物产业、大健康产业、文化产业等重大产业需求。”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江苏实施创新驱动的需要,是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需要。”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表示,“江苏将持续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对所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不论是中央高校,还是地方高校,省级财政都将给予配套支持。”
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实施办法》,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央高校学科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给予支持。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的地方高校,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予以引导支持。对此,刘海峰认为:“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建设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记者 高靓 董鲁皖龙)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模式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